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富 《法制与经济》2010,(16):8-9,11
一、检察官客观性义务的内涵 检察官客观性义务为德国首创,其目的是让检察官“担当法律守护人的光荣使命:追诉犯罪者,保护受压迫者,并援助一切受国家照料之人民”、“在对被告的刑事程序中,作为法律的守护人,负有彻头彻尾实现法律要求的职责”,而非单纯的打击犯罪。随后,欧陆以及亚洲其他大陆法系国家或在立法或在司法中确立了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  相似文献   

2.
一、刑事起诉与刑事政策的界定 刑事起诉,是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的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起诉可分为两种,即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机制,即在对刑事犯罪实行国家追诉的同时,兼被害人追诉主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司法观念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从工具型刑事司法观向目的型刑事司法观的转型过程。我国当前盛行着的工具型刑事司法观导致了刑事司法的价值观念、权力观念及追诉观念的错位,进而导致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各种非法司法行为。目的型刑事司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刑事司法观,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要求。构建这一新型司法观必须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确立程序法定观念,摒弃权力本位观念,矫正异化的追诉观念。  相似文献   

4.
夏菲 《新法规月刊》2021,(4):152-163
美国辩诉交易要求被告作有罪答辩必须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但是,由于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拥有绝对权力,律师作用有限,被告在决定是否接受控方提供的交易条件时几乎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机制性强迫压力的存在为无辜被告认罪的现实和心理学实验研究所证实,并已经引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关注.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样强调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但是由于"自愿性"标准不明确,且其也存在控审权力配置不当、律师作用更为有限等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样存在强迫认罪甚至使无辜被告认罪的风险.为有效防控此种风险,需明确"自愿性"标准,整体性、系统性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并注重制度推行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陈伟 《法学家》2023,(1):146-158+195-196
追诉时效具有直接限定刑事责任承担的法定效力,时效期限如何认定作为影响刑事责任的关键环节在刑事司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追诉时效中“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作为时效终止的立法表述,需要结合刑事追诉的实质与规则构建的合逻辑性进行释义学解读。“逃避侦查或者审判”叠加于刑事立案侦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之后,不应作为积极要件予以理解与适用,否则与时效制度督促刑权力行使的本义不相融合,而且囿于行为人视域的逃避行为方能终止时效,这一结论致使刑事追诉的程序推进受制于外在因素欠缺合理性,同时由于逃避时点和行为类型的非定型化必然带来适用混乱。“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作为消极要件是回归刑事追诉本质的体现,这一性质归属不仅可以弥补逻辑周延性的诸多不足,而且较好契合了关联规则的体系考量。  相似文献   

6.
在犯罪嫌疑人与追诉机关之间,现行法律不仅没有制定体现"控辩平等、控审分离、审判中立"等理念的制度和规则,而是要求三者"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事实上,三者往往一致对外,徒具"分工"之名,而无"分权"之实,配合有余而制约不足。实践中,这种不应有的合作是造成冤案的基本原因。目前应改变"自错自审自纠"的做法,将待查冤案交由上一级司法机关或异地司法执法机关审理。刑事协商制度作为被告人与国家之间协商对话的制度样本,可以充分体现追求刑事司法和谐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寻找一条通过刑事司法实现刑事司法和谐,通过刑事程序法治实现法治的道路。法的对话理性为包括刑事协商制度在内的刑事司法制度提供一个宪政意义的对话途径。以人为本的程序和关怀人的程序是克服程序异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卜开明 《中国司法》2011,(10):103-105
我国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职权间的相互制约力度不足。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各自独立地实施诉讼行为,属于互不隶属的“司法机关”;在审判前的诉讼活动中不存在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机制,不能就追诉活动的合法性举行任何形式的程序性裁判活动;  相似文献   

