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实际行动。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孜孜以求,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净化自己。境界要追求高。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是当前摆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境界是一种理想,让人志存高远,胸怀宽阔;境界是一种精神,让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境界是一种胸怀,让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境界决定眼界,境界高才会有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才会有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才会有胸怀全局的宽阔视野。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升华的过程,社会在进步,  相似文献   

2.
《山东审判》2012,(6):115-116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在于和谐,在"礼之用,和为贵"思想的指导下,司法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以忍让为上。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建立在此社会观念基础上的中国古代社会,调解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基层乡土社会里,它几乎成为解决一般纠纷的主要手段。调解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调解制度的萌芽。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东夷之陶者苦  相似文献   

3.
医院奇闻     
清高的中国人觉得钱有股子臭气, 称之为"铜臭"。俗气熏天的美国人觉 得钱香得很。三岁小孩就会说"我爱 钱",大人们更是常常兴高采烈地将肮 脏的票子贴在情人专用的双唇上亲吻, 啧啧有声,狂呼:"噢,噢,我爱钱!" 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下为公。美 国人的毕生追求是弄满钵满罐的钱。所以 中国号称礼义之邦,美国自诩金元帝国。 美国人讹钱的法子,中国人一辈子 也想不出。  相似文献   

4.
黄硕 《法制与经济》2013,(3):116-118
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法。经济法通过"平衡协调"的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予人以发展的活力和机会。同时,经济法对社会财富作出合理的分配"协调",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周易·讼卦》是当代法学界研究中国传统诉讼法理论、中国法律思想史、尤其是研究中国"无讼"法律思想所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然而,当前人们对于"讼卦"的法律文化问题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法律文化的境界角度,对"讼卦"进行了八大境界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对其上乘境界——自然之境的论述,潜在地驳斥了"讼卦"的终极目标便是"无讼"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6.
境由心造     
草萌 《江淮法治》2014,(12):58-59
正人衰老的只能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愿我们老人都能认知"境由人造"这一至理,善待别人更善待自己……"境"即"境界"。在名著《人间词语》里,王国维先生对此有过透避的阐释,不过均就"文学"二字而发。不才如我,活到目下一大把年纪,忽又悟出为人处世当中,"境界"问题也大有研究,甚至不可或缺。话说从头。犹记40郎当岁辰光,一位干政法的同乡、学长来看我,指  相似文献   

7.
"中庸",东汉郑玄释之为"中和之为用也"。基于现代诠释可以认为,中庸是指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坚持善的原则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并一以贯之的德行。中庸是至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处世的原则和方法,非至诚至仁大智大勇所不能为。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中庸难以成为现实,因此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属于应然的价值观念。中庸实践对于多数人的不可能性意味着,以大量样本为基础开展的中庸心理实证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内在悖论,使得中庸心理实证研究并非真正的中庸心理学研究。中庸所具有的浓厚心理体验特性表明,合理的中庸心理研究唯有赖于心理学的质性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社会发展从民族国家逐渐扩大延伸到全球范围,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和水平也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9.
<周易·讼卦>是当代法学界研究中国传统诉讼法理论、中国法律思想史、尤其是研究中国"无讼"法律思想所无法回避的话题之一.然而,当前人们对于"论卦"的法律文化问题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法律文化的境界角度,对"讼卦"进行了八大境界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对其上乘境界--自然之境的论述,潜在地驳斥了"讼卦"的终极目标便是"无讼"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孙秀云 《行政与法》2004,3(7):12-1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具体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理论与现实的统一、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观点,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书面语和人们的言谈中,"三教九流"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也泛指江湖上各种职业.那么,"三教"、"九流"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亦明 《政府法制》2010,(18):11-11
孔子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无数事实证明,知人善任是成功者取胜的最大法宝,也是成功者把握人和的最高境界。"知人"和"善任",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截然不同的两种才智,"知人"是"善任"的基础,虽然知人者不一定善用人,但不知人,不可能善用人。  相似文献   

13.
基由于人性在其各种属性的冲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在各种具体(不同人、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等)的人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与要求不一致的可能,也存在着个别人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的暂时冲突。每个人在其可能的本性中是平等的,它意味着人有同样的欲求和权利,帝王将相与市井小人,"君子"与"匹夫",概莫能外。基于这样的人性考虑,权力拥有者就可能  相似文献   

14.
吴春梅 《法制与社会》2012,(17):175+181
在当前社会缺失诚信、法治有待完善的大环境下,律师追求自我发展的"人之道"的操守、弘扬法治"化育天下"的职责、服务大局行"天之道"的使命,无不要求律师坚守诚信,树立正确的执业观念和执业境界,依法代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善始善终     
李宏川 《江淮法治》2011,(21):59-59
人生在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善始善终,难的也是善始善终。善始善终是一种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处事方式。祸由心起,有善心,有善念,能让人活得坦然。心术不正者.哪怕一时有好的开始.也难保有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潘攀 《中国律师》2012,(8):47-47
在很久前的四川地带,曾经有位贫僧对富僧说:"吾欲之南海,何如?"富僧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这种"一瓶一钵"精神,以精神伟大克服物质贫瘠的精神,以忘我工作浑然不顾生活艰苦的精神,在马兰等志愿者律师身上有着恰好的写照。可见人在艰难考验面前有三重境界:畏惧艰难,忍受艰难,享受艰难。畏惧艰难是多数人的写照;忍受艰难已属不易,但终究是在忍受之中,内心是痛苦的,精神是不快乐的;享受艰难却是以苦为乐,可能是只有很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李贽《童心说》把“童心”界定为最初一念之本心并予全面肯定,然而在中对其肯定“童心”的依据全无论证。有的学在古代中国的人性论中,寻找其理论基础。但假如考虑到李贽的理论体系,则荀子、孟子和程朱的主张都不足为其依据。其实李贽这种理论的依据主要是禅宗学说。但李贽所说的“佛”是入世的、能够帮助人解决各种世俗困难,也就是使人的世俗生活更为顺遂的明灯;并且他所说的“学佛”是要人从外在的“闻见道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切任其自然的境界。因此,这是经过李贽改造了的佛家之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诉讼爆炸"的时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与法院案多人少情况呈正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当事人"闹庭"现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甚至律师为了达到不当诉讼目的会采取过激、非理性的手段,不能正确处理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的道德性》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朗·L·富勒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为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法律"内在道德"的概念,而这也引起了以哈特为首的实证法学派的猛烈抨击,双方理论交锋、思想争鸣,成就法理学界一时之盛事。富勒在书中首先提出了两种道德,即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而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  相似文献   

20.
王炳宽 《法制与社会》2010,(21):224-225
课堂教学境界论是从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优良的课堂教学境界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本文指出要达到优良的课堂教学境界,必须注意采取妥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而且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同时,也要避免和矫治课堂教学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