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8·19事件”后,原苏联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兰克3个斯拉夫国家首脑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首次提出“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集会,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议定书,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大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  相似文献   

2.
一赫魯曉夫訪問美国和艾森豪威尔也将訪問苏联,是当前国际生活中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这件事本身,对苏联来說,是苏联和平外交政策的胜利;对美国来說,却是美国統治集团縐着眉、硬吞下去的一顆苦藥丸。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蔡同昌“冷战”期间,苏联曾是美国在拉美的主要竞争对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成为拉美国家的合作对象国。与前苏联在拉美积极进行渗透、同美国争夺拉美相反,近年来,俄罗斯重新调整了原苏联时期同某些拉美国家保持的以意识形...  相似文献   

4.
<正> 据日刊报导,以原苏联远东最大的城市海参崴为中心的大规模自由经济区设想已经形成。其标志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于1991年10月29日、30日在维也纳本部召开的关于开辟这一自由经济区的最初研讨会,参加该会的有俄罗斯、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政府代表,会上发表了由 UNIDO 草拟的最初报告书。  相似文献   

5.
尤洪波 《东南亚》2001,(3):37-40
战后初期 ,苏联并不太重视东南亚地区。这是因为当时它的利益主要在欧洲 ,正忙于欧洲事务。有三件事情需要苏联去做。一是巩固既得利益 ;二是东欧局势不稳 ,亟须解决 ;三是对付美国的冷战攻势。因为冷战初期的主战场是欧洲。另外 ,经济实力不足和战后的重建也限制了它对东南亚的关心。随着后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东南亚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也开始不断上升。整个冷战期间 ,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重点有两个 ,即越南和东盟。苏联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从越南在苏联外交中的地位和苏联对越政策的目标来看 ,冷战时期苏联的对越政策…  相似文献   

6.
俄国是传统的海上强国,苏联时期四大舰队威名远扬,而强大的商船队一直是海上力量的基石和坚实的后援.苏联解体后,俄国丧失了欧洲大部分良港,从原苏联继承的商船队占原苏联海运部船只的一半.1992年,在原苏联全境数十年来破天荒地未造一艘大中型军用船只.俄国是否已退出大洋上的列强角逐,甘居陆上二等强国的角色了呢?事实胜于雄辩.1992年7月26日,俄国海军重挂标志扩张伟业和“宁死不屈”决心的安德列耶夫军旗.按交通部提议,1993年10月8日俄政府发布了《关于施行复兴俄国商船队首要措施》第996号总统令.俄罗斯开始重振海上雄风,首先从复兴俄国商船队开始.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急剧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1991年的阿拉木图宣言,一方面结束了苏联的存在,一方面也给中亚旧地缘政治的历史发展阶段划上了句号.自此,中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亚各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地缘政治关系转变的长期影响.但是,继承原苏联保持同阿富汗冲突地带的隔离政策仍将是中亚各国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之剧烈,影响之深远,为百多年来所未有。其中苏联解体,更是来势迅猛,举世震惊。本文着重考察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原苏联共有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几百年来战乱频仍,宿怨颇深。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又有许多新的积怨。长期以来,苏联官方鼓吹“发达社会主义”,掩盖民族矛盾,粉饰太平。久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地区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进入了经济密切合作的新纪元.在这之前,这个地区由于冷战的原因而被分成两个独立的经济区.韩国既没有同中国也没有同俄罗斯有过正式的接触,更不必说同北朝鲜了.韩国的贸易和投资对象主要是日本、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1987年初,在冷战即将结束和苏联即将解体之际,韩国趁机推行所谓的北方政策.1988年2月,韩国开始和几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首先同匈牙利建交,接着又同其它几个东欧和中欧国家建交.这一行动与1988年在汉城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同步进行的.韩国同俄罗斯、中国和越南分别在1989年、1992年8月和1993年初建立外交关系.现在,韩国同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和除了古巴之外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不仅对韩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东北亚地区也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个地区除了北朝鲜之外已经发展了多边和重叠的经济关系.这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剧增趋势证实了密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内经济形势过去的一年,国际风云变幻,由于多种矛盾的激化,存在于世界74年的苏联在1991年底解体,代之而起的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然而,各共和国的独立并没有能够使2200万平方公里的这块土地  相似文献   

11.
今天,苏联对亚洲构成唯一最大的威胁。由于苏联同中国(可能还同日本)直接发生冲突,或是由于它正在支持其盟国越南推行使局势不稳的政策,苏联是一个最可能把这一地区拖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超级大国。苏联是唯一积极进行扩张的超级大国,它显然正在准备利用它在印度支那取得的立足点来在这一地区扩张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表明,独联体内部的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继续上涨。这是继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则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独联体产生重要冲击。一系列“色彩革命”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民主先锋”的角色、立场将发生重要变化,独联体内部因“民主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威信可能继续下降,独联体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在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一度出现的“离俄近美”大潮中,白俄罗斯却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启动了俄白联盟。但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建立一个什么样性质的联盟这一根本问题上存在分歧,联盟道路一波三折,存在着困难和变数。  相似文献   

14.
40余年的苏联经济改革历程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为引人注目。他的“加速战略”未能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原苏联短缺性生产危机反而愈演愈烈。这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 ,对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史的研究 ,到 80年代中后期达到了高潮。此间 ,学术界发表了大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涉及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的论著。但自 90年代初起 ,随着原苏联解体 ,我国不少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将研究重点下移至苏联解体及其原因方面。于是 ,对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史研究一度趋于冷清。不过 ,仍有一批学者没有“跟风”,而是一直在此领域内辛勤笔耕。在这些学者中 ,徐隆彬堪称是一位佼佼者。徐隆彬长期从事苏联史尤其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史研究。近年来 ,他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2日,苏联大使馆在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五十岁生日时交给她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一枚贵重的友谊勋章。四天之后,她没有等候正式接受勋章就前往北京去签订一项航空协定和建立同中国更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考虑到菲律宾在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中采取一种等距离的政策,此举被视为是对苏联人的一个温和的、但以后可能不得不加以消除的外交怠慢。事实上,苏联人还是有许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韩国卢武铉政府提出要做“东北亚均衡者”,引起韩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之所以提出这一言论,韩国政府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因经济快速增长而日益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逐渐增强的独立自主意识;韩美关系日渐不和谐,韩美军事同盟分歧日多;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愿加入美国构筑的对华包围图。韩国这一政策的实质在于平衡美中影响。但由于现阶段韩国仍需要美国对其的军事保护,以及韩国国内反对党的牵制、美国不会轻易放弃韩国这一“桥头堡”等因素的影响,“东北亚均衡者”论的滑动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8.
独联体国家与俄罗斯的多边结算制度[俄]嘎·沙嘎洛夫苏联解体后,其领土上形成了独联体。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缺乏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意识,对此俄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没把独联体区域内各国的边界界定上升到国界的高度;第二,仍把原苏联通行的...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原苏联的主要东欧盟国已经被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后苏联空间的部分地区也已经被计划纳入欧盟—北约体系。乌克兰作为欧盟北约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欧洲政治属性。欧洲政治的目标就是要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这同俄罗斯的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要缓解俄乌关系必须从调整俄欧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20.
马文秋 《新青年》2007,(12):4-6
我在山上意外救助了一条中毒的黑尾蟒,几天后的夜里,它竟然跑到我家帮我捉起老鼠,对我充满善意,我们因此成为了朋友。但意外降临,爸爸活捉了黑尾蟒,在我的拼死哭劝下才放生。以后的事情更难以想像:黑尾蟒给了我一件最宝贵的礼物,改变了我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