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一)林绍良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华侨资本演变为华人资本的过程。五十年代以前,其资本及企业仍从属于外侨经济的范畴。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林绍良已选择参加了印尼国籍,故其资本及企业已由华侨资本(企业)演变为当地华人(华族)资本(企业),即从外侨经济资本演变为当地民族经济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林绍良是以一位印尼共和国公民,印尼民族企业家的身份和观念形态从事其经济企业活动的。它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年三月四日,印尼总统苏哈托在西瓜哇茂物达波斯牧场召集了27位著名华人大企业家举行座谈会,进行对话。他在会上正式向企业家们发出号召要求他们将其集团所属企业(公司、工厂、银行等)25%的股份出售转让给印尼合作社。三月十二日,印尼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部长根据总统讲话指示的精神,发出了“关于合作社拥有企业股份”的通告,要求企业家们采取行动,予以实施。这是苏哈托政府执政以来,对华人经济及企业集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统一认识的推动下,印尼华人后裔的“同化运动”在荷兰崛起。五十年代初,荷兰共有两个印尼大学生组织,一个是印尼学生会联合会,另一个是中华会。印尼学生联合会是由许多规模较小的大学生团体如前马林诺、前学生队、大学生团等组织合併而成的;中华会则是印尼留荷华裔大学生组成的团体。  相似文献   

5.
早期新马地区华人社会中的帮派色彩导致帮权经济的产生,这在该地区华人银行业中也有明显体现。本文试图分析新马地区华人银行帮派色彩的表现、产生根源以及淡化的主要原因。一、华人银行中的帮派色彩欧洲殖民者东来后积极参与马来西亚经济,在诸多经济领域对当地华人产生重要影响,引起华人经济的许多变化。1840年,加尔各答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Calcutta)在新加坡设立分行,这是欧洲金融活动在新马地区开始经营的标志。1859年,渣打商业银行(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在槟城开设分公司,它是马来半岛的首家银行①。1884年,早已活跃于中国…  相似文献   

6.
起着融资功能的东南亚华人银行对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影响甚大,因此,研究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动态时,必需先探索战后东南亚华人银行的发展趋势。政策因素对这种发展趋势起着基本性的决定作用: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迫使马来西亚的华人银行土著化;带有福利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促使泰国的泰化华人银行社会化;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导致新加坡的华人银行国际化。应该先提一提,这三种发展趋势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从战后开始建立的泰华商业银行随着泰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泰国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金融企业集团,它的形成、发展、壮大可以说是泰国民族资本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近30年泰华商业银行以其雄厚的实力执泰国金融界之牛耳,也是泰华企业集团的典型代表。然而世事难料,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曾经辉煌的泰华银行业己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面,它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一、泰华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地位泰国15家商业银行长期支配金融界,目前约10家属于华人控制,被泰经济学家评价为"推动泰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发动…  相似文献   

8.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五年间,随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形势发展与演变,印尼华侨华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侨民属性、国籍、民族、政治经济地位与身份,社团、教育、社区结构性质和作用演变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了“认同”转向的问题。看不看得到或承认不承认战后,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印尼华侨、华人认同的大转向,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战后海外华人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时间里,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有显著的进展,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本文拟就我国的战后华人问题研究作一简论。一、迅速兴起的战后华人研究我国的华侨问题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一个重要拓展时期,当时的许多专著和史籍至今仍为华侨问题研究的史料宝库。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经历了起步、停滞和发展的复杂曲折过程。建国之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迅速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成立的厦  相似文献   

10.
论印尼华裔政党与参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印尼大选已于4月份举行。国会已经修订并陆续颁布与大选有关的各项法令。中央议会将产生550名议员。正副总统将由直接选举产生。印尼华人如果按占总人口3%计算,最少有800万人(一说已超过1000万人)。在1966年至1998年苏哈托军人政权统治期间,由于受种族歧视政策的迫害,华人毫无政治权力可言,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1998年5月苏哈托政府垮台后,华人命运才出现转机,华人社团和政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参政活动十分活跃。2001年至2002年,又有两个华人政党在政治舞台上诞生:陈有福和陈瑞霖领导的印尼民族成员党(2001年11月)和蔡华喜博士…  相似文献   

11.
印尼“苏玛集团”是第二大华人企业家、“阿斯特拉集团”董事长谢建隆长子谢汉石创办的.从25000万美元创业起家,十年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达2万亿盾(约合10亿美元)资产的五十家大企业集团之一.是八十年代中扩展最速,进取心最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个新兴华人企业集团.但是1992年底至1993年初,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债台高筑,无法及时偿清债务,其核心骨干企业“苏玛银行”被印尼政府宣布吊销营业准字.“苏玛集团”也频于破产边缘.这事件在印尼经济企业界,特别是华人企业及银行界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及后果.本文拟就苏玛集团的兴衰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1927年成立的印尼国民党(又译民族党)是印尼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填补了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真空,推动和领导印尼民族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纲领还基本上代表了日后印尼资产阶级民族独立运动的方向和主流,而且为印尼造就了不少民族运动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因此,研究印尼国民党问题,有助于了解战后印尼民族解放运动史和政治发展史。本文拟对国民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发展历史及其性质与历史作用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于20世纪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反腐败”、“反独裁”的口号声中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哈托的下台与战后初期印尼对腐败治理的不力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息息相关。本文试图就战后初期印尼腐败问题的成因、特征、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作一简要论述。一、印尼的腐败问题随着战后公共官僚任务的急剧增加,印尼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腐败现象也日渐增多。到苏加诺执政时期(1945年8月─1967年3月),腐败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印尼共和国首任副总统哈达在其50岁时说,“腐败已在印尼社会放纵,并侵蚀了政府的许多…  相似文献   

15.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印尼发展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 ,大约占总人口的3% ,即约有800多万 (也有人说有1000多万 )。90%以上已加入印尼国籍。20世纪50年代 ,印尼华侨教育曾经蓬勃一时 ①。1966年苏哈托政府掌权后 ,对华侨华人实行强迫同化政策 ,内阁主席团1967年颁布的第37号令宣布取缔华文学校、社团和报刊。从此华侨教育在印尼绝迹。虽然当局后来曾允许办特种民族学校 ,每周授2节华文 ,但此类学校于70年代初被关闭。1998年5月 ,哈比比政府执政 ,1999年10月14日 ,文教部颁布第269号令 ,允许开办华文补习班 ,但因基层…  相似文献   

18.
在1998年后上台的印尼新政府推行民主化改革的框架下,印尼华人尤其是福建籍的华人社团纷纷出现。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福建籍华人社团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在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等领域积极参与印尼的多元社会建设,成为当前印尼华人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月1日,文莱独立;同年1月7日加入东盟。这个产油小国不设中央银行。这一点与新加坡一样,但却不同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泰国。与其他东盟五国不同,文莱几乎不存在金融市场,甚至连银行同业间的拆借市场也不存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文莱的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机制受到扭曲。由于经济欠发达,迟至1935年,文莱才出现第一家当地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日军占领文莱的时期里,文莱出现第一家的外国银行:日本横滨银行。日军投降后,这家日本银行也宣告停业。战后第一家在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华资银行所受到的打击与损失也是前所未有的。产生这种状况及损失的原因何在?应怎样来看待及评议印尼华资银行业?它们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这些均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