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平民笔记     
1、李二狗 李二狗喝多了就骂他的领导,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他认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任何一任领导对抗。他不骂别人,除了历任的领导们。众人都公认他识字多,读书多,学问高,有见地。  相似文献   

2.
笑与被笑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就笑了;四川人说他胆子大,东北人就笑了;东北人说他性子直。  相似文献   

3.
平凡故事     
我所要说的这件事情,是关于一个60多岁老人的,一个常年在外兢兢业业奔波的老业务员。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有两个孙子的外公,他是一位在我眼中很幸福很幸福的老人……认识他要从去年说起,那时我刚到山西营销部,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认识了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后来,他又几次来昆接洽业务,接触多了,我们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4.
红孩 《农村青年》2006,(8):10-13
焦平坤是一个农民,却有近10年时间没顾上好好种地。 因为土地纠纷,他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资近20万元。 他连年上访,9年当中“到县城1500多次,省城38次,北京2次;给有关领导打电话600多次,向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投诉200多次”。不仅如此,他还说,他通过正常的民主蕖道维权,却“遭遇司法腐败”,并且被一些干部“厚颜无耻地索要”,使“积攒多年的血汗钱被榨尽”。 尽管这样,他仍然信誓旦旦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7月6日那个可怕的中午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了,河北省遵化市崔家庄乡西小寨村的高宝山还没有从严重的精神刺激中恢复过来。他时不时地就精神恍惚一阵,对自己交通肇事后这半年多遭遇的一切将信将疑。原本要倾家荡产的他,居然绝处逢生。肇事受害企业不仅减免了他的大部分赔偿款,还为他和妻子各安排了一份牢靠的工作,让他能够在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从容地按计划偿还余款。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果自己的女儿考上大学,该企业还要鼎力资助她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6.
《工友》2012,(2):1-1
刘老先生现已85了,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工作,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读书。他至今还会取出微薄的退休金到书店淘上几本书,书买的多了,屋子的书柜放不下了,他便把书堆在了阳台上。他视书为财富,说是今后给孙女留的,孙女现已上大学,对他的那些书却是“熟视无睹”,没有时间去阅读,也不愿去继承他的这一财富。  相似文献   

7.
大山深处,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农民,过去家徒四壁,却“留心”把废弃倒掉的香菇脚变废为宝,成为中国的香菇脚经营加工大户。他所加工的菇脚不但销向国内十多个省市,而且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创汇100多万美元,并安排200多名闲散劳力就业,自己也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就是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农民朱仙根。  相似文献   

8.
罗伟 《农村青年》2008,(3):22-23
他是湖北省竹山县的一位打工仔。12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被迫辍学。为了挣到给自己治病的钱,他发奋写作,发表稿件数百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稿费。他的坚韧执着感动了深圳的一位打工妹,打工妹对他芳心暗许。为追寻爱情,2个多月前,他毅然离家南下。他,就是刚刚当选“感动竹山十大人物”的张成。  相似文献   

9.
被活着湮没     
易水寒 《工友》2012,(9):57-57
一位成功的朋友去世了,朋友们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他躺在骨灰盒里,万贯家财不再属于他,豪华的别墅也不再属于他,现在,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骨灰盒大小的空间。追悼会后照例是个小型的答谢酒会,朋友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叹息,似乎每一个人都看破了红尘。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那么会算计的一个人,每一个人与他斗来斗去地都败下阵来,可是他斗来斗去也斗不过命。撒手人寰以后,一切都是空。有人举杯:“趁现在好好活着吧,活着就是幸福。”也有人诘问:“你看他媳妇那副泪水涟涟的样子!什么名呀利呀,权呀势呀,轰轰烈烈了一世,最后还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了?以前,踩着那么多人的肩膀向上爬,得罪了那么多人,值么?”  相似文献   

10.
无知无畏     
巩昂 《工友》2010,(1):61-61
1796年3月30日,在德国格丁根大学校园里,一位18岁的青年学生吃完晚饭后,照例做到是每天布置给他的3道数学题。这个学生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给予了厚望,因此,在他做完固定作业之外,还会多给他布置几道较难的题。  相似文献   

11.
绿叶 《农村青年》2013,(5):21-24
八甸岳父意外在车站走失,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三万公里,到处寻找亲人。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如今,岳父仍杏无音信,他却先后收留了98名流浪老人,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并负债十多万元,他被人讥讽为“疯子”、“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12.
冯韬  罗映早 《时代风采》2010,(16):12-13
一位常年定居临沧风庆县的笔友说,凤庆有两点深深吸引了他:“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自然景观和干凉同季、气候温和的生态环境。他说,这些让世代生息于此的人们从骨子里透着几分执着和细腻。  相似文献   

13.
谭立独 《工友》2009,(11):18-19
从监利县城转乘一辆有些破烂的巴士,在乡村公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了肖强的家。初见肖强,见他身体壮实,行走顺畅,俨然感觉不到他是一个七级伤残的人。但采访中,他频繁地进进出出,记者这才发现,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察觉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伟玲 《农村青年》2006,(11):35-37
儿子考上高中了,他很高兴。可是,学费没有着落,他又很着急。 说来也怪,他曾经花掉十多万元救助走投无路的农民工,如今却无钱给儿子交学费。 早在2003年,他就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最具爱心人物”、深圳市首届“爱心大使”。现在,他依然怀揣爱心。靠开一辆四轮运货车挣钱.坚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5.
大雨不停地下着。查看防洪排涝工程的韩健浑身透湿。他没有打伞。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在乡镇工作多年。大风大雨见多了。让眼前这点雨浇浇。算什么?然而,他没有想到,第二天,医生给他挂上了输液瓶——急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6.
聊博一笑     
《工友》2013,(12):62-62
每天跑8公里 医生对胖子说如果你每天跑8公里,连续跑300天,就能减肥54公斤,500天后,医生接到胖子电话,他已经减了那么多体重了,但他因此也添了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时代风采》2008,(19):10-10
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17月召开,身价1008亿的袁隆平也出席了本次论坛,他说,他现在每月工资6000多,但自己最喜欢的还是15元衬衫。  相似文献   

18.
海田 《农村青年》2007,(12):35-37
曲海峰,一个来自辽北山区农民的儿子。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不停地折腾,从穷折腾到富,人人夸他聪明;从富折腾到穷,人人说他傻冒。年届三十有三的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好背景,却已经获得了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还有5项获得了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但他折腾来折腾去,为的都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有道是:好男儿,一诺千金!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肖庄子村有个占地40多亩、年出栏20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野猪场董事长陈民章走上养野猪的道路可谓十分偶然。如今,陈民章有了自己的野猪肉专卖店,并且注册了“老陈头”特种猪肉商标。近日,他的“老陈头”特种野猪肉食品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推广(培育)为中国知名品牌。破产后他办起了养猪场6月26日,陈民章坐在猪圈边上欣赏着小野猪们在圈里“掐架”。他告诉笔者,每天他一闲下来就坐在猪圈旁,边抽烟,边看野猪打架,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他来说,看自己的“野猪”打架也是一种享受。初见50多岁的陈民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陈民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20.
“胡大炮”     
这次回乡又见到老胡。老胡七十多岁了,嗓门儿依旧声若洪钟,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半个村子都能听到。在村里无论年长、年幼的见了他都叫老胡,他也从不介意,整日嘻嘻哈哈像个老顽童。老胡说话除了声高音亮之外,还喜欢有意无意地掺些“水分”,这是村里公认的。因此,大家也都叫他“胡大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