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与海外》2007,(5):45-48
美、英与斯大林秘密交易,以牺牲中国主权签订《雅尔塔协定》,国民党与苏联签订有关丧失东北权益的四个协定  相似文献   

2.
美、英与斯大林秘密交易,以牺牲中国主权签订《雅尔塔协定》,国民党与苏联签订有关丧失东北权益的四个协定斯大林一直处心积虑恢复沙俄  相似文献   

3.
《雅尔塔协定》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蒋介石不满而提出质疑美国助纣为虐有鉴于《雅尔塔协定》对中国的伤害太大,而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尚未完全胜利,故美国政府不顾苏联的反对,还是预先透露给国民党政府。一向好面子的蒋介石甚为不满和恼火。因为这个协定太象《凡尔赛和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4.
《雅尔塔协定》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蒋介石不满而提出质疑 美国助纣为虐 有鉴于《雅尔塔协定》对中国的伤害太大,而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尚未完全胜利,故美国政府不顾苏联的反对,还是预先透露给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5.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大国达成的《雅尔塔协定》,促使苏联做出出兵中国东北的决定,而苏联的出兵直接导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通过该条约,苏联把《雅尔塔协定》中涉及苏联在远东和中国东北权益的条款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战后中苏关系发展的一块基石。为了实现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获取的利益,把东北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并防止美国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在出兵东北之后,苏联对国共两党施行了一项"表里不一"的两面政策。这一矛盾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国、共、苏三方的关系围绕着东北问题不断变化重组。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结束前后,远东的国际关系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日本侵略势力在远东的消失,英法等列强殖民势力在亚洲的削弱,远东成了战后迅速崛起的两个大国——美国和苏联激烈争夺的场所。象把欧洲分成西欧和东欧、分别成为美苏的势力范围一样,通过雅尔塔协定,美苏也划分了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然而,中国政治上的分裂状况使雅尔塔协定在中国的应用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这时,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智利外长瓦尔克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将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智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将有92%的产品被免除关税,而中国销往智利的近一半的产品也将实行零关税,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进…  相似文献   

8.
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会议和2019年马德里气候会议大体上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行动转向",转向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阶段。这是全球气候治理30多年"法制化"演进的历史性成果。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种"行动转向"。这种"行动转向"在全球层面上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机构的职责、功能与角色将随之变化,主要是要发挥好贯彻、监督、政治动员、搜集处理和公布各种信息等功能,同时还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转变成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发动机和总动员处;在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各国的核心任务和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主要是要切实履行好《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下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同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低碳发展)的"转型点"早日到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为宗旨,通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积极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气候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大公报>是享誉世界的中文报纸,它的言论对国内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国共两党都极其重视的舆论阵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雅尔塔协定>的公布严重损伤了<大公报>的民族感情,<大公报>对苏联从不满到抨击,并且否认共产党对东北主权的接收.这其中既有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欠理性的分析,还带有明显的阶级偏见.  相似文献   

10.
《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4日,正式生效的《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对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打击海盗与武装抢劫船舶活动造成重要影响。对于同样是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中国来说,国内学界未对《协定》进行专门分析与论述。本文就《协定》产生的背景、《协定》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盗行为”与“武装抢劫船舶”定义之异同、缔约国在《协定》中享受的权利与义务、《协定》的意义与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比,《美墨加协定》提高了对汽车和纺织品的原产地要求,协定规则涉及领域广且标准高,并加强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约束。《美墨加协定》一旦生效实施,将对中墨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将会抑制中国对墨汽车和纺织品出口贸易,并影响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宽领域和高标准规则将会约束中墨自贸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强化了墨西哥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位,从而阻碍中墨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在《美墨加协定》背景下,为了促进中墨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应采取五项对策:合理规避协定对原产地的高要求,拓宽中墨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加强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直接投资的引导,保障中国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借鉴《美墨加协定》的宽领域和高标准规则,努力提高中国自贸协定水平;尽早启动中国—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公平竞争,争取墨西哥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91年 12月27-29日 中国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和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宣布中国政府承认俄罗斯联邦政府及其取代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 1992年 3月5-10日 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兼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阿文访问中国,签署中俄《政府间经贸协定》,规定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  相似文献   

13.
日本高调推进“湄公河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6日,首届日本与湄公河地区五国外长会议在东京召开。日本公布了对湄公河地区总额4000万美元的经援计划,并与老挝、柬埔寨达成了投资协定。此前,日报《产经新闻》于新年第一天便在头版就此事进行预热报道。日本新一轮“湄公河外交”攻势高调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一个双赢互惠的安排,显示了双  相似文献   

15.
《奉俄协定》是苏联政府为了落实其在《中苏协定》中关于共管中东铁路权益,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集团所签订的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不仅开了苏联与中国地方当局订立协约的先河,同时对中苏关系乃至整个远东地区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奉直两个军阀集团之间的关系走向直接影响了奉苏交涉谈判进度和《奉俄协定》的签署,但该协定作为主权国与地方当局签订的协约有违于国际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苏双方在二战即将结束时为落实雅尔塔会议决议而签订的一项重要条约。条约构建了战后中苏关系发展的框架,同时,也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趋向,并对后来的中苏关系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江 《东北亚论坛》2019,28(5):64-80
卡托维兹一揽子计划是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之后,国际社会出台的第一份关键性气候安排。该计划包括了多个重要议定成果,但最为关键的仍是,其正式出台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这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式开启了《巴黎协定》法律规制的全面适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缔约方将面临新的法律挑战。为此,须高度重视《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马尔代夫新闻媒体踢爆美国正与马尔代夫谈判《驻军地位协定》。美马《驻军地位协定》谈判意在为美国在马尔代夫确立军事存在张目。美国之所以选择与马尔代夫谈判《驻军地位协定》主要因为:第一,确保对印度洋的控制;第二,平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所带来的冲击;第三,深化与马尔代夫的反恐合作;最后,为迪戈加西亚基地寻找“备胎”。关马谈判《驻军地位协定》对印度、中国乃至亚太局势均造成一定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竞争和博弈的愈发激烈,在美国的科技封锁和制裁之下,中国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备受掣肘,人工智能治理理论亟须进行重构。新加坡是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协定的先行者之一,自2020年以来陆续和5个国家完成了4个数字经济协定的谈判。同时,新加坡还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倡导者,通过对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中人工智能规则的梳理和先进发展经验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的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借鉴与启示。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中人工智能规则的共同目标可以概括为“搭建一个国际性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实现目标的方式是以《英国—新加坡数字经济协定》第8.61-R条为参照范本,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力量,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道德、可信、安全和负责任”地发展。对中国而言,今后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出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在国内层面,正处于研究制定中的《人工智能法》可以考虑采用“促进型立法”模式,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层面,应继续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进程,同时积极申请加入“人工智能全球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越南当局及史学界接二连三地散布奇谈怪论,说什么1954年中国“出卖越南人民的民族利益,……迫使越南签订了日内瓦协定”(越《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文章:《中国领导人在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的背叛》),“在日内瓦会议上,……就一项有利于中国和法国,不利于越南人民、老挝人民和柬埔寨人民的解决办法达成协议”,“日内瓦解决办法阻拦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埔三国人民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完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