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素爱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之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舌华录》,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连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 孔子在季氏篇第十六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相似文献   

2.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政重视正上梁,作表率,以便天下行效。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指出:“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也。”太宗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发现,权位一高,就会有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腐蚀攻击,“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辐凑攻之,各求以售”,因此,君主、大臣在拒抗腐蚀方面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贞观六年,魏征告诉太宗选官用人的重要:“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太宗表示要选用“才德…  相似文献   

3.
漳浦县是福建省委确定的县级“三讲”教育试点县之一,经过实践,我们感到要搞好“三讲”,领导干部要做到“十戒”: “一戒”学习目的不明确。要防止单纯追求学习篇目数量,认识肤浅,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理解文章精神实质的学风。 “二戒”无的放矢。学习和整改要有针对性,要从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梳理班子或个人存在的问题。 “三戒”剖析问题避重就轻。有些领导干部对剖析问题有所顾虑,担心把问题说出来会降低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放不下架子,拉不下面子,怕暴露出问题影响个人升迁。 “四戒”侥幸过关。对自己存…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14日,“第三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颁奖大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召开。会上,又有三名博士生‘二名硕士生各获得奖学金10000元。司法部副部长张耕、律师司司长沈白路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高宗泽、秘书长杨金国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杨永林、著名法学家江平、北京市法学会会长孙常立等到会向受奖学生表示祝贺。司法部部长e。杨因公务要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不能亲自参加颁奖,特致函大会:“君合律师事务所设立奖学金制度,深得人心,符合时代潮流,是一项有远见之举动;我十分赞赏并表示支持。”君合律师事务所是目前…  相似文献   

5.
自由评弹     
在贺春鞭炮的噼噼啪啪中,有一个不错的声音乘响而来:反腐败要搞“一案双查”了,也有媒体称之为“倒查”。什么意思?就是出了上规模的腐败,除了查案件本身,还要查当地纪委与案的三种情况:一,未知情;二,不作为;三,搞包庇。属于第一种情况者,不追究当地纪委的责任;属于第二、第三种情况者,要对当地纪委问责。  相似文献   

6.
对劳教戒毒制度的5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成为国家戒毒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源于199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 的决定》。该决定第8条规定:吸 食、注射毒品成瘾,经“强制戒除 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 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 除”。其后有关法律法规又对强制 戒毒后又复吸要依法送劳动教养进 一步做了明确,如《公安部关于贯 彻执行<强制戒毒方法>有关问题的 通知》第1条规定“强制戒毒后又 吸食、注射毒品的,要依法送劳动 教养”。近些年来,我国吸毒劳教 人员的数量不断上升,在全部劳教 人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践证 明,…  相似文献   

7.
有天闲极无聊,想给阅读过的名著中的男人形象排排队,结果第一个蹦出来的居然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有个弟弟。是悟空的性格。儿时爬墙上屋、掏鸡窝、捣鸟巢,所到之处猪狗避之唯恐不及;少年时血气方刚、不吃不睡也要玩耍个够;等结婚后当了爹也没大没小,常从儿子手里抢吃的,完全不顾小家伙因丢了心爱的零食大哭。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瑕,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正直的人、正派的人,需要有一股子正气。然而,腐败者,正是失掉正气,失掉廉耻,而后贪污腐化的。有正气者,类型也颇不相同。但却有着相似或共同的特点:一是疾恶如仇,容不得欺行霸市,欺软凌弱;二是心态平衡,不进谗言;三是待人诚恳,不容虚伪;四是一视同仁,决不势利;五是凭智慧、凭辛劳寻求安定幸福;六是严于律己,不生邪念;七是助人为乐,吃亏当福;八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孔子曾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君子,就是我们说的正直之人;小人指的则…  相似文献   

9.
许峰 《政府法制》2014,(8):12-13
民国后期,贵州传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当上了县长。翻检中网历史,女子当皇帝者有之,如唐之武则天;握兵权者有之,如明末起兵勤王的秦良玉;当状元者亦有之,如太平天困时期的傅善祥。但独掌一方当县长者,则要等到1948年许芳媛主政息烽。  相似文献   

10.
刘世凯 《政府法制》2014,(20):29-29
贞观六年十二月的某天,唐太宗“龙心大悦”,亲自审讯了390名死囚,并允诺他们各自回家,约定秋后回来就死.秋后,囚犯们果真纷纷归狱.据说太宗有感于囚犯的“诚实”,悉数将其释放.按照历朝的正统说法,自然又得称颂一番:“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罪大恶极,确实是小人了,但是等到了浩荡的皇恩一降,就可以使他们以光速变为君子了.这是因为啊,皇恩一向都是深入人心的,并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  相似文献   

