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牢牢确立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吕日周价值观,主要是一种功利评判。以人民为主体的阶值观,其含义是:人民县价值主体,为人民建功谋利,就有价值、就有意义,否则,就无价值、无意义。这种含义的价值观,就是无产阶级价值观。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于资产阶级价值观。资产阶...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价值观及其时代风范陈治桃,张华一、毛泽东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毛泽东的价值观体系的构建,是以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从人的价值存在的依据、价值评价的尺度、价值实现的方式与途径、价值提高的根源等各个层面上展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思想史中,道德教育价值观极为丰富。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哲人对中国社会和道德教育价值的认识、综合、判断、论证和思考的结晶,是道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道德教育上升到一种价值自觉状态的标识。因此,可以说中国道德教育价值的观念史是以儒家为轴心的各种道德教育价值观交互作用的辩证发展史。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为奴隶制社会,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道德教育价值观由自发状态发展为自觉活动的渐进萌生过程,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教育价值观史的开创时期,其价值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汪鹏程 《公安研究》2014,(10):70-73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以特定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起点,优化和整合民警个体价值观念,规范民警个体行为,以凝聚警心,组合警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文化的内核,规定着公安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公安文化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其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追求等的内化和外扬。公安文化既是分析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又是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郑华萍  郭鹏 《前沿》2009,(5):126-12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在实践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其建构“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努力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根据当代中国人民根本、总体的需要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大致上把我们所说的“正确的价值观”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第二,以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第三,以艰苦创业为实现手段。第四,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第五,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第六,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追求。以上六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主要方面规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内容。它们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内涵的六条基本价值原则。除了…  相似文献   

7.
杨铮铮 《求索》2008,(2):98-99
价值观念的构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方面,以“小我”为目的,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得出的是西方传统的、建立在主客二分基本哲学立场之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以“大我”为目的,也可以构建一种价值判断系统。从这一视角出发建立的价值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即“大我”,是一个具有自我目的性的价值“主体”,人和环境都因为是“大我”的一部份而具有同样的内在价值。这种“大我”的价值观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具有西方传统价值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董清义 《理论月刊》2003,42(3):56-57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论、综合社会发展论和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单纯经济增长论以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和自然价值。综合社会发展论以社会的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以人类中心价值观为核心的自然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是一次价值观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段美  欢佩君 《前沿》2010,(11):8-1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价值选择。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选择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挖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陈先达 《新东方》2009,(8):60-62
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最易混淆。价值共识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而普世价值似乎是人人都应该认同的一种价值共识。普世价值是一种以抽象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的唯心主义价值观。在当代,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称为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西化和分化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当代主导价值观的经济基础,体制建设是价值观建设之本。价值观建设要从理论层面普及为社会心理层面,把评价标准转化为行为准则,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相协调,还要相应地建立和健全维护社会公正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将在法治轨道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从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看,循法而行、依法而治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和必由之路。以嵌入式立法为切入点,深层次融入,全面性贯穿,在制度设计上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领域覆盖;以执法权力的运行为关键点,多方位落实,多维度融合,在过程环节上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面贯彻;以司法裁判为着力点,常态化结合,精准化运用,在释法说理上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指引;以引领示范和法治教育为落脚点,“关键少数”率先垂范,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价值共识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认同。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以"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基础,超越了冷战价值观"势不两立,你存我亡"的敌对阵营划分;以"多元文明和平共处"为价值理想,摒弃了冷战价值观之"称霸全球"的图谋;以维护和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追求,超越了冷战价值观之单边利益的限囿;以"同心协力、合作共赢"为价值实现方式,超越了冷战价值观的"遏制"、对抗、冲突、"零和博弈"。因此,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无疑具有一种思想创新和价值理念革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革命以来,在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作用下,人们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已对人类自身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认真反思传统价值观的负面效应,冷静厘定现实的价值座标和未来的价值取向,积极促进传统价值观向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转换,这对中国在实践层面上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传统价值观的危害与新价值观的确立1、传统价值观念的危害传统价值观念以追求极大的物质丰…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思想战线》2022,48(6):40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指导其政治活动的各种政治价值在其价值系统中的优先排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政党所追求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生活准则。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对于消除党内不良政治亚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加强人民至上的政党价值观、清正廉洁的权力价值观、党的领导的价值观、改革的价值观、法治价值观等建设,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提供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与文化制衡李春青“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一种文化学术的价值标准是它的实用性,即由文化学术价值向政治伦理价值的转换。就儒家而言,这种实用性的文化价值观大致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在先秦时期,儒家以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和建设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建构包括四项,即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项基本内容具有内在的结构关系,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基础理论性内容,党的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质性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性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时代性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行为规范性内容或操作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是把这个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是手段、前提和基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和共同目标。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最大价值选择和共同价值目标。毫无疑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着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其他价值观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凝聚力和时代合理性,是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导向,是科学的、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为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而奋斗。一、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风格显著的政治价值观。平等、自由、民主、发展、法治等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鲜明特征,一是在政治价值排序上把"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二是在政治价值构建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标信念;三是在政治价值实现上对政治权力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和民族性等共同特质。它们的同质,源于共同的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民本价值观的目标和手段徐文泽邓小平的民本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及诸多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价值目标和手段。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根本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