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从东盟年会看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 7月 2 4日至 2 9日 ,第 3 3届东盟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 ,东盟合作机制取得新的进展 ,东亚区域合作前景日显广阔。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过程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成立以来 ,每年 7、8月份召开一系列外长级会议 ,以推进区域内外的合作 ,称东盟年会。东盟年会经过 3 3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内外合作机制 :一是东南亚 1 0国外长参加旨在加强东盟内部合作的东盟外长会议 ;二是东盟 1 0国外长和东盟对话国外长共同参加旨在推进东盟与区域外国家协商与合作的东盟外长后续会议。东盟年会的发展 ,从机制看经历了 4个阶段 :第一…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下简称东盟)于1976年8月成立,是作为现在的五个联盟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区域性合作组织而建立的。但联盟建立以来,经过八年多的时间,频繁地召开了八次定期的部长会议,三次临时性的特别外长会议和联盟所属各种委员会会义,东盟才成为其成员国相互间坦率自由的“交谈场所”而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28日,在文莱举行的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上,越南被正式接纳为东盟成员国,这为该国从1976年来积极发展与东盟各国关系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揭开了越南与东盟其它国家关系的新篇章。加入东盟,为越南未来经贸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为下一世纪越南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加入东盟后越南的主要活动 越南在加入东盟后,便积极参与东盟内部的各项活动,成立了越南在东盟活动协调委员会等一系列的相关机构并准备签订一系列的多边协定。 根据东盟关税互惠协定(CEPT),及东盟自由贸易组织(AFTA)的规定,越南从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分阶段把从东盟其它国家进口的商品的关税减至0—5%,并与东盟各成员国互相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取消相互间的关税壁垒,向对方开放国内市场。东盟其它6个成  相似文献   

4.
一、东盟外长年会三大议题引人关注2006年7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39届外长会议东盟会内容丰富,议题广泛。其中,加速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对话伙伴之间的合作、积极协调斡旋国际热点问题是此次年会的三大重点议题。一是加速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作为此次年会的重  相似文献   

5.
●3月2日,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来京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发表了《联合新闻声明》。●3月2日,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黎辉干宣布,越南已成功地在2月底控制住了禽流感疫情。●3月2~3日,为期两天的全球华侨华人“反‘台独’促统一”大会在曼谷隆重举行。来自五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台湾海峡两岸同胞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3月4日,在越南下龙湾举行的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上,经各国外长一致同意,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印度尼…  相似文献   

6.
7月28日,在文莱召开的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的前一天,越南被接纳为东盟的第7个成员国。这是越南继与美建交、与欧洲联盟签署贸易合作协议之后的又一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7.
虽然还没有宣布文莱将通过什么正式途径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文莱及其未来的伙伴国都预期,这个苏丹王国在取得对外事务的完全主权之后,将于1984年成为东盟的第六个成员国。东盟特有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决策过程现已完成。文莱申请加入东盟一事是1981年6月在马尼拉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宣布的。  相似文献   

