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团体心理训练是在策划者精心安排之下,采用团体成员一起作游戏、文体竞赛和自由畅谈等形式,对参加者的品格潜移然化地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我国中小学、工读学校、少教所、少管所很需要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创造我国的少年团体心理训练的模式和内容,以有效地塑造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性,对问题学生和违法少年的不良品性进行矫治。本文介绍了4套常用的团体心理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2.
品性是指人的个性中与社会要求密切相关的品质特点,主要指一个人的道德心、事业心、利他心、责任心、进取心、爱国心、同情心、诚实性、勤奋性、廉洁性和意志力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性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极重要和主要的目标。各级各类学校都经常需要对学生的品性作出评判。学校在招收新生、评选三好学生、挑选学生干部、确定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决定发展入团、入党的对象,以及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时都要在评定学生品性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对学生品性的任何错误评判,轻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或使学生漠视自己在品性上的缺陷,重者将有…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违法犯罪少年的心理矫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应当根据违法犯罪少年个体的社会化程度、社会成熟度、亚文化影响度和是否有人格变态和心理障碍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矫治方案和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心理矫治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了七类违法犯罪少年的心理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案件的心理线索是指案件的具体情节中能反映作案人、被害人、证人的行为动机、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的有形和无形的线索.在案件审理中,由于案件的心理线索不象物质痕迹鉴定那样可以成为案件成立的证据,容易被司法人员所忽视.其实案件的心理线索也是判断案件是否成立,判决是否有误的重要线索.笔者对一起杀人案从作案动机、预谋性、证言心理等方面依据心理线索进行分析,认定此案判决有误.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来所释放的265名少年刑释人员在三年内的行为表现和个人情况的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因素主要有帮教是否落实、家庭组合情况,狱内生活适应度、前科劣迹,首次犯罪年龄,性格特点,有无职业或学业、犯罪种类、文化程度、狱内表现等。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末,“多动症”这一名词被引进国门,立刻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儿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关心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人士中得到传播。“多动症”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常碰到的新词汇。然而,这个新词汇的传入,也引起了一些争端和困惑。“多动症”所惹起的争议有位工作责任心颇强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中有十来位学生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屡教不改,便告诉这些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有‘多动症’。”要求他们带孩子去看专科门诊。他的话引起了这些学生家长的强烈反感。他们…  相似文献   
7.
司法心理鉴定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未被列为司法鉴定的一个类别。其实,司法心理鉴定应是司法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有重要意义。它的许多鉴定项目对司法工作很有帮助,对司法鉴定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种类司法鉴定所不能取代的。司法心理鉴定工作在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的大有前途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成因与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庆祥 《政法学刊》2004,21(2):79-81
为了遏制我国有组织犯罪增长的势头和从根本上铲除有组织犯罪赖以滋生的土壤,必须要对有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有组织犯罪的诸方面成因中,心理成因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又是起着动力性作用的根本因素。其主要有:有组织犯罪群体成员追求犯罪行为结果“相乘效应”的心理、成员个性差异的“互补效应”、成员间个人境遇的相似性、“罪责扩散感”和“法不罚众”的观念、对主流社会和个人处境的不满、对首领的崇拜和畏惧,以及盲目参与者的个性弱点等。我们需要在掌握有组织犯罪心理成因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有组织犯罪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未满18岁的刑满释放少年的重新犯罪率远高于成年刑满释放人员,因而成为社会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由于导致刑释少年重新犯罪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个体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差别。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年来所释放的所有上海籍刑释少年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15项对刑释少年重新犯罪有较显著关系的个性和情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刑释少年个体重新犯罪可能性(概率)的回归方程计算公式。该研究成果可供少年管教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在少年犯和刑释少年中确定重点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