11.
一、讲团结,做到与人为善 讲团结.必须自觉做到与人为善。孟子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就是说君子的最高德行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与人为善。每位干警都要有容人容事的胸襟,有互谅互让的气度,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坚持在大事上讲党性、讲原则,在小事上讲风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那种无视党的纪律、想趁改革之机捞一把的“见利忘纪”之举,在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之中很有点市场。有时,他们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党员难道就不能发财吗?”利,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大可不必搞什么“君子不言利”之类。但利又是多种多样的,有国家利益,也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一个人一旦成为共产党员,他考虑一切问题,首先想到的应当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违背了这个宗旨,就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行为。自然,党员也有个人利益,党员干部所领导的单…  相似文献   

13.
君子与小人的定性,并无一个统一不变的标准。同为某君,你可以认为其是君子,我却认其为小人,君子有品格,小人有劣迹。而标准的模糊和道德价值的不堪重负又使得“君子”约束力急剧下降和“小人”心态的急速膨胀,以至于官场上、商道中、人海里君子式的“清者自清”之风难撼小人形成的“同流合污”之势。所以,当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时候,要辨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委实是一件难事。君子与小人的难辨,还在于君子与小人之外,有着“伪君子”这个似是而非浑水摸鱼的第三者。君子与小人,与生俱来,而伪君子,当属孔圣人造君子运动中被偷换概念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4A):110-11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四川成都有一家守民律师事务所,很年轻,却颇有追求,提出的“所训”也颇具新意和特色。他们提出:“把事情做好,把事业做大。”我感觉,这句话不仅适合年轻的守民律师事务所,也适合年轻的中国律师业,适合中国足球界。透过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成功之艰辛历程,我看到了今日的成功,正是因为昨日的付出。2001年10月7日晚,中国人的又一个狂欢之夜。在苦水中泡大的亿万球迷,终于等到了一个纵情渲泄的夜晚;在恨铁不成钢的骂声与希望中依旧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终于找到了一个仰天长啸、扬眉吐气的时刻。中国足球终于出线了,终于冲…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的魏文侯问名医扁鹊:“听说你有兄弟三人,都在行医,那么你们当中,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其实我的大哥最为高明,他目光犀利,一眼就可以看出得病的征兆,可以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先把他治愈,所以他的名声并没有外传。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二哥次之,他为人治病,可以把刚刚开始发作的小毛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在家乡流传,没有传播到太远的地方。我其实是最差的,我治病的时候,一定要等到病人血脉的时候才能诊断得出,所以要使用猛药,大动干戈,结果反而名声远播了。”魏文候听了,深有感悟。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9,(1)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触龙言说赵太后的一句名言,后来写入史书,拿来给历代皇上和贵族们看。然而写是写了,看也看过,注意的人却不多。据说因为“五世”之辽远,所以“当世”的,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又据说因为是在封建王朝里头,历史规律决定它必然短命,所以再怎么样的“注意”,终不过要被“斩”的。大概都有道理吧! 然而当今的环球上,我们的邻居那儿,却出了一件既不是封建王朝里头,也不是远至“五世”,结果“君子之泽”,实在地被“斩”的事。那就是勃列日涅夫的东床快婿、位居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丘尔巴诺夫少爷,因为受贿巨款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中国审判》2011,(2):49-51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文才,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才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质朴和文才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记者想到王轶的时候,脑中闪现的就是孔子的这句话。认识青年法学家王轶,是从他的课堂开始的;讲台上没有一页讲稿,一堂90分钟的民法课却在他的口中行云流水般地讲下来了,其间不但没有任何阻滞,甚至连一点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张书克 《政府法制》2012,(17):35-35
胡适一生中挨过的骂可谓多矣。他得到的骂名可真不少,两个字的有:“走狗”、“汉奸”、“反动”、“竖儒”;三个字的有:“反革命”、“叛国者”;四个字的有:“丧行文人”、“无耻文人”、“胡说博士”;最长的是:“作自渎行为的最下贱的中国人”。谩骂他的人也是彤形色色,各路豪杰都有:有民粹派也有爱国贼,有文化保守主义者也有狭隘民族主义者,有陈独秀的同党少年也有孙中山的武装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