9.
《刑法》第399条一款规定的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为徇私情,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可见,如何界定“追诉”行为,对徇私枉法罪的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各国近年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或者酝酿着刑事司法改革 ,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据笔者所知①,英国和俄罗斯联邦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英国的改革旨在提高刑事司法体系对犯罪的有效控制 ,因而削弱了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 ,加强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而俄罗斯则是在保护被追诉者权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拟对这两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作简要述评 ,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并供立法和司法部门参考。一、英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一 )刑事司法改革上的两派争论英国近期刑事司法改革可以一直回溯到上个世纪的 5 0年代。当时 ,对…  相似文献   

11.
被告法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方式陈瑞华(刑诉法专业博士生)法人犯罪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通过刑事实体法确立了法人的犯罪主体地位和刑事处罚方式的同时,也规定了对法人进行刑事追诉的具体程序。从1988年至今,我国已有近五十个单行法律确立...  相似文献   

12.
只有刑事纠纷存在的场合,控辩对抗制度设计才具有合理基础,其适用范围也受此限制。刑事诉讼不全是为了解决刑事纠纷,还包括刑事裁断事项。刑事之“诉”多样性决定了“讼”的方式多元化和完整性,可根据“诉”的对立因素差异而创设能包容对抗制与合作制的诉讼制度。追诉与被追诉“平等武装”不限于审判阶段而可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停留,有效的诉讼平衡过程不需要重复,这种原理成为被追诉者选择合作制或对抗制司法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无罪辩护是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以及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了侵犯,以维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成功进行无罪辩护的案件,本文试图对无罪辩护概念及司法实践中的现实可能性和阻碍因素加以分析、说明,以期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强化刑事辩护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399条第一款规定的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徇私”的理解与认识不同,往往容易在徇私枉法罪与非罪的认识上产生分歧。本文试就徇私枉法罪中与“徇私”有关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刑事审前法官是世界上主要法治国家均重点建制的法官序列,它对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制约侦查与公诉权力、过滤不当追诉特别是维护司法中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近在眼前,趋同全球范围内民主、文明的刑事诉讼趋势,建立我国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十分必要。刑事审前法官的权力构成是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核心,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我国建构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司法的本质在于实现个案公正。在刑事司法中,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同案同判",而是对案件作出区分。由于绝对的"同案"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很难判定,因此,差异化的判决不仅无可避免,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形式化的"同案同判"相比,合理的差异化判决更有利于个案公正的实现。当然,在差异化判决中,刑罚均衡仍然存在,它和欠缺均衡性的"同案异判"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差异化判决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判决理由进行证明,它只能存在于法律所提供的裁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免予起诉制度同提起公诉制度、不起诉制度一样,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追诉制度。在各国刑事追诉制度中,免予起诉制度唯我国最鲜明。它从同世至今,历经三十余载。在长期同各种犯罪作斗争中,起了其它追诉制度所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际部门,都有一些同志对这项刑事追诉制度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异议,甚至有的同志主张废除。对此,笔者所持观点是:免予起诉制度是一项好的追诉制度,虽非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8.
徐阳 《现代法学》2015,(2):130-142
无罪推定原则要求通过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化机制维护被追诉者实体利益,避免冤案发生。目前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典型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刑事诉讼中无罪化机制过程性失灵的现状。我国现有刑事诉讼制度对有罪证据存疑的案件倾向于持续追诉,而非对案件进行即时无罪化处理。在有罪推定理念之下,持续追诉的程序潜规则盛行,其背后存在着容许部门利益膨胀的体制空间。司法体制产生的现实阻力,是无罪化机制过程性失灵的根本原因。与之相比,公安司法机关内部的工作机制只是附随因素。克服无罪化机制的过程性失灵应着眼于:程序裁量中的即时无罪化策略、无罪化机制的制度完善、司法体制等程序外阻力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宝合 《政治与法律》2007,3(6):140-145
刑事检察公诉具有调整、评价、监督等职能作用。刑事检察公诉的职能、作用等属性,对构成刑事检察公诉价值事实的组成部分即价值目的选择有着内在规定性。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追求应该在其目的理性支配下,服从和服务于司法价值追求,既以控方的身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以追诉犯罪,又在其行使公诉职能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