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市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楚卿 《学习与实践》2007,(12):102-107
从武汉市外资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现状看,劳动关系基本稳定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市场化;劳动关系管理手段契约化,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法制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弹性守法问题;劳动争议问题;建立工会难度较大,工会作用参差不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缺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的建议: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构筑和谐劳动关系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实现监察方法、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手段予以解决。工会是劳动者利益的维护者,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存在着参与协商的操作性规范缺失、在调解制度转型中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工会处理劳动争议的新路径,保障争议处理中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和应用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并在维护和调整企业劳动关系、预防乃至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如预警主体不明确、预警体系不完善、预警信息系统不畅、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果能不断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系统的预警体系,定会让劳动关系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调整是劳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对促进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调整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一、建立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的意义和作用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是指政府、工会、企业三方的代表共同参与劳动关系调整的活动及其方式,其法律依据为《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对…  相似文献   

5.
胡磊 《理论月刊》2013,(2):151-15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来,我国在推动工会改革和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法律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推行企业经营者政治安排与履行社会责任挂钩、推动劳动关系状况纳入党政考核目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释放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正能量。中国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可概括为完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制度基础、夯实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物质基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良性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中国探索还"在路上",需要在完善制度基础、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动力机制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邱小平 《时事报告》2010,(12):40-4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动关系问题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写进中央的决定,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崔静 《人民论坛》2014,(10):167-169
文章基于集体劳动关系与群体劳动关系的差异,分析我国当下通过集体行动而进行的集体劳动争议实际上是群体劳动关系。发挥政府调处作用、工会指导作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帮扶作用是当下解决群体劳动关系的手段,但从长远来看,群体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的转型,按照集体劳动关系的制度规范来解决问题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一调一裁两审制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为了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重构。本文从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5,(2):7
<正>《半月谈》·1月26日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至今已有二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减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壮大,劳动法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建立一个有机统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高劳动仲裁权威,加强仲裁和诉讼的衔接,简化流程,高效、便利地处理劳动争议。保障集体协商工资权利。当前,工会力量不够强大影响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些企业集  相似文献   

10.
兖矿集团铁运处工会在执行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将职工劳动关系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升到贯彻“三个代表”高度加以认识,深入基层下访,抓好预测、预报、预防,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从制度建设上抓预防。该处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实施维护劳动关系稳定预警机制的意见”、“劳调工作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制度”、“劳调工作信息调研制度”和“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日前,吉林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就该法施行后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所带来的新影响专访了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骆德春。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一些劳动争议案中,确认双方事实劳动关系是适用相关法律的一个基本依据,因而,在这一类案件中,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就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但读者有没有想到,既有事实劳动关系,也就会有它相反的一面:“事实解除劳动关系”。这一类劳动争议案,我们平时介绍的虽然较少,但在实例中,却是不断地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转型已基本完成,但由于雇佣制度本身存在天然的缺陷,加之政府角色定位不明,工会角色缺失以及劳动者民主权利分享的失衡,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劳动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失衡,劳动者权利被侵害的情况严重,劳资矛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厘清政府的职能,调整工会的角色定位,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劳动关系法律调节机制,使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在民主法治的条件下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克服劳动关系双方地位、能力失衡的状况,因而就离不开工会维权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试图在现行工会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分析其中不适应工会维权作用发挥的因素,探讨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7.
邓陕峡 《理论月刊》2010,(2):117-12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运行机制产生了很大影响。依托对C市L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基本理论,对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供一个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现有住房公积金纠纷法律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住房公积金的性质探讨了公积金纠纷的法律属性,认为住房公积金纠纷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按劳动争议的法律救济机制处理,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早在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关系领域里,由于没有工会组织,工人们虽奋力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但仍一次次地惨遭失败。进入19世纪末,由于"三方协商机制"的出现,资本主义各国的法律纷纷开始承认工会组织,确立工会的合法地位。在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契约化,在市场法则的作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分化决定了劳动争议的发生在所难免。可以说,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案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