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医DNA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类重大 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90年代,PCR(聚 合酶链反应)技术问世,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 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 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成为打击犯罪 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DNA分型结论的 评估,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以飨读者. 许多涉及人体伤害、死亡的刑事案件,法医常要对现场 遗留的血痕、精斑、毛发、骨骼等人体材料作出鉴定,分析 这类物证是来自被害人或罪犯,称为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 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型进行判断:血型不 同,可排除同一性;血型相同,则不排除同一性.血型如同 人的一种特殊标记,每一个人有独自的血型.血型严格按照 一定的遗传规律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血型是人类的一种 遗传标记.通过对遗传标记的检测分析,人类可分成若干类 型.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学多态性.如按ABO血型分类,就有 A、B、AB和O等4类.多态性的产生原因,是基因座上的 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在DNA分子中,含有大 量的高多态性基因座及遗传标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 检测分析DNA遗传标记的型别,实现个人识别的目的.通过 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标记作亲子鉴定,可以判断父母和孩 子是否亲生关系.对遗传学多态性和遗传标记的研究,为法 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血痕是案发现场尤其是命案中比较常见的生物物证,而血痕的正确组织来源推断是当前鉴定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法医物证学的不断发展,以mRNA(messenger RNA)为基础的体液斑迹组织来源鉴定技术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血痕免疫学检测的新型方法,已经越加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共同提取生物物证的RNA与DNA的目标,建立体液斑迹鉴定与DNA分型兼容的方法,有利于现场重建,提高生物物证的证据效力,完善证据链。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包括血痕总RNA提取、逆转录、荧光特异引物扩增、遗传分析仪电泳检测分析等步骤的血痕来源推断技术平台。实验共采集制备了40份的中国人群(女性)外周血、16份月经血样本,筛选了5个外周血标记:HBA、HBB、GYPA、SPTB、ALAS2,2个月经血标记:MMP7、MMP11,构建了一个囊括外周血、月经血特异标记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结果显示mRNA技术为基础的鉴定血痕来源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建立了血痕RNA检验的遗传分析仪结果判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子物证(电子证据)是与传统物证不同的新型证据。电子物证鉴定的送检材料一般是保存有数字电文的存储介质,其中存储的电子数据是鉴定分析的主要对象。电子物证鉴定有其特殊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数字电文中很少包含人身的、信息系统的“特征信息”。传统物证中的指纹和DNA鉴定都可以对人身进行同一认定,而数字电文经过信息处理设备的处理、传输,其中不保留或者很少保留人身特征信息。第二是传统物证鉴定分析中的“物质交换原理”不适用于电子证据。数字电文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是以光电信号的形式完成信息处理和传输,不发生物质的交换,没有物质成分的交流,只引起数字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介质的存储状态变化。虽然电子物证鉴定与传统物证鉴定有很大不同,但传统物证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借鉴传统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理论及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冰 《刑事技术》2015,(3):199-203
始建于2003年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10余年来累积了千万级的数据信息,其中除DNA分型等技术数据外,还包括大量的案件、物证、人员的相关信息。本文尝试以DNA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2014年的部分数据,从时间、物证类型、案件类型、比中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比较,对DNA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价值和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DNA证据在破案和串并案件中的有效利用率接近50%,在刑事案件,特别是强奸、杀人案件中的比中率(MRe)平均高达71.1%和62.1%,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NA证据在打击职业性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1~2014年,盗窃案件中的物证增长了124.0%,比中数量提升了55.3%;非刑事案件对DNA证据的需求显著增长,2011~2014年,毒品类犯罪物证增长了477.3%,比中数量提升了378.6%。通过对常见生物物证的实用价值分析,发现传统的生物物证仍是DNA实验室的主要检测对象,血液(斑)、精斑、唾液斑(包括烟蒂)占到了总量的82.8%,同时检测对象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拓展之中,2011~2014年,脱落细胞类数量增长了241.7%,比中数量提升了158.5%。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案件现场勘查中应关注的典型物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6年召开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法医物证学科最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是对法医物证学科科研、办案、教学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也是进行学科内及与相关学科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主题:法医DNA分析的新挑战会议组织者: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国际法庭遗传学会中文工作组(CSWG of ISFG)会议时间:2006年10月至12月间。会议地点:另行通知。会议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1)新遗传标记与新检测技术;(2)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案件特殊的DNA分…  相似文献   

6.
第二讲 法医DNA分析的科学证据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法医物证学通过遗传标记分析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 ,为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如强奸案 ,若从被害人阴道拭子中取得的精斑遗传标记与嫌疑人的不同 ,这就为嫌疑人没有强奸这位妇女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又如谋杀案 ,若测出嫌疑凶器上的血痕与被害人血液具有相同的遗传标记 ,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这里的某种程度与群体中具有该种遗传标记的个体数有关 ,群体中具有该遗传标记的个体越少就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极端情况是该遗传标记在全人类数十亿人群中是唯一的 ,则最大程度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DNA指纹技术和PCR技术在国内逐步推广与应用,愈来愈多的基层办案单位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这一高科技新技术,送检各类生物学检材要求作DNA分型的日益增多。DNA指纹技术、PCR技术能够从DNA分子水平上直接检测出不同个体间差异,决定了这项技术的高度个人识别能力。但由于技术上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检材也有不同于其它常规物证检测的要求。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见到有些送检单位因取材、包装、保存不当等原因,使检材失去了检验条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根据该项技术要求以及目前国内DNA分型实验室的条件,就送检的各类要求作DNA分析的物证及注意事项简单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8.
唾液斑DNA检验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佑英  王琴  郑强  程建波  卢刚 《法医学杂志》2004,20(4):i009-i009
自从STR-PCR技术应用于生物物证的检验,微量生物学检材的DNA检测已成为可能。血液、毛发、骨骼、组织、人体分泌物(精斑、唾液、汗液)等物证检材均可通过DNA检验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注意物证存在的多样性,广泛提取各种DNA物证成为在侦察破案中充分发挥DNA检验技术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DNA证据不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与标记,其从物证形态被提取到以鉴定意见形态应用于法庭要经历多环节的流转过程,这使得DNA证据易于被替换且性状也容易发生变化。从实践情况来看,DNA证据被赋予较强证明力,而准确运用DNA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在于DNA证据的真实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鉴真。通过鉴真,可保障DNA证据在诉讼中的合法准入、确保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以及防止证据替换或毁损。DNA证据鉴真的重点应放在提取过程的可回溯性、证据保管链的完整性和鉴定过程的可靠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法庭科学DNA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法医物证男女混合样本中的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并进行DNA分型。方法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Y染色体标记上绿色信号,X染色体标记上红色信号,在荧光显微镜下识别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并通过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得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进行DNA分型。结果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分别标记法医物证男女混合样本中的男性细胞和女性细胞,并通过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得各自的DNA分型。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可应用于法医物证男女混合样本的检验,提高个体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