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量日趋加大。这些建筑垃圾大部分都未经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甚至直接向河流、湖泊倾倒,还存在破坏生态、侵占土地、污染水源、影响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其实,建筑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科学处理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些城市  相似文献   

2.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12):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郭斌 《乡音》2013,(10):15-15
近年来随着拆迁力度加大,建筑废物产生量剧增,大量建筑废物会对大气和地下水源造成污染,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安全。石家庄、邯郸等地率先建设了建筑垃圾砖生产线,取得了成功。从目前来看,建筑垃圾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1.大力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为了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23):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贵阳市系贵州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1]。随着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随之迅速增长,由建筑垃圾处置引发的运输撒漏、扬尘污染和占用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突出,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极不协调。一、建筑垃圾现状(一)我国建筑垃圾处置现状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近  相似文献   

6.
社情民意     
《前进论坛》2020,(5):55-56
应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建筑垃圾污染问题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对农村建筑垃圾的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建筑垃圾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二是对农村建筑垃圾处理的监管力度不足;三是对农村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能力极度缺乏。为此建议:一、加强立法,研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立法经验,在中央层面上重视加快《资源再生利用法》的研制出台。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指导加快研制出台《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为各省市、地区积极开展农村建筑垃圾处理、监管和利用工作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新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国 《前进论坛》2012,(11):56-5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其中餐厨垃圾废弃物所占比例日渐上升,约占到城市生活垃圾的37%-62%。由于我国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和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城市尚未建立餐厨垃圾收运监管体系和集中处置设施,相当比例的餐厨垃圾被非法收运用于喂猪或进入地下作坊提炼“地沟油”,同时,餐厨垃圾和其它生活垃圾混合后产生的“混合垃圾”还是生活垃圾有效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焚烧减量、填埋处理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社情民意     
正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应引起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在环保和经济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不仅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天然资源的开采,真正实现了对自然环境和天然河道的保护。但寻找一个闲置的空地进行堆码或填埋建筑垃圾的粗放处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多次污染和破坏。建议如下:1.多方位设置建渣处置场,政府强力推行建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6)
正生活垃圾燃气化处理是垃圾处理界的梦想,与传统的垃圾焚烧相比,垃圾气化处理没有飞灰和二噁英等排放;与过去的垃圾填埋相比,不会占用土地,更不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众所周知,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中小城市、甚至是乡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更为严  相似文献   

10.
正一、建筑垃圾消纳场行政审批规定的现状在2020年前,我国无专门针对建筑垃圾的法律、法规文件,其管理仅由部门或地方规章支撑,法律效力较弱。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其中明确将建筑垃圾单独作为一大类进行管理,我国建筑垃圾的依法治理进入一个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四面八方     
《天津人大》2013,(1):47
青岛市:立法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日前,青岛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建筑垃圾将资源化利用,防止建筑废弃物污染周边环境。该条例提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等,防止二次污染。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进入施工现场,利用移动处理设备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并利用中水和其他再生水进行生产。同时该条例提出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年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简易堆填引发的渗滤液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最近,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在填埋场动工建设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中试实验基地,预计两个月后完工。如果此次实验成功,以后就可以直接将其作为拉萨市生活垃圾制造沼气的基地。这将填补国内在高原缺氧地区生活垃圾污染处理技术领域研究的空白,对高海拔地区的垃圾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新能源开发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6月以来,一场以"向脏乱差开战"为主题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环境整治大行动"在我省城乡全面展开,环境整治大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地说,垃圾的危害与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三大类。其中,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  相似文献   

14.
民生最关情     
“市政府要组织专项治理行动,对此次新安溪视察发现的永福镇龙车村的矿山、选矿厂、养殖污染,大阪水库网箱养鱼污染,新安溪沿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污水人河,沿溪护栏破损等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是严重的社会公害,其中厨余垃圾为生活垃圾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区在食物垃圾的处理、收集、能源再生等几个方面设计出一套适合城镇小区厨余垃圾的能源再生系统很有必要。此系统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碾碎、分离处理,使食物变成一定大小可以利用的颗料,并顺利经下水道流动到收集装置。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2007年5月10日,甲公司将一车建筑垃圾倾倒在北京市某大街道路两侧,污染面积75平方米,被北京市某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执法人员当场查获。经查,该建筑垃圾由承建某工程的乙公司产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农村建筑垃圾总量迅速增加。农村建筑垃圾堆积不仅导致大量占用耕地、影响村容面貌、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交通受阻、生活不便,而且导致观光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收入下降。农村建筑垃圾来源包括农民翻建和装修房,残存危房的拆除和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建设,农业设施拆除等多方面。当前,治理建筑垃圾的困难较多。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多头管理,垃圾治理混乱。二是农村建房、房屋改造缺少计划性,导致建筑垃圾以及装修材料堆放和倾倒时间的随意性。三是生活垃圾、生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应对建筑资源大量消耗和建筑垃圾迅速增长的双重挑战,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任务,其根本途径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垃圾处置是世界难题。我国是建筑大国,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建筑材料开采量越来越大,建筑垃圾(指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或拆迁单位新建、扩建和拆迁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路网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弃料及其他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和道路工程垃圾)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江西以市场化模式修复生态,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之前生活垃圾只能采取填埋方式进行处理,除了浪费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问题外.垃圾填埋场还遭遇饱和问题。”抚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黎明说,有些城市建立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卫生填埋场,较好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但是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在城市建设提速和首都功能优化的背景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与日俱增的巨大建筑垃圾体量需要妥善运输和消纳,另一方面是广大市民群众对建筑垃圾运输所产生的扬尘和遗撒深恶痛绝。扬尘和遗撒已经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