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塔山,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从1936年到1948年13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总后方。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在这里奠基,毛泽东思想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里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孕育、诞生…… 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致电延安人民,勉励他们发扬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他还亲自派人为延安送去了车床和医疗设备,用无限深情回报用乳汁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延安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来到延安考察,并由此在全国上下兴起新的一轮学习延安精神、关心延安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正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大批的宝贵文物和纪念地,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心"和"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只有弘扬延安时期那种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精神,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8)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延安精神不仅包括延安革命时期的革命领导人和全体共产党人在延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应该包括这一历史时期延安人民群众形成的优良传统。换言之,延安精神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延安革命时期延安地区集体文化的结晶。在正确把握延安精神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4.
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在这片黄土地和土窑洞里,铭刻着一代开拓者的业绩,而且在于造就了具有伟大时代特征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延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5.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都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延安精神就是从这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孕育出来的。 岁月的流逝,已使延安变为一种光荣的象征,被中国人民所珍视和崇敬。延安,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所在。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延安热”在悄悄涌动。原来静静的延安城,又热闹、红火起来。“延安精神讲习班”、“赴延安考察团”、“延安夏令营”等一批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6,(29)
《宝塔山连着中南海》是本期的一篇重点文章,它 记录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延安的关怀、支持,记录了延 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 延安的历程。 提起延安,人们很容易想起依山凿砌的陕北窑洞, 想起大生产运动中的纺车、镢头与小米、南瓜,想起气 势恢宏的战争场面,想起毛泽东同志等在这里写出的 一篇篇博大精深的宏论……透过这一切,我们看到的 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 有人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当年特定环境 和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以当时的历史形式表现出来 的优良精神和作风,对于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树锦  尹洁 《学理论》2012,(30):256-258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作为对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高校认真学习、挖掘研究、继承弘扬、创新发展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再展光芒,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共性和个性方法论原则广泛深入宣传延安精神李堆尚一、坚持共性和个性相区别的方法论原则,着重宣传延安精神的实质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产物,是当时"延安人"所具有的精神素质和工作、生活作风。它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环境中用血汗凝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的大潮中,发扬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的轨迹有两条;第一条是精神财富积累的轨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升华;二是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造社会中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第二条是产生、形成中的行进轨迹.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即:井冈山一长征一延安两点一线的轨迹.井冈山和延安,是中国人民革命传统精神的宝塔,长征路是连接两座精神宝塔的桥梁,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用血汗铸成的革命精神的钢铁长城.这条精神钢铁长城,是在偏辟的农村、人烟罕见的高山大川、泥泞坎坷的革命征途、时刻与死神搏斗的艰苦跋涉中铸成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理,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奇迹——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在迁入延安之后的十三年(1935-1948)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所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如何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借鉴延安时期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开展新时期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延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革命奋斗和边区政府建  相似文献   

11.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13年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革命经验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尤其是近代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当时  相似文献   

12.
延安一所特殊的学校——“窑洞大学”,是由陕西省教工委、省教委、团省委联合创办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1991年暑期,来自20多个省市的120多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在这里通过报告讲座、走访座谈、参观考察、咨询劳动等多种形式,接受“延安精神”的教育。 “此次到延安,我们是来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杨家岭一间会议室里,陕西师大同学们  相似文献   

13.
王有红 《理论导刊》2013,(9):42-45,112
延安精神与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密切相关,这不仅仅是因为延安精神的形成与党的学风建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还在于延安精神的内涵发展、培育、确立、弘扬与党的学风建设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具有同质性。延安时期党的学风建设是构成延安精神内涵的题中之意,延安精神则是党的学风建设的一面旗帜。在新时期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学风建设,以促进中共"三型"政党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一位友人去华西村参观归来说,华西人之所以能富起来!除了用好改革开放的政策外,更在于他们重视一精神资本一的开发与建设。他举了一个例子:三十多年前,他们留下一个名曰一建业窑一的建筑,它是华西村的第一个企业雏形,记录着华西人奔富的足迹,至今保存完好。据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介绍,r建业窑。一是他们的一精神资本一,每当碰到困难,党委一班人就钻进窑里开会,用当年的创业精神去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无独有偶,深圳康佳集团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中,也保存着当年创业时的一个小五金厂,成为康佳人的一传家宝一。华西村与康佳集团,一…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并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它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二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延安精神的基础,也是延安精神科学性的表现;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色;五、民主、团结的精神.民主、团结是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本文突出论述了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经济建设效应、精神文明建设效应。进而阐述新时期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应齐各方之合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延安精神教育。其次实现共产党党员大学生,需要主动迎接时代挑战,肩负起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期间,在毛泽东同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导和我们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延安精神。我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延安时期的老同志,每当提起延安,提起延安精神,总感到非常亲切。 延安精神的内容是什么呢?是抱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的精神;是不怕艰难困苦,不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低头,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是革命队伍内部同甘共苦、团结一致的精  相似文献   

18.
陕北的深秋,树黄叶落,寒气逼人。但在革命圣地延安,却洋溢着另外一股热气和活力。今年10月26日,陕北人民迎来了第一个“延安精神纪念日”。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延安”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宝塔山下,重又响起抗大校歌;杨家岭上,重又闪现秧歌舞姿……延安精神,值得纪念。凭借着这一种精神,蒋介石虽拥有800万军队,却不能阻挡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延安出发,一步步走向北京城。奇迹之中,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秋时节,几位老人在延河岸边向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9.
七月一日上午,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大厅里,传来了欢声笑语。革命战争年代,几百名在华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同志,在《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展览》会上相见了。他们久久地站在这些曾付出了艰巨代价而留下的照片前,共同回忆着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和走过的革命征程。  相似文献   

20.
杨晓光 《学理论》2014,(4):193-194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精神体现,代表着共产党人对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着党和人民抗争侵略,实现全中国解放的英勇大无畏精神。延安精神作为我国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需要发扬光大,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也需要以延安精神来教育和引导他们的思想,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成就实现人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