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犯罪学对犯罪人的假设是“理性犯罪人”,理性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性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犯罪收益,二是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犯罪动机的产生并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同犯罪收益成正比,同犯罪成本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明确杀人犯罪动机能够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杀人犯罪动机不明,一般是受到杀人犯罪行为、被害人情况、现场勘查情况以及非常见杀人动机存在的影响。要准确判明杀人动机,需要侦查人员在深入调查、细致勘验现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反映事物本质的痕迹物证和线索,去伪存真,排除干扰,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近30年以来心理学对影响犯罪的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涉及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学校因素、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其中有关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反映了学界在看重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互动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个体在犯罪机遇面前的理性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情绪具有动力性,不良的情绪可能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是指犯罪人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直接引起或加速犯罪动机的形成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可分为激情犯罪和应激犯罪。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情绪型犯罪。  相似文献   

5.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 ,通常是将现场情况和死者的背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推论。有些杀人案件现场所反映出来的犯罪动机比较复杂 ,判别犯罪动机就比较困难 ,需要弄清杀人案件多种动机迹象形成的原因 ,分类分析甄别。侦查实践中见到的“四不象”案件的形成原因大致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未完成、侦查人员未能查明案情和非常规动机杀人三种情况 ,侦查人员应打破思维定势 ,不拘泥于常规杀人犯罪动机 ,注意从各种非常规的杀人动机中寻求答案 ,并注意挖掘某些类型的非常规动机杀人案件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议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与计算机犯罪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是一致的.网络犯罪仅指以网络为侵害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刑法>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诈骗罪、贪污罪、盗窃罪等传统罪名应排除在网络犯罪之外.当前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网络犯罪量刑偏低;网络犯罪的主体仅为自然人;网络犯罪的刑罚没有资格刑.  相似文献   

8.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通常是将现场情况和死者的背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推论.有些杀人案件现场所反映出来的犯罪动机比较复杂,判别犯罪动机就比较困难,需要弄清杀人案件多种动机迹象形成的原因,分类分析甄别.侦查实践中见到的"四不象"案件的形成原因大致有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未完成、侦查人员未能查明案情和非常规动机杀人三种情况,侦查人员应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常规杀人犯罪动机,注意从各种非常规的杀人动机中寻求答案,并注意挖掘某些类型的非常规动机杀人案件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计算机犯罪众说纷纭的定义,可分为广义说、狭义说和折衷说三种。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在“折衷说”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计算机犯罪是指刑事责任主体以计算机为工具实施的侵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犯罪主体和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形式的隐蔽性、犯罪动机的多面性、犯罪后果的多重危害性。应从技术、管理、法制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 ,犯罪外动力 ,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 ,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 ,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 ,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 ,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 ,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 ,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 ,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 ,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警察执法活动特别是案件侦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需要从不同犯罪动机的表现特征角度去理解各类犯罪心理,这对于认识案件的发生原因与性质,分析犯罪动机对于犯罪行为过程的作为方式以及程度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根据犯罪行为发生动力倾向特征的不同,相应区分为单一型动机与复合型动机、渐变型动机与突变型动机、机遇型动机与转化型动机三种相互对应的犯罪心理类型。  相似文献   

12.
犯罪资源是指能够使犯罪行为主体对犯罪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按照犯罪行为获取犯罪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将犯罪现象分为不同的阶层。各个阶层共同构成立体的犯罪现象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犯罪工具     
犯罪工具是一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犯罪工具是犯罪人为实行犯罪而利用的物或人。犯罪工具能否便利犯罪,依赖于犯罪人主观认识来判定。在实践中,犯罪工具对犯罪行为可以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对一些犯罪的定罪量刑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于犯罪工具,应分别情况加以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具有愈加鲜明的独立人格和权利地位。同时,女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女性犯罪率急剧增长,社会危害也更加严重。女性犯罪因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形成了区别于男性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和犯罪手段[1]。因此,犯罪现场痕迹会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某些稳定而特有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犯罪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动机与现场的联系,侧重从命案现场勘查,尤其是法医学现场勘查角度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常见动机,并列举了常见的犯罪动机的伪装现场,旨在为法医、侦查等技术人员重建命案现场和侦破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现场分析到犯罪重建与犯罪画像--犯罪分析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场分析技术在理论基础、运用条件和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严重缺陷注定了其必然被科学合理的犯罪分析技术所代替.犯罪分析技术由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所构成.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以此为前提,就可进行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由于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及演绎式犯罪画像各具优劣,且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犯罪分析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不同,前者通常决定犯罪的定性,而后者虽然对犯罪的量刑产生影响,但并不影响犯罪的定性。在西方国家的理念中,动机与目的并没有严格区分开来,两个概念的措词常常混用。鉴于此,如果以西方的实在法或理论研究为基础来探讨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则有必要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犯罪外动力,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犯罪罪因系统进行系统机制分析,有助于探明网络犯罪产生的原理,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对网络犯罪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及犯罪场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涉及机制性的问题。事实上,犯罪心理尤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为方式和心理过程就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分析也是机制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机制论是通过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来进行犯罪本体范畴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立体的 ,它既是个体行为 ,也是社会现象 ,二者缺一不可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是平面的 ,它仅指个体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危害性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以刑法违法性为其本质属性的。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为研究背景的 ,它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以国家政治为背景 ,以国家利益为其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