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06,(6):43-44
新加坡建国初期,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平均每一户居民不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政府面临严峻的住宅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专门负责建造公共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建屋局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小户型住房。后来,政府又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2.
王军 《瞭望》1996,(18)
每一户不足一间居室,40%的家庭住在棚户区,本应供给一个家庭使用的房屋却要挤进7户人家,住宅光线不足,通风受阻,没有卫生设备,大部分住家还是使用马桶,环境十分恶劣,火灾已成为家常便饭……这就是30年前的新加坡的住房情况。 今天的新加坡,已拥有组屋(新加坡对国家营建住宅的称谓)50多万套,私人建设的共管式公寓和置地住宅20多万套,总量为70多万套,已超过了65万户的新加坡城市居民总户数;由于住宅总量已超过总户数,购买组屋的条件逐步放宽,月收入在5000新元的低收入家庭也可购买组屋;住宅建设已向追求环境效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侨园》2009,(8)
新加坡驻华使馆于今年7月1日起签发电子签证,今后,中国公民可以同时在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或者新加坡驻华使馆申请电子签证。申请人可凭电子签证的下载打印件入境新加坡。  相似文献   

4.
一、保障性住房分配的主要国际经验 1.通过立法设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 国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基本都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其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也得益于法律的强力保障.美国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的最具特色的国家,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颁布实施了《住房法》,并先后通过了《城市重建法》、《国民住宅法》、《住宅和城市发展法》、《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等,对住房保障的准入标准和保障水平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公布并实施了《新加坡建屋与发展法令》,还颁布了《建屋居住法》、《特别物产法》等相关条例,规定只有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租用公共组屋,若家庭收入超过其规定标准将适时基出.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定了《住宅金融公库法》、《公营住宅法》、《日本住宅公团法》以及《住宅消费保障》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其中规定,享受公营住宅租金优惠的租户,当收入超过基准时,若连续居住三年以上,则要累进计租;若连续居住五年以上,就必须买下该住宅.  相似文献   

5.
淑贤 《侨园》2012,(4):43
新加坡移民关卡局将推出新的长期探访附加准证,以便外籍配偶可在新加坡逗留三五年,无须像现在一样年年更新准证。这个新的准证将在今年4月推出,有效期达3年,更新时可延长至5年,让外籍配偶可在新加坡逗留更长时间。对那些还未获得公民权或永久居民  相似文献   

6.
签证移民     
《侨园》2018,(5)
正2018年新加坡签证须知1.入境签证与学生准证所有希望在新加坡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留学生都必须向移民与关卡局(ICA)申请学生准证及签证。需要签证才能入境的申请者,请确保至少在开课日期两个月以前向ICA申请学生准证。抵达新加坡后工作人员会为申请者安排到新加坡移民厅领取"学生准证"。这个"学生准证"是多次往返的长期居留证。凭这个学生准证,申请者可以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自由出入新加坡并且不需要另外的签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快速确认身份,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将推出生物特征中央资料库,这个结合各资料库信息并收集指纹、脸孔等个人生物特征资料的系统,将有效协助关卡人员确认入境者身份。  相似文献   

