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 2 0 0 2年 7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 4 0万字 ,共1 2章 ,计有“赫鲁晓夫出任苏共第一书记”、“整顿和清理”、“发展农业的三板斧”、“苏共二十大”、“对波、匈、苏伊士事件的干预”、“绝对权威的确立”、“工业改组”、“农业改组”、“苏美之间的较量”、“苏共二十二大”、“苏、中关系的恶化”、“赫鲁晓夫下台”等。作品通过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对事件的总体把握和个案的研究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历史鲜活地展现给读者。研究历史贵在求实 ,尤其是研究赫鲁晓夫这样一个在…  相似文献   

2.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相似文献   

3.
久加诺夫的“俄罗斯社会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历史经验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俄罗斯问题”。俄罗斯地缘政治学,特别是泛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重要思想来源。“俄罗斯思想”是其基础。“俄罗斯社会主义”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并提出正确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理发”的历史很长,“剃头”的历史很短。据说,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理发”就是梳理头发而非剃头。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08,(5):30-32
作为清“康乾盛世”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乾隆以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被载入历史史册。但是,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乾隆,他的历史贡献远远小于他的历史过失!  相似文献   

6.
读者     
《南风窗》2006,(18)
建设新农村“工夫在诗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词。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历史拐点上的“新农村建设”,引人关注,也承载了“乡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希望和梦想。新农村建设,无任何历史经验可循。无论是贵刊上期的“独家策划”,还是此前有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已经先期参观和考察过的韩国“新村运动”,它们自身的成功经验、发展历程以及新农村、新农业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启蒙意义,值得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借鉴、效仿,甚至某些细节和精髓,可以直接大方地采取…  相似文献   

7.
“三顾茅庐”是史上最有名的求贤典故之一,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文学小说,不是正史。因此,《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是靠不住的。就“三顾茅庐”而言,历史上就有“刘备三往卧隆中”和“诸葛亮登门自荐”两种说法,“赤壁之战”的那场火也有“周瑜放火灭曹”和“曹操烧船自退”两种记载。那么,历史上的“三顾茅庐”真像小说中那样是刘备采取主动吗?  相似文献   

8.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09,(21):66-6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地位显赫的开国布衣皇帝:一是汉高祖刘邦,再是明太祖朱元璋,刘、朱二人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汉朝与明朝都成为中国的“大朝”、“盛朝”。朱元璋也为此自豪,称“惟公与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其中的“公”,即指汉高祖刘邦。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逻辑看,是先有现代民主政治与国家民主,后有现代政党与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民主的泛化或借喻。在不同国家,历史传统、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关系、政治理念不同,政党观念存在“国家机关说”、“社会团体说”、“国家一社会中介说”之别;国家民主与党内民主之关系,在理论上也存在“一致说”、“无关说”、“修正适用说”之分野。二战以...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不但存在着道德,而且存在着国际关系伦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国际道德历史跃迁的三个阶段上:即无政府条件下的“自在状态”——冲突,相互依赖条件下的“自主状态”——合作,国际机制及其规范合法性条件下的“自为状态”——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两难的选择     
贵刊9月(下)的“窗下人语”《把酒月下,与谁和解?》提出了一个如何在“真相”与“和解”中进行选择的两难命题。我们习惯于宣传和教育社会大众形成某种共识,历史事件被浓缩为一段结论、历史人物被提炼为一个符号、受历史事件影响的大众被归纳为一个统计数字。“面向未来”的“压倒性选择”是否能够强迫受害者放弃对过去的痛苦记忆?这样的忘却或集体性失忆,能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解?英国和平学专家瑞格比教授所倡导的和解文化,也以真相的揭  相似文献   

12.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国便存在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而“口述历史”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荆轲刺秦王”。司马迁的《史记》,很多章节便是依靠古人的口述写就。什么是口述历史?美国作家唐诺·里齐(Donald A.Ritchie)在《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中给了一个学理上的定义:“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汇集传记者谈自己关于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的一些个人观点。口述历史访谈就是一个准备完备的访问者对受访者提出问题,以录音或影像的形式问答,当然,同样会整理成文本,以便于流传”。如果我们承认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着口述历史与口述神话,就不难推断…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9,(15):33-33
中国历史上颇有几个“著名”的小人,虽人物猥琐,职轻权微,却长袖善舞,工于心计,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几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与外交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国外交政策的和平本质。这种和平的本质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具体内容是:古代中国的强盛与“朝贡和睦”外交的被动性;近代中国的衰落与“以夷制夷”外交的被迫性;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和平共处”外交的参与性;未来中国的崛起与“有所作为”外交的共荣性。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同的原因。但不管其原因和特点的差异性有多大,其和平的本质却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不曾与中国观众见面却在中国大陆“遐迩闻名”的影片一部引起中国人非议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拍摄的影片一部被称为“历史片不象历史片,色情片不象色情片”的影片  相似文献   

16.
常强 《法制博览》2009,(17):74-75
曾在荧幕上演的电视连续剧《自眉大侠》,一度是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剧中提到了“八贤王”,说是叫赵德芳;而在《贺后骂殿》、《打龙袍》等传统京剧剧目中,也都出现了“八贤王”赵德芳。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赵宋宗室赵德芳,却与“八”或“贤”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他没有任何资格被称为“八贤王”;在宋朝历史上,堪称“八贤王”者,非赵德芳,而是另有他人。  相似文献   

17.
托派是最早关注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一个群体。他们提出了苏联是“异化的工人国家”还是“官僚集体主义”、官僚集团是“特权阶层”还是“新阶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后来在苏东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和学者中引起了反复的争论。然而,在判断官僚集团是否成为一个“阶级”的标准及其历史作用方面,托派又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实施“十五”计划,是我国新世纪之初的伟大历史工程。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提出的在全国亿万职工中实施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是“十五”计划这一伟大历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动员和组织职工扎扎实实地实施“创新工程”,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建功立业,是各级工会组织发挥建设职能、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新世纪之初各级工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9.
若与6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说起“黄山洞”,他们会惊讶地问:“黄山洞”是谁?“黄山洞”是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小小点,“黄山洞”有过一段令当今的“黄山洞人”不敢回首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时,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他的这一理论,其实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性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