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现行的中国星罗散点的城市格局和中心城市的理论实践以及形成的发面扩张态城市,正在把中国的城市化引向减少耕地、破坏环境、高耗能、低效浪费等等负面的灾难性歧途。线型城市及其城市化是将交通、供电、供气、给排水等重大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线型聚合并以其为中心线打造高效环保的线型城市。线型城市将农业城市化解决了城乡二元化问题,使农民工进城而不失去农业;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了现行城市化吞噬农田和浪费土地问题;解决了行政低效问题;解决了外贸依赖型经济结构问题,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户籍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洪旺 《思想战线》2005,31(3):32-35
中国户籍制度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由此,强化二元经济结构,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当前要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但时下尚有人士对改革户籍制度疑虑重重,担忧引发“城市病”。这种观点不仅理论上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实践中将有碍户籍制度改革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影响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市化的上一程中,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补齐了过去农业社会的短板;中国城市化的下一程,要解决过去遗留的观念问题,拒绝"摊大饼"式的、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除成都平原外,基本以山区为主,具有突出的山地矛盾。按照传统城市化路径,平坦土地的短缺会对城市化产生“尾效”,出现农民“失业”与“失地”并存的问题,从而降低城市生活质量,使多山地区陷入城市化困境。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所探索的山水城市理念和多山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路径,为中国西南地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出路。通过发展山水城市模式、城镇上山模式、山间小盆地多中心模式、以及垂向立体模式等,能够解决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荟萃园     
《人大建设》2006,(10):54-55
城市化未必能解决『三农』问题近期出版的《中国合作经济》刊文:最近,在接受访谈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我们需要反思。对于城市化,温铁军说,我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考察过,没有发现哪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无论是墨西哥、巴西,还是印度等国,那里的所谓城市化基本上是靠大型贫民窟实现的。中国当然不需要这样的城市化。就算是发达国家,城市化也不能解决其“三农”问题。以日、韩为例,它们的工业化、城市化速度远快于中国。日本今天只剩下558万农民,95%以上的人口都已经城市化了。但是,日本农村不是在衰败吗?农业不是很危险吗?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它的农业是应该破产的。可见,城市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但是,看看中国城市总人口已经达到了多少?5亿多!而欧洲人口才3亿多。我们早已大大超过欧盟国家的人口总量,也超过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总量。城市需要的是高度的资源消耗。有人说中国城市人口应达70%。我们这块有限土地上的资源,能承载得了这么多城市人口吗?  相似文献   

6.
郭梅 《长江论坛》2004,(5):41-43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滞后,阻碍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解决,日趋走向现代化的城市与传统落后的乡村并存是一直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应该以城市化来整合农村,用工业化来改造农业.要正确认识大、中、小城市的不同作用,合理引导,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城市问题令人烦恼。人口、技术、服务不断集中到城市,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交通、就业、医疗、教畜、养老、食安,包容性友善环境、人性化管理等等,诸多问题得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润霞 《传承》2009,(14):3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城市治理的几种模式,指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中国城市治理主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改革中国城市政府、建立高效的城市公共管理机制;建立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处理城市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其自身素质;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通过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瑞鹏  杨慧兰  何利公 《前沿》2006,(9):181-183
2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政治问题: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很多地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太快,文化来不及同时发生变化,会导致政治、社会的失调和动乱;城市中出现大量贫困人口,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惧怕城市化的心理和政府在城市建制上的行政性的级别划分法,是导致城市化滞后的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失当行为;单位制的解体,使原有的社会控制瓦解,急需强化新的社会控制。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逐步地被解决,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14.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2,(7X):28-31
<正>空气与水,延续生命,缺一不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等,众多著名城市依水而建,水滋养了城市和城市人,但一场关于水的危机却在逼近。据联合国2009年公布的《全球水资源发展报告书》称,全世界近十分之一的病例是不清洁水导致的。该报告更进一步点破,全球水危机日趋恶化,到本世纪中期,全球五大洲将有70亿人面临缺水危机。而在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人口密集的中国城市,缺水矛盾尤其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问题及其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城市化,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积极事物也会派生消极因素,城市化也不伤财。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率的上升将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社会历史现象。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问题及其控制对策已成为公安机关面向21世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分析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犯罪问题的关系,提出了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犯罪率上升的必然趋势与控制犯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彭清国 《湖湘论坛》2003,16(3):54-54,73
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对城市化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第一 ,精神文明建设能为城市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披露 ,到 2 0 0 1年 ,我国有设市城市 6 6 3个 ,建制镇近 2万个 ,城镇人口总量约 4 8亿 ,城市化水平为 37 7%。[1 ] 与此同时 ,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中 ,由于人们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偏差 ,也带来了诸如城市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为此 ,必须通过加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7.
晓红 《民主与法制》2013,(13):53-55
据专家估算,未来五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有近1亿农民变身城市新居民。和第一代农民工挣了钱就回家盖房娶媳妇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挣了钱就想在城市安家。但由农民转变市市民,不是买了房转了户口就能实现的,其问还有文化、习俗、周围居民的接纳程度、城市的包容性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城市建设的总体历程目前,全世界的城市都面临人口增长、城市拥挤和能源危机引发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国家,处于城市人口激增的城市化关键时期。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快速机动化的发展过程,城市格局迅速地发生改变。自1996年以来,城市化率每年均达到1.1%~1.6%的增长率;2016年底,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7.4%,现在还在升高,预计中国城市化将在2020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就业,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今天,农民工的转移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如何解决好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必须审慎、妥善地解决好五大问题。本文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阐述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过度城市化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突出现象。拉美国家曾是过度城市化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工农业发展的水平,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涌向特大城市。而城市工业无力承担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总结拉美过度城市化的教训,至少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借鉴:一、城市化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拉美落后的农业及错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导致大批农民被过早挤出农村而无序地流入城市。农业基础是决定城市化模式和道路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自然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