8.
陈枫 《亚非纵横》2002,(3):34-37
亚欧会议是由10个亚洲国家和欧盟15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参加的一种非机制化的非正式政府间论坛。这10个亚洲国家是印尼、泰国、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原东盟7国)和中、日、韩3国。除首脑会议以外,还有成员国外长和欧盟委会员负责外交事务的两名委员组成的外长会议、经济、财政和科技等部长会议,高官会议(SOM)、高官贸易和投资会议(SOUTI)及其他后续行动。首脑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1997首届亚欧外长会议召开,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2001年起改为每年一次),其他部长级会议等则定期和不定期举行。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近几年来“大东盟”的崛起.1995年7月东盟正式吸收越南为其成员国,1997年7月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又接纳缅甸和老挝加入了东盟,至此,东盟由6个成员国增加到9个成员国.一个“大东盟”的蓝图就非常现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大东盟”的出现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东盟”的形成是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机遇和条件,而且还有其理论和目的.本文仅拟就“大东盟”建立的目的及其发展前景,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7月29日—8月3日,一年一度的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和东盟外长后续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班加湾举行。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包括东盟的7个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文莱、越南)、3个观察员国(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7个对话伙伴(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2个磋商伙伴(中国、俄罗斯),此外,缅甸和欧盟各国均以东道国贵宾的身份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一、东盟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政治、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系于1967年8月由在曼谷召开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五国外长会议倡议建立的。到今年(指1982年—译者)已经十五周年了。在这十五年的期间内,东盟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但它的五个成员国已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并使东南亚地区的纠纷缓和到极小限度。现在,东盟已经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组织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2.
东盟是1967年8月8日成立的地区合作组织。1997年迎来了成立30周年。原定在7月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确定老挝、柬埔寨及缅甸加盟,结果柬埔寨未能加入。如果柬埔寨加盟,东南亚的10个主权国将全部加入东盟,东盟即可成为东南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东盟各国政局总体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缅甸进一步融入东盟大家庭,成员国在各领域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东盟共同体进程。在区域合作中,东盟坚持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和东盟的主导地位,但在南海问题上东盟的协商一致原则受到挑战。展望2013年,东盟将继续有效执行各项一体化计划,缩小成员国发展差距,扩大区域合作,以便于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周岭 《亚非纵横》2004,(3):73-76
一、东盟秘书处的产生:适应形势变化东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Nations,缩写为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8日,但东盟秘书处(ASEAN Secretariat)没有随之建立。因此,在介绍东盟秘书处的设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东盟的前身——东南亚联盟,因为东盟与东南亚联盟在组织机构上有着继承关系。1961年7月31日,菲律宾、马来西亚(当时称为马来亚,1963年以后改称马来西亚)和泰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宣布成立东南亚联盟。宣言对机构设置做了以下规定:(1)权力机构为外长年度会议,轮流在各国举行。(2)联合  相似文献   

15.
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ARF)会议和东盟与对话伙伴外长会议历时6天,于7月27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拉下帷幕。令人瞩目的是首次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出席者除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文莱的东盟6国外长外,还有东盟的7个对话伙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欧洲联盟,东盟的磋商伙伴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东盟的3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和老挝的外长们。由东盟主导、有这么多国家的代表聚首一处,商讨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问题,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它揭示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开始了多边安全对话的新时期,同时也显示  相似文献   

16.
大东盟未来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期,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官员和学者提出要建立“东南亚10国共同体”的意向之后,经过几年的准备,1995年7月东盟正式吸收越南为成员国,1997年7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又接纳缅甸、老挝入盟,1999年4月30日在河内举行特别仪式又吸收柬埔寨加入东盟。至此,一个包括东南亚10国在内的大东盟正式形成。大东盟形成后,地域连成一片,人口将近5亿,总面积扩大到447.7万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约6020.5亿美元①。东盟在组织发展和地域扩大上获得成功,确立了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经济合作软基础结构委员会也称NEAR委员会,是由日本世川平和财团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于1992年9月宣告成立的.该委员会的成员由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朝鲜和蒙古的官员、企业家和学者组成,东北亚各国每个国家约有15名委员.NEAR委员会的简要活动情况:1992年11月在日本岛根县召开了总会(GM会议);1993年2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执行委员会会议(EC会议);1993年5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国别专家委员会会议(NE会议);1994年11月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东北亚环境与发展》项目国际专家组会议.在1993年2月北京执委会会议上决定:东北亚的共同称谓为“NEAR”;并确定了8个东北亚合作项目:1.信息交流;2.建立NEAR信息交流网络(韩国负责);3.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9,(2)
东盟地区论坛是在东盟的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是以东盟组织为中心的地区安全论坛。1992年第四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在每一次部长扩大会议即将结束之时,再选择一个适当的空隙,召开一次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建设性磋商。”东盟将这样一个专门讨论地区安全问题的会议命名为“东盟地区论坛”(theAseanRegionalFo-rum)。参加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的国家包括东盟的正式成员国、东盟的对话伙伴国、东盟的观察员国以及东盟特邀的贵宾国。参加会议的国家,除欧共体外,都是亚太地区国家。因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以东盟为首的地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历届东盟外长会议、东盟首脑会议和各种专业性会议上,会议组织者和与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其成员国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五国,1984年1月,文莱获得独立并宣布加入东盟。东盟是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自发表了《曼谷宣言》以后,东盟的合作起初常常表现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经济上真正的合作还是在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一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以后才开始。东盟各国大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在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上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