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就研究印尼经济的角度来说,五十年代是一个很值得细加考察的年代。1950年联邦议会批准统一的印尼共和国宪法、选举首任总统、新政府组成,开始印荷战争后的经济建设。到1960年,苏加诺总统发表《政治宣言》。从此,印尼进入“有领导的经济”时期。在五十年代里,许多私营民族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发展相当迅速。因此,私营民族商业银行是战后的印尼经济和印尼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在这些银行中,大部份是印尼华人或华侨所开设的银行,这些银行也是战后印尼华人经济和印尼华人银行业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这四个东盟国家面向出口的战略和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促进了华侨华人的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过渡,华人经济实力开始快速增长,尤其在工业、金融和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些华人大企业集团和金融财阀,如印尼籍华人林绍良的沙林集团、谢建隆兄弟的阿斯特拉集团、陈雄基的金轮集团;菲律宾华人吕希宗的“行裕行”;马来西亚的马联工业集团,森那美集团、李莱生的吉隆坡甲洞集团;泰国华人陈守民的黉利企业集团、谢国民的正大集团等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印尼发展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大约占总人口的3% ,即约有800多万 (也有人说有1000多万 )。90%以上已加入印尼国籍。20世纪50年代 ,印尼华侨教育曾经蓬勃一时 ①。1966年苏哈托政府掌权后 ,对华侨华人实行强迫同化政策 ,内阁主席团1967年颁布的第37号令宣布取缔华文学校、社团和报刊。从此华侨教育在印尼绝迹。虽然当局后来曾允许办特种民族学校 ,每周授2节华文 ,但此类学校于70年代初被关闭。1998年5月 ,哈比比政府执政 ,1999年10月14日 ,文教部颁布第269号令 ,允许开办华文补习班 ,但因基层…  相似文献   

7.
战后四十年来,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及其资本和经济力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这些演变除了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国内外政局的发展变动密切有关之外,还可以从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来考察。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来分析,即苏加诺政府统治时期(1945—1965年)和苏哈托政府统治时期(1966年—现在)。这两个政府统治时期对待华侨、华人的经济政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笼统地评论他们对华侨、  相似文献   

8.
论海外华文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如同盛开的百花,各有特色。但如何认识,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嫌肤浅地提出以下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海外华文教育的多元化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既包括华侨、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也包含一般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外国语教育。它是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第一,它是华侨的民族文化教育。一般由华侨社团向所在国政府注册为外侨学校办学。使华侨子女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课程,同时也学习当地语文。如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一向坚持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该校为适应华侨子女在当地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小学部侧重于用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五年间,随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形势发展与演变,印尼华侨华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侨民属性、国籍、民族、政治经济地位与身份,社团、教育、社区结构性质和作用演变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了“认同”转向的问题。看不看得到或承认不承认战后,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印尼华侨、华人认同的大转向,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0.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11.
李文正,印尼姓名莫哈达尔·里亚迪(Mochtar Riadi)是印度尼西亚仅次于林绍良的一位著名华人银行家。他是林绍良的“中央亚细亚银行集团”的主要伙伴,也是“力宝集团”的创办人和拥有者之一。李文正原籍中国福建省莆田县江口新墩乡。1929年5月出生于印尼东爪畦省玛琅市。父李亚排,母施碧兰。早年从莆田家乡移居印尼东爪畦普居南镇。后开有一间经营印尼花裙及日常用品的小杂货店,维持一家生计。李文正有兄弟姊妹五人。长兄李文  相似文献   

12.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13.
在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华人经济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里所说的“华人经济”系由(1)中国大陆经济、(2)中国大陆外华人经济组成,后者又包括①香港(已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及台湾的中国人经济、②海外华侨华人经济。 从狭义上看,也许只有海外华侨华人经济才能称为“华人经济”,但由于它们相互联系着,所以从广义上进行探讨。这里不单就华人资本的动向,而是更广泛地进行观察。 虽说经济危机,但并非亚洲经济全都陷入了危机,仅从经济增长率及其他宏观数字来看,中国和台湾莫如说经济情况良好。新加坡虽然情况不好,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4.
许爽 《东南亚纵横》2005,(11):70-75
林绍良,1916年生,福建福清人,是当代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印尼籍华人企业家,现拥有资产70多亿美元。林绍良企业集团主要包括三林集团、林氏集团、第一太平洋集团等,其所经营的行业包括汽车业、建材业、化工业、食品业、制造业、电脑通讯、房地产业、金融业、能源林木、旅游服务业等,业务遍及印尼、中国香港、欧洲等地区,已成为印尼和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资产最多的企业集团之一。本文以林绍良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事实为依据,试就其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一林绍良企业集团是在印尼国内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特殊性使…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朝,印度尼西亚工商界涌现了一位被誉为新的"林业大王"的年轻华人企业家-普拉约戈·邦格斯图,(Pnajogo pengestu).他所建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Barito Pacific Group)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著名的三十家华人企业集团之一.探索一下彭云鹏及"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形成发展的道路和原由,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代印尼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与演变,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在1998年后上台的印尼新政府推行民主化改革的框架下,印尼华人尤其是福建籍的华人社团纷纷出现。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福建籍华人社团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在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等领域积极参与印尼的多元社会建设,成为当前印尼华人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印尼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在2亿多人口中 ,穆斯林占90%左右。不过 ,印尼又是宗教相对宽容的国家。居民可以选择信仰六种宗教之一种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孔教(孔教在苏哈托政府执政后不被承认为宗教)。但必须在身份证上予以注明。印尼华侨华人(以下简称“华人)约有800万(一说超过1000万) ,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95%以上已经加入印尼国籍。在六大宗教中 ,佛教是华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华人信仰佛教的历程和现状。早期印尼佛教与华人佛教曾在印尼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2世纪前后 ,一批…  相似文献   

18.
1982年东盟地区共有人口2.7亿(接近美国和欧共体的人口),据估计,其中5.5—6%,即大约2000万是海外华人。(林凌甘博士在书中使用的海外华人定义是:凡在本地区定居并自认是华人的人,而不问其属何国籍,是否能说华语)。除了盛产石油的文莱以外,华人在经济中扮演着主导而显要的角色,这已成为各种文献的统计数字和详尽描述所证实。还值得注意的是,华人拥有东南亚最大的私人银行(盘谷银行),而谢氏二兄弟则拥有东南亚最大的农业企业(卜蜂集团);此外,印尼最大的私人财团是林绍良和阿斯特拉财团。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统一认识的推动下,印尼华人后裔的“同化运动”在荷兰崛起。五十年代初,荷兰共有两个印尼大学生组织,一个是印尼学生会联合会,另一个是中华会。印尼学生联合会是由许多规模较小的大学生团体如前马林诺、前学生队、大学生团等组织合併而成的;中华会则是印尼留荷华裔大学生组成的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