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3年8月党中央部署“严打”战役以来,年年打,月月打,我们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一天也没放松过.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各种犯罪活动仍很猖獗,重大刑事案件不断增多,而且还处在大幅度上升的态势中.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进一步提高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本领,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严打”斗争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更加卓有成效地遏制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2.
我省经过“严打”的两个战役,一些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刑事发案率比“严打”前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六,治安案件下降百分之九点四。发案率由一九八三年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十二点八,下降到万分之六点三五。这有力  相似文献   

3.
AFEWPROBLEMS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THESTRUGGLEOF“SEVERESUPPRESSION”“严打”,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简称。‘手打”的核心内容是依法“从重从快”惩治刑事犯罪。为此,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程序的决定》,分别为“从重”和“从快”制定了法律依据。此后1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对刑事犯罪进行了三年战役性的“严打”和之后的不断打击,实践已经充分显示了依法“从重从快”方针的正确性、必要性及其威力。但是,近些年来,在组…  相似文献   

4.
1983年8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协同公安、法院,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积极投入“严打”战役。“严打”的第—战役,主要是打击暴露在面上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特别是流氓团伙犯罪。  相似文献   

5.
“严打”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方针,考察“严打”决策的背景会发现,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否危害社会秩序稳定,是否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大小是决定“严打”是否进行的重要因素。“严打”阶段性斗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严重危害社会犯罪的消亡,因图财、涉财引发的“双抢一盗”、诈骗等犯罪屡禁不绝,杀人、爆炸等恶性犯罪也时有发生,团伙犯罪、青少年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严打”作为打击犯罪、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将长期存在,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就如何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的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这是8午前小平同志同我一次谈话的回忆。 1983年7月19日,盛夏季节,小平同志在北戴河找我谈了一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问题。他回答了什么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下简称“严打”),为什么要“严打”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他精辟地指出:“‘严打’就是加强专政力量,这就是专政。”小平同志这次谈话同过去一样,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思维敏捷,洞察及微,言语明晰,记忆力强。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实现两年内社会治安取得新的明显进步的重大决策。此次“严打”整治斗争开展以来,深圳市社会治安形势有了一定程度好转,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逐步改善。在“严打”斗争中,我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克服了案多人少等等困难,保证了“严打”斗争在检察  相似文献   

8.
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严重刑事犯罪频发的状态下,“严打”政策的实施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惩治犯罪的迫切愿望和对社会安全感的强烈需求。但“严打”毕竟是对刑罚权的一种特殊分配,由于“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观念及其行动,因此,在“严打”政策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犯罪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关系。尤其要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原则和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以免“严打”活动脱离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严打”: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打”整治严重刑事犯罪,是我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对策。然而,“严打”的运行必须注意其涵义的特定性、性质的权宜性与运用的法律性。同时,必须明确“严打”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妥善处理“严打”与依法办案的关系、严打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以及“严打”与采用其他手段进行社会预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严打”整治斗争中的职能作用,“稳、准、狠”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不断扩大“严打”整治斗争的社会效果,检察机关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整治斗争已全面展开。为开展好这场斗争,及时、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中央在部署这场斗争时,特别强调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并重申要贯彻“两个基本”的办案原则。这就要求在“严打”整治中,尤其是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不能因纠缠于案件的细枝末节问题而贻误战机,影响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率;对刑事犯罪分子,只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就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惩处,而不能迟疑不决或久拖不决。否则就会制约“严打”方针的落实,就会导致对刑事犯罪打击不力,“严打”整治的目标也…  相似文献   

12.
“严打”作为我国在特定阶段采取的一种集中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手段,在社会治安中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严打”作用的双面性,要求人们站在刑事政策的高度,重新审视“严打”:“严打”不是社会治安的唯一和经常性的手段,它与严肃执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严打”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3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来,“严打”斗争已经历了近十年。“严打”的成败得失任人评说。然而铁的事实证明“严打”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是巨大的。但是,对“严打”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宏观的分析,从中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来。根据广泛调查和典型材料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严打”斗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效果不尽如人意,以致形成“严打”无效,甚或无用的错觉。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拉开了我国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序幕。十年来,山东省各级法院根据刑法和人大决定,判处了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现就全省十年“严打”有关情况综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全国刑事犯罪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严打方针,持续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及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强化侦查破案和日常打击处理,积极投入公安部组织的“指纹破案会战”和打击“涉电”、“涉油”犯罪等专项斗争,继续推进“打黑除恶”斗争,巩固了“两年为期”的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效,有  相似文献   

16.
对“严打”中几个法律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打”是我国现阶段针对特定严重刑事犯罪提出的一项重要刑事政策,应当在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必须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长远目标和内在要求。“严打”方针中的“从重”原则,应当是在不背离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基本原则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前提下的“从重”。“严打”之“从快”应受刑事诉讼程序基本精神和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现在,三年为期的战役式“严打”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严打”斗争,曾经猖獗一时的“东霸天”、“西霸天”等一批“害群之马”,有的被劳动教养,有的被判刑劳动改造,有的被处决,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好人怕坏人的不正常状况改变了,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社会治安有了稳定的好转,为改革,开放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结合社会治安形势和刑事犯罪情况作出“严打”整治的决定是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只有依法正确把握“严打”整治斗争从重从快的方针,才能打得准,打得狠,发挥“严打”的优势,体现法律的权威性,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一、“严打”之“从重”应限定在特定的对象范围内在“严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严打”对象的范围,不能任意扩大适用范围,对任何刑事案件、任何人都实行“严打”。“严打”对象要限制在中央规定的“三类”重点案件和根据本地区社会治安和犯罪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打击重点,不应扩大到所有的…  相似文献   

19.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全力开展“严打”斗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谈“严打”本刊记者龚稼立吴秀军近来,全国政法机关根据党中央关于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决策,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人民法院的刑事审...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刑事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长生 《法学杂志》2005,26(5):19-2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严打”政策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严打”政策符合我国转型期的国情。但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的,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严打”斗争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因而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整观念,与时俱进,对刑事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在继续坚持依法从重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与严重经济犯罪的同时,还要加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并要逐步削减死刑,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