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亟待解决两个深层次的问题: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以及“乡政”与“村治”的关系。前者需要确立维护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是进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明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后者需要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来划分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权限,明确政府权力渗透的边界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行的边界,使得行政权与自治权在法治轨道上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2.
对村民自治概念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制度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通过宪法、法律所确认的农村村庄社区村民依法办理自己事情的法律制度 ,并以此确认了村民自治权 ;从行为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法定村法定范围内的村民民主行使村民自治权的活动。村民自治与行业自治、组织自治、地区政权自治、居民自治不同。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萃     
合理划分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徐西胜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首先,要明确最高权力的归属。在村民自治的范围内,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本身都不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他们的权力都源于宪法的最高权威。依法治国才是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和行使自治权力的共同保证。 其次,要明确权力的界限。按照宪法规定,党组织的权力集中在党的领导方针政策的贯彻和监督、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进展状况的宏观调控方面,特别是享有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权;自治组织的权力应集中在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控制权方面。…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的实践,其基本要求是村民自治体尽可能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村民自治体内部应当形成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然而,村民在自治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权利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治体内部的权利冲突,另一类是国家干预村民自治事务引起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的外部权力冲突。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我国的村民自治权往往难以落实。司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必须尽快确立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并尽可能对村民自治体滥用自治权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韦少雄 《人民论坛》2012,(35):164-165
村民自治主体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性问题,对村民自治主体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权的实现。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村民自治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权主体和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个人、村地方、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会议都不是村民自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村民集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推广实践,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治下的"村支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这也是全国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理清和协调处理"村支两委"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开展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村民自治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北方某省LZ村为个案,通过对自治选举、决策权力运行、选举村委会主任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影响、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考察LZ村中"村支两委"关系,从权力运行和治理绩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得出一种新型的"村支两委"关系模式,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一个保障性环节,但相对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却显得相对薄弱和滞后。为探其究竟,笔者就村监督组织的运行问题对杭州市余杭区的农村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余杭区的农村,也普遍暴露出监督组织设置不够合理、监督职责不够明晰、监督保障制度不健全、村民会议形同虚设、监督权的行使受限等现实困境,对此进行了反思与探索,并对如何建立村监督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我国农村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建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中,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尊重群众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推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及提高村民政治法律素质等。  相似文献   

9.
陈虹 《前沿》2013,(2):27-29
香港区议会是依法设立的非政权性区域组织,是香港地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内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香港区议会在选举、财政管理、权力利益监督等各方面具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为居民(村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村民自治组织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华 《求索》2007,(12):70-72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法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忽视了农民的力量,农民的环保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确立村民自治组织作为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赋予它在本村范围内环境规章制定权、环境事务处理权、环境处罚权等权力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民的力量,产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为此,在村民自治组织内部应当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村民应当自始至终参与村民自治组织的环境决策,同时村民自治环保机构应当接受国家环保机构的领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11.
王海 《中国人大》2011,(10):54-54
为进一步加强徒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月11日,江苏省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指出:县政府及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加强日常督导,对村民主任及村委成员加大培训力度,为村民自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村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自治章程和各项村规民约,以制治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并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带领广大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四个民主”机制的形成和健康运行,并不可能依靠法律自动实现。由于种种原因,法律赋予村民的民主权力,在不少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村民自治尽管是最基层组织的群众性自治,但也不是每个村民都在从事村务的管理。这种基层自治仍旧主要是以委托代理的形式交给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去管理。为了保证村务管理这种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3.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政村治是降低国家对农村管理成本和调动农民自主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目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行政体制关系未理顺及管理主体素质不高等原因,致使乡镇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因此,必须从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体制时,还是80年代初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村级社区一直处在乡镇一级国家政权组织的直接领导之下。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要改变这种隶属关系,把一部分国家权力(乡镇的行政权)转化为社会权力(村社区的自治权)。因此,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围绕着乡村社会公共权力的分解和重组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众所周知,任何社会变革一旦触及权力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就会变得困难重重。我国村民自治试行1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顺德区龙眼村发生的“龙安兴案”是广东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该案不仅对探讨村民自治司法救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而且对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村民委员会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主任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用好手中的权力等农村治理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成为了法律所赋予群众实现民主自治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依法间接或直接的行使自治权力,维护自身所享有的民主权益,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对其本质的含义理解和实践却有失偏颇。在城市,"政府一直将社区看作是国家权力机构实现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案例库中83份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可以发现,村民自治规范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村民、村集体、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在相当程度上援引这种规范证成理由正当性。村民较倾向利用村民自治规范与国家法的位阶关系,形成"规范性援引路径";而村集体和行政机关则较多地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相较国家法的"自治属性",排除国家权力的干涉;法院虽多数情况下意在保护村民权益,但也向村集体与行政机关作出较大让步。这种援引背后,是农村社会、基层政权与国家交互作用所导致的正式制度施行机关在乡村治理中偏好适用非正式制度的治理逻辑,它对国家权威、动员能力和社会秩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法治化调适,将宪法、法律等国家法内涵扩展至原则与精神,在二者关系上则引入"明显违反"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是村民维护集体环境的公权利,将其界定为"权力"是不恰当的。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应包括环境决策参与权、收益权、知情权、监督权、侵害请求权等内容。应在立法上明确村民自治组织环境权,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王金红 《岭南学刊》2006,(1):56-59,64
佛山市顺德区龙眼村发生的“龙安兴案”是广东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该案不仅对探讨村民自治司法救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而且对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村民委员会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主任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用好手中的权力等农村治理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案例库中83份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可以发现,村民自治规范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村民、村集体、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在相当程度上援引这种规范证成理由正当性。村民较倾向利用村民自治规范与国家法的位阶关系,形成"规范性援引路径";而村集体和行政机关则较多地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相较国家法的"自治属性",排除国家权力的干涉;法院虽多数情况下意在保护村民权益,但也向村集体与行政机关作出较大让步。这种援引背后,是农村社会、基层政权与国家交互作用所导致的正式制度施行机关在乡村治理中偏好适用非正式制度的治理逻辑,它对国家权威、动员能力和社会秩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法治化调适,将宪法、法律等国家法内涵扩展至原则与精神,在二者关系上则引入"明显违反"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