8.
为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做好深圳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央编办委托深圳市编办牵头,组成了由中编办、省编办、市委政研室、市体改办、深圳大学、市委党校、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市外办等部门一行15人组成课题组,先后赴香港、新加坡和英国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桃山林业局兴办旅游事业开始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底正式接待外宾。五年来,这个局的旅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游乐项目逐年增加,成为我省一个重要的新旅游观光点。他们先后接待了美、英、日、挪威、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同胞一万多人次。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真     
《民主》2000,(7)
楚庄率团赴新加坡、香港、澳门考察6月13日至23日,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率领叶圣陶研究会出版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对新加坡、香港、澳门进行了访问考察。在新加坡访问期间,我国驻新加坡大使陈宝鎏会见了全团成员,并向大家介绍了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访问期间。叶圣陶出版交流考察团与新加坡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华文出版机构——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香港出版总会以及澳门基金会的出版界前辈和同仁进行座谈,交流了出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专电.新加坡巡回大使、新加坡政策研究院院长许通美教授曾任新加坡大学法律系主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新加坡驻加拿大最高专员,新加坡驻墨西哥及美国大使等多项职务,熟知世界和亚太地区事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月16日,许通美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专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五月初对新加坡进行了友好访问。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接见了她并同她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访问期间,她分别同新加坡财政部长胡赐道和贸易工业部代部长李显龙进行了会谈。在两次会谈中,双方就中新两国在金融和其他领域内的合作交换了意见。胡赐道介绍了新加坡金融机构在管理、经营方面的经验和金融界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第一次访问这个花园城市,是中新两国关系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重访新加坡     
新加坡,啊!新加坡!阳光灿烂,普照海岛。新加坡,啊!新加坡!美丽的鲜花,为我们盛开。…………沐浴着阳光,簇拥着鲜花,伴着这悦耳的旋律,我有幸两度访问马来半岛上的明珠——新加坡。第一次是1994年11月,到新加坡休假旅游,浮光掠影,但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令人终生难忘。第二次是1999年8月,第九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在新加坡举行。经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政治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持续性、渐进性、多元性、自主性和务实性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是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外部动力因素。在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中,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动力因素,"新加坡式民主"框架的确立与发展是政治动力因素,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动力因素,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提高是社会动力因素,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等领导人对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推动则是个人动力因素。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各个动力因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新加坡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只有对各个动力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才能推动新加坡政治发展动力机制的良性运行,进而促进"新加坡式民主"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指示,1996年10月,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企业人事管理考察团”一行六人,赴韩国、新加坡和香港进行考察。在韩国,重点考察了该国第三大财团大宇集团(包括集团总部和部分子公司)以及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浦项钢铁公司。在新加坡,考察了新加坡淡马锡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贸易发展局、新加坡发展银行有限公司、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新加坡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以及新加坡生产力发展局训练学院等。在香港,主要考察了雷诺士顾问咨询公司、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与10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杨伟宁 《侨园》2005,(1):20-21
我从新加坡到芝加哥留学后,短短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不少对新加坡各方面发展颇有兴趣的外国朋友,其中常谈到的是新加坡文化演变的过程。我同几个中国和美国朋友在一次饭后闲聊时谈起全球化在苏联瓦解后、资本主义的推动下,对世界各国本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聊了一半,中国同学突然问我:“那新加坡呢?新加坡文化是什么样的?”坦率的美国朋友问道:“新加坡有自己的文化吗?”  相似文献   

17.
晓伟 《侨园》2013,(4):36-36
<正>我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刚毕业,就通过了新加坡的中考,顺利升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莱佛士书院,在新加坡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在抵达新加坡关口抬头望时,"新加坡就是一个小小的岛"。新加坡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源,甚至人们的生活用水也要依赖马来西亚进口,本身仅有的资源除了空气,唯有雨水了。所以到任何地方几乎都可见到按压式或感应式的水龙头。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社区的管理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加坡形成了由政府倡导并推动,基层组织为主导,基层领袖为骨干,义工为基础,民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格局,构成了新加坡社区工作机制,体现了新加坡社区工作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龙夫 《侨园》2011,(6):25
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聚居的闹市区,从居屋住宅、商店餐馆到社团会馆、牌坊祠亭,到处可见中国特有的汉字楹联。它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特色,又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国桑梓的思乡情怀和中外友好之情。这里特选录海外中餐馆较具特色的佳联供君欣赏。新加坡乌节路的"先碍购物中心",内有一座汕头潮州酒楼,酒楼前厅悬挂一副楹联:汕汛远潮通四海,头抡佳馔冠南州。此联为广东著名书法家黄子厚撰书,联中既表现出潮汕人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海外对南国美食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住宅合作社是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之外住宅供给的第三条道路。我国住宅合作社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短暂发展,便因种种原因,迅速进入了停滞期。新型城镇化为住宅合作社提供了发展契机,制度重构是住宅合作社回归的关键。当前,我国亟待结合新的形势对既有相关法律加以修订,制定《住宅合作社条例》,明确住宅合作社的组织性质与治理结构,确立社员的法律地位,规范住宅合作社的成立、变更与终止,为住宅合作社在我国的重新崛起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