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间友好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组织 ,中国对外友协和中拉友协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 ,积极促进中拉友好关系的发展。近年来 ,两组织对拉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通过民间渠道 ,积极开展与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的工作 ;加强同对华友好组织的联系 ,促进中拉人民之间友谊的发展 ;协调与管理国内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的工作 ;积极争取拉美友好人士支持北京申奥。拉美国家对华友好组织对促进拉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外交被认为是由一国政府的外交机构代表国家所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而民间外交的兴起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挑战.本文论述了民间外交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指出当今的民间外交与过去的民间外交已经出现了社会基础的转换,公民社会成为民间外交的新的社会基础.在对民间外交的理论动因的解释上,本文从制度需求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论,以及从成本效率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节约成本"作为民间外交兴起的可能动因,但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探讨的开放性论题.  相似文献   

3.
中拉关系开启于民间交往,且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当局的干扰以及拉美国家的对华疑虑,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展面临多重政治阻力。为打破中拉关系发展困境,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是争取建立友好联系和发展文化、经济往来,坚持逐步走向建交的方针。中国对拉美民间外交政策、经验是在拉美开展具体民间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着眼于长远,坚持求同存异,广交朋友。中国积极主动与拉美开展民间往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和经贸交流,为中拉建交高潮的到来做了历史性积累。  相似文献   

4.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与东盟国家民间交往具有许多优势,广西人民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交流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本文在分析广西民间外交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民间友好交流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民众之间的往来和交流日趋频繁紧密。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跨国栖居的成员互为两国最大的外来居住人口。随着两国民众之间交流接触的加深,两国的民间关系并非如料想的那样平稳顺畅,这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本文以建交以来两国民间关系的发展现状为视点,探讨两国跨国栖居人口之于民间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越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相互交流源远流长。近十年来,两国从边境人民悄然进行的边境贸易,到国家党政高层领导的频繁互访,使两国的友好关系恢复了正常。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以满足人民的要求,需要有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需要有精通对方国语言的各方面的高级人才从事双边政治、经济、贸易的交往。二十一世纪的曙光即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中越两国人民只有在各个领域里不断加强接触,才能更进一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目前,中越两国已经在相互的国际文化教育方…  相似文献   

7.
一、民间外交的定位和历史贡献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间外交也是外交,也是国家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民相亲、心相通。对外工作中,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其他包括友好城市、企业、智库、媒体、社会组织和青年、妇女等自然人等都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和主体。民间外交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凸显,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外交方式——文化外交。中俄两国比邻而居,有着近四百年的交往史,文化交流更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文化外交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俄文化交流不断擦出新火花。实践证明,文化外交在巩固中俄两国高层政治关系、推动经贸合作和扩大民间交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奏响中印合作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中印两国的民族复兴同处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题的时代,双方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平外交理念,具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的厚实基础,中印友好关系必将迎来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点国家。中日两国有两千年的传统友谊,但在甲午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大举侵略我国,破坏了国家关系。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又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参与制造“两个中国”,参与对中国的封锁禁运,阻碍了中日往来和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人民和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中日两国的国家关系,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到正式建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周恩来总理作为新中国的外交首脑,对中日关系有许多卓有远见的分析和判断,他为中日友好亲自做了大量的工作。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笔者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大国的同时,中国民间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民间外交从人民外交而来,但已超越人民外交。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并存,但有异同。特别应警惕对民间外交概念的"泛化"与"逆化"。中国民间外交具有民间性、开放性、基础性、灵活性、独特的理论性等全新的内涵,同时也临着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外部挑战。为了推动和完善中国民间外交,中国人应更深入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国人民心理,拓宽交流对象,重点做国外中产阶级的工作,以及探索建立政府与民间互动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作为与美日冷战政治斗争的手段,人民外交是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思想和重要实践形态.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外交转型为民间外交,形成了在社会基础培育和全面实现国家利益两个方向上配合政府总体外交的战略格局.然而,有关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严重滞后,其基本概念混乱和重要结论错误的状况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历史反思和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与沙特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友好关系,两国高度的文化认同,在经济、资源、防务等方面的互补性,构成了两国特殊关系的要件。在国际关系新格局下,巴-沙关系虽面临一些问题,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巴-沙友好关系与中国的印度洋地区外交有较强关联性,对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积极意义,可使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海湾和印度洋地区。  相似文献   

15.
民间交往是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两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友好往来,才能巩固和不断发展两国关系。90年代以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发展曲折缓慢,两国人民交往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取消公民访华限制,成为中马民间交往的转折点。从此,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贸易上,中马民间交往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华人团体也在中马民间交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巩固中马人民的友谊,促进中马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自由交往首先得益于两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明、务实政策。1990年9月7日,马…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月1日独立后,文莱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对外关系。在政治交往中,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经济层面上,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同时加强与穆斯林世界的友好交往,从而在国际交往中获得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改变和塑造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制度、规则和组织:一是通过时空的压缩赋予普通公民更大的参与政治与外交活动的空间、信息资源,二是通过跨国相互依赖的深化破解了外交领域的"国家中心主义".这两个方面的"全球化政治"制约和分化了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垄断地位,赋予普通公民和民间外交以更大的活动能力和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间外交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适应全球化政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亚洲6月4日邓小平主任会见由委员长矢野绚也率领的日本公明党代表团时说,中日两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友好下去。不管出现什么麻烦,两国的友好关系总是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对于中日间的纠葛,两国政治家都应当从发展两国友好合作的角度来考虑,包括政治和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以来,在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合作机制中,中国东盟友好协会以民间组织形式发挥了对官方机制的"补缺"功能,并通过协会年会将其逐渐常态化和定型化,把中国东盟民间关系放到"公共外交"的范畴进行思考可以看出,在更多的场合下,中国对东盟的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两者的角色基本上是统一、协调但又有分工的。  相似文献   

20.
越南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并将这种良好的双边关系视为传统友好关系。越南革新开放以来,越印关系又有新的发展,最终演进到战略伙伴关系。根本原因是两国在外交战略的选择上有共同的需求:都希望借重对方的力量来达到制衡大国的目的。笔者认为,越印关系就是一种有实用目的的制衡外交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