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近年来,大通关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及其他各项外贸优惠措施,使得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迎来"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以会展经济、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正成为云南外贸增长的新动能,助力云南对外贸易持续升温:今年前4月,云南外贸进出口增速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武汉会展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湖北社会科学》2002,(10):101-102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武汉市的会展经济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务之急是提高武汉会展经济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竞争力,从而使武汉的会展经济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以年均20~30%的速度超常成长,截止2001年,该行业总产值已达4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但是目前中国的会展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摸索出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为了关乎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对于重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会展经济和中西部会展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是通过改善市场信息传递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临时市场。坚持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抓住会展经济的特征,有利于廓清认识,进而可以促进中西部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5,(1):56-59
伴随着一场关于会展经济的头脑风暴的掀起,在喊了10多年之后,昆明会展经济这次似乎是真的要火了. 2015年1月15日至17日,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位国内外会展业界精英、学界专家以及政府官员汇聚春城,出席第十一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一时间,全球会展业的目光都聚焦昆明,聚焦在这个平台. 作为世界第三大展览专业论坛的CEFCO,今年何以选址昆明举办?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我国会展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宁 《中国发展》2002,(1):62-68
会展经济是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的总称。会议经济和展览经济对促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因此,人们将两者作为一个概念称之为会展经济或展会经济(本文用会展经济的提法)。会展经济指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展览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会议和展览的贸易成交金额,如会议费用、参展商销售产品的定单、展览会门票收入、会议费等。间接经济效益指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的展览装修、广告、餐饮、交通、运输、旅店、旅游、购物、邮政、电信等其他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加入WTO,重庆将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会展经济既是城市经济的增长领域,又是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为数不多的核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应将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上自己的议事日程。一、会展经济及其作用有关专家指出,展览经济已形成崭新的现代化产业,并且和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一起,称之为新  相似文献   

8.
蒋家宁 《前沿》2012,(9):92-93
会展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对自身消费需求的日趋提升,已日渐成为新经济形势下的亮点,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目共睹。同时,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经济与城市功能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会展经济从内容上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王国平  刘凌云 《求索》2013,(7):223-225,198
新型文化业态是高新科技运用于文化领域的产物。新型文化业态区别于传统文化业态的核心因素是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新型文化业态的兴起和发展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推进器。当下,新型文化业态还处于培育阶段。我国应高度重视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以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营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助推新型文化业态,利用国家规制支持规范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结聚唱响新型文化业态。  相似文献   

11.
孙华 《今日海南》2011,(7):38-38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琼海纳入东部组团,明确提出琼海要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国际会展和文化产业品牌。在会展业剧烈的竞争中,琼海如何使会展经济做得更好,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琼海市会展活动历史悠久,发展会展经济有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群众对会展业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快发展武汉会展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敏 《学习与实践》2006,(10):155-159
会展业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发展会展业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面对机遇,武汉要做大做强会展品牌,努力打造华中会展之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魄,率先发起举办综合性的国家博览会;练好“内功”,进一步做好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创造优良环境,为会展经济发展铺路、搭桥、造势是提升武汉会展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沙万泉 《北京观察》2012,(10):40-41
正问题我国会展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伴随会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会展人才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会展教育由此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自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接受"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申报后,公办、民办以及中外合作高校齐头并进,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这样一个纵向全面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我国零售经营业态。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演变轨迹及零售业态的演变理论,我国宏观社会环境及顾客需求的变化,为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6月6日,海口市会展局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个会展局。作为海口市的会展业和会展经济主管部门,会展局将行使对海口市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管理、服务、扶持、研究、运作的综合职能,并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口市支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今后,海口市会展局将加强会展专业化运作和管理力度,建设会展项目申办、宣传、承办、接待、评估等方面的专业化运作队伍;  相似文献   

16.
张宏光 《公安研究》2024,(1):119-126
“网络水军”业态是互联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舆论操控能力,已成为网络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水军”业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分析“网络水军”的业态成因、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业态特点、社会危害,强化业态系统治理,才能推动互联网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斌 《北京观察》2002,(12):23-26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展览业巨头如此评说会展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  相似文献   

18.
武汉是中国的大商埠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市场经济给武汉商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商业企业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建设武汉商业城”的战略决策,商业业态实现了“从单业态垄断到多业态共生”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主要论述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基本模式,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历史经验以及武汉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亚飞 《长江论坛》2005,(3):27-30,6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加快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既是适应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应采取区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在对社区文化认同机制三个理论假设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三个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基础上,就乡村旅游新业态相关理论与社区文化认同机制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看呈一条上升的螺旋曲线,其指向为村民对旅游乡村社区新文化的基本认同。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实际,探索提出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双驱动,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尊重原住文化,合理规划开发,形成高效乡村旅游新业态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建设,激发"新乡贤"精神,发挥其在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和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全面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等符合文化认同机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