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大国中自杀率偏高的国家。自杀已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尤其在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冈中,自杀更成为第一“杀手”。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指出:自杀率高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是空白密切相关。我国每年约有14万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自杀等非正常原因死亡。如何预防自杀,尤其是预防青少年自杀,是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性自杀者多,真正死亡的少男性自杀者少,但真正死亡的多为什么,台北马偕医院针对去年自杀获救的419个案例分析,发现其中女性占了83%,男性只占17%,而自杀发生最多的年龄为20至39岁,一位女性曾自杀13次,自杀次数最多。根据过去有关的自杀资料,马偕医院发现,女性自杀者为男性自杀者的3倍以上,但死亡率则男性为女性的两倍,这是因为男性通常将自杀视为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求死意念坚决且手段激烈,而女性是以自杀作为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情绪问题,所以自杀只是过程。女性自杀者多,真正死亡的少男性自杀者少,但真正死亡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村,妇女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不少学者为此探讨过各类干预措施。从夫居的已婚农村青年妇女自杀死亡后,广泛存在着娘家人要求夫家造成自杀死亡的责任人殉死的"打人命官司"(简称"打人命")现象。这种中国的乡土习俗,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杀干预功能。"打人命"的习俗,不能武断地被视为违反现代法治方案的"闹事"行为和"封建落后"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基于民俗的"打人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围绕自杀事件提出公正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然 《创造》2007,(5):116-117
自杀,是世界卫生组织乃至全世界都给予极大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社会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万人口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青少年自杀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公布的1989年中国(大陆)的自杀率为17.07/10万 ,自杀死亡人数为19~21万人 ,占全世界自杀死亡总人数的30%。据一般规律 ,实际自杀数往往比公布的自杀数高3~5倍 ,由此推算 ,中国自杀人数可能达每年60万人以上,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据WHO统计 ,中国1979~1989年自杀率呈上升之势。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较高 ,其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 %;25~34岁为18.94 %(1987~1989年)。引人注目的是 ,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正面调查或审查会导致其心理的巨大波动,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并在公安机关办公区域付诸行动,给公安机关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专项斗争的开展,推动民警理性认识引发犯罪嫌疑人自杀的诱因、自杀倾向的识别以及自杀倾向的化解等问题,以指导公安机关用科学方法对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台湾青少年自杀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已令台湾的痛苦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据台湾媒体报道,2001年春节过后,便是一波又一波自杀事件发生。2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一天内台北市发生7宗自杀事件。台湾的各种传媒,几乎每天都有自杀的消息报道。近3年来,台湾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10.4人。台“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资料也显示,2001年台湾死亡人数为124991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567.9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135.3人,占23.8%,连续18年蝉联首位,而自杀死亡则是连续第3年进…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自杀已成为美国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几年已有约7000名青少年自杀,另有400,000名青少年有自杀企图.五年以前,自杀占11-24岁年龄组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现在已升至第二位.只有事故(一般是汽车事故)比自杀率高.从1970年到1980年,青年自杀人数尤其是白人男青年的自杀人数上升了40%.但是青少年的自杀人数是难以确切统计的.由于怕家里丢人,或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许多自杀事件被死者家人报告为事故.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十几岁的青少年刚刚开始生活,他们迫切希望开始职业生涯并探索与异性的关系.想自杀的只是极少数.令人不安的是,孩子们可能是因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因此才选择了死亡.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四个:(1)青春期问题;(2)个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自杀已经成为国人第五大主要死因。而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青少年为何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何他们会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令很多人困惑。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青少年自杀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  相似文献   

11.
可圈可点     
我国每年约30万人自杀北京设心理危机热线 据北京晨报报道,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200万自杀未遂者。在国民死亡原因中,自杀已经排在了第五位。如何对想要自杀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杀是自我决定与直接支配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并不侵犯生命权。自杀关联行为是加功自杀的行为,自杀关联行为虽没有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却侵害了社会的整体性利益与家人的精神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处罚自杀关联行为的立法或者实践。由于没有直接或间接支配他人的死亡,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正犯;由于否认"没有正犯的共犯",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由于原则上自杀关联行为并未创设生命权受侵害的危险,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不作为犯。必须创设自杀关联罪。  相似文献   

13.
监管设施条件改善之后,狱内罪犯自杀就成了监狱工作的重大隐患及工作难点,并将长期存在,无法回避,仅2014年2月、3月和4月,就有某省先后有三个监狱在三个月内连续发生三名罪犯自杀死亡事件。研究探讨罪犯自杀的可能原因、罪犯自杀的一般特点和警讯征兆、防范自杀的困难困惑、防控自杀的主要策略,对基层民警防控罪犯自杀有重要的实战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杀是指采取有意伤害自身生命的行动而导致死亡。自杀的发生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天约有一千人自杀身亡,每年有四十万人死于自杀。据美国的调查资料表明自杀占人口死亡的第十位,因此,自杀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对来医院急诊抢救的99例患者调查分析,了解城市人群自杀特点,为危机于预提供依据。一、调查资料和方法:99例自杀患者累计取于急诊科,男24例,女75例,年龄11岁至61岁。对自杀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个性特点自杀原因及次数、家庭成员以及既往史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然后逐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寿保险合同把保险人对于自杀导致死亡的情形列为免责,但存在诸多争议。自杀条款之创制,调和了"危险发生不确定性"和"目的说"的理论冲突;自杀免责期间的制度设计,旨在预防被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已具备的以取得保险金为目的的自杀风险;当人寿保险合同复效时,自杀免责期间不宜重新起算;保险人只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杀的情形不免责的规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6.
那是2008年,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这也成为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婚姻法》颁布后,广大妇女婚姻自主的正义要求遭到了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顽强抵抗,致使数万名妇女因而自杀或被杀。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普遍开展,不仅制止了广大妇女因自杀或被杀而导致的死亡问题,而且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未来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日本青年自杀相约网络《北京青年报》2003年6月12日报道,日本警方证实,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相识,并相约一起走向死亡。自2003年2月份以来,这种网络集体自杀方式已经导致18人死亡。这在自杀率相对较高的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日本年轻人中存在严重的“精神疏离症”。患此病的人与整个社会脱离,不参加社交活动,自我封闭。专家预测,目前在日本大约有120万人不知不觉地滑向了自我封闭的深渊。▲越来越难以防范的大学生自杀据《青年参考》2003年5月7日报道,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武汉地区的高等院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目前全世界每年的自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卷筛查与个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自杀流行学研究资料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年轻人自杀率处于高峰,而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则尤其引人关注[1]。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尤其是作为自杀信号的轻生意念及其相关心理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742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测查以及对其中30名有轻生意念的个案进行结构式访谈,分析高危人群,寻找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心理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引言据笔者收集的1978—1989年青年自杀案专题报告15份、个案百余个,共涉及自杀人数1493个,按人数、年龄、职业、自杀手段、死亡情况和自杀原因,可作如下统计分析(见表1):从表1统汁中,笔者认为,近十年来青年自杀的严重性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1.青年自杀的人数比例在增加。80年代之前,自杀主要是成年人或老年人中的问题。不少直接的统计材料表明这一点。2.自杀者的年龄在下降,以至许多12、13岁的少年儿童都可能产生自杀念头。3.自杀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情感因素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