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满生 《求索》2005,(8):101-103
就美国发动的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以及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而言,反恐怖已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但恐怖主义袭击是否是战争,人们对此认识并不统一,因此对反恐怖动用军队打击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针对犯罪动机概念内涵不清、应用混乱的状况,文章对犯罪动机概念提出本质和界定方面的质疑。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内部起因;预期的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根本属性;犯罪动机不是犯罪行为的共同属性,而应该是犯罪心理学的通用概念;犯罪动机概念应修订为犯罪的动机,可划为犯因性动机、一般性动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犯罪动机、模糊犯罪动机、无意犯罪动机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大》2008,(8):36-36
编辑部: 我是一名乡人大代表,为了学习人大知识,平时,我比较留意有关人大的新闻。去年6月,媒体报道了河南省新郑市人大代表张某,涉嫌职务侵占侵吞数千万元财产一事。郑州市警方手握其确凿的犯罪证据。按照法律规定,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应该许可司法机关逮捕该人大代表,但市人大常委会只作出了暂停犯罪嫌疑人张某人大代表职务的决定而没有明确的逮捕许可,警方无法拘捕犯罪嫌疑人。这引起全国的关注。眼睁睁看着嫌疑人逍遥法外,许多人对此不满,甚至对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别保护权提出质疑。我们该如何理解代表的司法特权和暂停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4.
监所深挖犯罪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它是刑事侦查的继续,其破案功能不可替代,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监所深挖犯罪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性骚扰案件的相继开庭审理,性骚扰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对于性骚扰应该怎样界定、性骚扰案件的成因以及女性在性骚扰案件中的被害性及其责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理论界对此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思考,共同为这一社会顽疾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法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政府管理者的不当行为等因素.对此,应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规范管理等入手,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刑对外籍犯罪人员的适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对此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对此,本文探讨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刑对外籍犯罪人员的适用性,旨在为我国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翟立军 《人大建设》2012,(10):27-27
悍匪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质疑他并没有死,有传言甚至说死者是长沙警方派往重庆的一名便衣民警。重庆和长沙警方不得不拿出证据进行辟谣。有媒体对此评价:过度质疑折射出民众对权力的不信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真理。而民众监督的原动力,正来自于这种对权力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9.
郭鑫 《青年论坛》2010,(4):28-32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道德的失衡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不良人格,网络不良信息、不良交往等更是成为了网络时代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对此,应该研究有效预防对策,运用教育、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11,(1):41-41
前一段时间,卫生部做出决定。准备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即人们常说的面粉增白剂,但要设立1年的过渡期。对此,很多人都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11.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刑法修订后,新增加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是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争议较大,从而直接影响到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正确认定和处理,妨碍了刑法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学说后认为,无论是从法律逻辑,还是从过失犯罪罪行法定的角度,该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而不能包括过失。  相似文献   

12.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的各种学说对于解释间接正犯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都存在着不足之处。间接正犯的正犯性必须立足于构成要件,着眼于实行行为,根据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从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两个方面加以展开。从主观方面讲,间接正犯的正犯性表现为主观上实行犯罪的单独性和实行罪过的独立性;从客观方面讲,间接正犯的正犯性表现为实行行为自然构成的复合性和规范评价的整体性及因果关系自然构成的间接性和规范评价的直接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致命缺陷,具备犯罪构成所有构成要件的行为可能并不构成犯罪。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源于大陆法系国家,但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构成理论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犯罪客体没有起到其本源实质违法性概念的出罪功能。我国刑法理论界应该对犯罪客体的概念和功能进行反思,恢复其所对应的实质违法性的含义,起到相应的功能,使我国犯罪构成的理论体系彻底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与TRIPS协议关于未披露信息的保护规定既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对象、客体、主观方面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与TRIPS协议的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1997年刑法的规定,对我国刑法规定了多少个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如何处罚,以及刑法规定了哪些过失危险犯,过失危险犯是否为结果犯之一种,过失危险犯是否成立结果加重犯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汇整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酒驾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将醉酒驾驶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列入我国刑法,为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本文将从醉驾的概念、犯罪类型、罪过形式及其法律适用方面探讨刑法意义下的醉驾性质。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 ,有些罪过存在形态并不完全与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所“应有”的犯罪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态度相一致 ,有时这些罪过会游离于传统意义故意犯罪必有故意或过失犯罪必有犯罪过失这种罪过存在常态之上 ,而以混合罪过这种异态存在或呈现。国内研究混合罪过经历了探索、创新阶段。混合罪过有四层含义 ,三大类型 ,特殊混合罪过有其构造和特点 ,在本质上仍属于一个罪过 ,区分确定罪过的不同形态是十分必要的 ,有助于我们确定犯罪行为人责任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形态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理论上莫衷一是、实践中五花八门的状态。形态关乎量刑,形态标准关系着刑法正义价值的实现。学术对话需要共同的语境和学术方法。在毒品犯罪形态的分析上,这种共同的语境和方法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是汉语言的标准;第二是刑法总则与分则的规定;第三是应用法学或注释法学必须采用的形式逻辑分析。刑法没有将牟利作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目的,那么,判断这些犯罪的得逞与否,就不应以是否达到牟利目的为标准。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判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标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国、日本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实施区域经济开发中均引起了刑事犯罪的一定变化。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极可能引起西部地区刑事犯罪在数量、犯罪类型、犯罪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交通肇事犯罪打击不力的原因包括:对道路交通肇事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受行政干预、说情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科学办案能力较弱;交通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薄弱。对此应采取修改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的有关条款;加强领导、改变观念;强化素质,提高基础办案质量;公检法互相监督,协同办案;加强社会监督和权力监督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