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彭勇 《当代贵州》2004,(6):24-25
贡献:托起致富增收新希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关键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核心在农民就业。我省目前农村人口约32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86%,农业劳动力约2104万人。全省耕地2654亩,按种植业平均每3亩需要1个劳动力计算,有近1300万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种植业转移出来。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进城务工成了农民的  相似文献   

3.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8-39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的农村改革试验促使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5841元;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00年9.24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7.83万人。大娄山南有一颗耀眼明珠——湄潭,被誉为"黔北的小江南"。25年前,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田"得以破壳、引人注目,且不断壮大,给探索中国农村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4.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2万人。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引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贵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四新"主攻"四化"、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系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安龙县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问题,正日益成为安龙县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安龙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民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把推进农民就业作为实现城郊城市化,大力开辟农民增收空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民增收存在诸多困难,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促进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势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新型合作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我们在加速推进新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立足新疆的区情,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放在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并且指出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劳务输出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选良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沾益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宣传发动为先导,教育培圳为基础,转移输出为主旨,管理服务为保障,增收致富为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7,(7):29-29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基本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29.5%提高到46.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组团帮扶”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已经推行了9年时间,9年间,龙泉驿区先后从区级机关派出帮扶干部828名,投入帮扶资金5.05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帮助被帮扶镇乡农民年均增收550元,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慧 《党的建设》2008,(9):40-40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这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光 《新长征》2006,(1):47-4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难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今,我国农民收入始终处于低速增长。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和集中体现。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矛盾,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世纪开始,首都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北京郊区实现"十五"计划,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岳福洪副市长在答本刊记者问时坦言: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致富问题。从北京郊区现状看,农民增收要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大胆进行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引导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北京郊区实现农业现代化,二三产业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记 者: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04,(12):36-37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展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搞好用工信息搜集、农民工培训和市场对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和推动农民外出打工”的部署,全面完成省妇联年初确定的“积极发展劳务产业,推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全年完成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35万人”的工作任务,省妇联组成两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当前农民市民化进程碰到观念、政策、制度、信息、素质等方面的障碍.采取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调整政策,优化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等制度环境;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繁荣第三产业等措施,能够加快楚雄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5):5-5
新农村建设是否富有成效,关键要看是否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农民增收、群众生活改善、人民安居乐业为最终目标,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理念。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根本的是因地制宜,通过农业产业化挖掘增收潜力,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