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以审美方式表达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对道德情感的价值追求,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时代背景、国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文艺工作的对象、内容、载体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一些原有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需要我们创新,新的文艺阵地需要我们去占领,新的  相似文献   

2.
<正> 前一段时期,关于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或“半意识形态化”的观点,颇为流行。产生这类观点的一个“理论根据”,是认为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和审美特性不能统一。按这种理论,凡主张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者,必然否定文艺的审美特性,反之,只要强调文艺的审美特征,就应该而且必定要淡化乃至取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显然,这种理论宣  相似文献   

3.
影视文艺作品具有"温润心灵"的价值浸润优势,受众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播优势以及反映人民需求的价值体现优势。进入新时代,要发挥好影视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方向,以工匠精神打造文艺精品来支撑价值引领的内容构建,以政策导向刺激价值引领的内生动力,是新时代发挥影视文艺作品价值引领的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4.
艺术必然要有虚构,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不等于历史教科书;中国文艺有“寓教于乐”的悠久传统,但也并不排除健康的有审美价值的娱乐性强的作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描绘的:“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5.
李晓华  朱希祥 《求索》2008,(1):71-73
本文作者尝试将民俗视角和视野引入到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对文艺作品的内容、形式如何表现内容、民俗与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中心问题,从文艺民俗审美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文艺内容和主要表现对象是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核心,最能代表这种民族精神的则是民俗,而民俗又包括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生存方式与生活文化两重性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中新兴的文艺接受理论,着眼于探索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者(即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它特别强调读者、观众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意义。这与我们文艺社会学研究中重视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文艺的社会作用、社会影响等的旨趣几乎是一致的。对照我国传统文艺批评中那些只看重文艺作品本身的研究而置接受者于不顾的封闭的实情看,我们以为,强调文艺作品在传播中的社会作用、影响,开展对文艺接受美学的研究,已是我国文艺理论(评论)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迫切的课题,是促进文艺蓬勃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本文将试就加强文艺接受研究(侧重于我国现实)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倡导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使中国文艺发展面临一个更高层次、更加开放的新格局。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精神风貌是文艺最大的表现空间。提升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需要我们从文艺的社会存在、中国的发展新变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产生的影响力和广泛性,在以往的时代中都是未曾出现过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网络文艺作品时必须要遵循低碳美学原则,遵守具有人民性精神的马克思文艺观。首先,网络文艺作品同样承载了诸多的社会风貌和时代情绪的浮沉变迁,因此创作作品时必须要构建低碳的网络文艺价值观。其次,创作一部文艺作品时,不管是网络小说,还是网络电影或者电视,其核心都是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必须是要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灵魂人物,才能引起大众的共感性和尊崇性。最后,网络文艺创作者必须要建构真实完整的故事框架,尽管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但是其故事核心必须在建立在真实完整的现实空间之上,才能创作出具有可信性和审美性的低碳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9.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关于文艺批评的重要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是这样表述的: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10.
杨建生  吕在 《求索》2014,(8):130-136
文艺进入经济领域并转变为一种消费资源的过程与消费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人们在文艺消费的过程中同步获得了审美价值和经济消费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两种价值在消费实践中不断趋于融合。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将文艺审美活动与经济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日益糅合起来,不仅促进了文艺审美价值与经济消费价值的日趋融合,而且重构了当代审美价值标准,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为此,必须不断创造并运用新技术,最大化地将文艺消费资源纳入到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努力运用最新技术去转化传统文艺资源,积极探索语言精神文化消费向视像精神文化消费全面渗透的路径,致力于打造促进两种价值相融合的文艺表演平台,不断开拓电子化语言的文艺消费新渠道。  相似文献   

11.
《新星》、《夜与昼》以电视剧及文学样式闯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牵动着亿万文艺接受者的心。关于这两部作品本身的艺术效应等方面已有大量文学评论论及。本文将从文艺社会学角度探讨社会各层次群众接受这个作品的心理反馈,从而探测当前读者、观众的审美兴趣和追求是什么?他们希望从反映改革生活的文艺作品中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是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近年来讨论尤为热烈。有人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意识形态本性”论;有人强调文艺的审美性,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有人从艺术生产实践看问题,提出“艺术生产”论;也有人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问题,提出“艺术掌握”论,等等。这些论断各有侧重,多有新意,给人启迪。而今年年初郝孚逸先生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论,则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即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作了概括,提纲挈  相似文献   

13.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坚持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的辩证统一,坚持领导标准、群众标准、专家标准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喉舌"使命与艺术因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满足功能与引领使命等文艺作品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提高文艺作品质量,提升文艺工作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精品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涵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坚持人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5.
《思想工作》2007,(10):4-4
一、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艺工作的重要职责。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蒋继华 《人民论坛》2020,(12):160-161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精品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涵养文化自信的载体和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坚持人民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7.
张彩云  钟璞 《求索》2012,(3):211-212
文艺作为人类对世界存在意识反映的发生学原理,与文化人类学须从文学艺术中寻找人类文化质素决定了文学艺术与文化人类学的内在联系,也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概念梳理和范畴界定的学理建构资源。因此,只有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性质来解读乡土文艺,才能界定乡土文艺的特质并呈现乡土文艺的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审美形态,这在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发掘乡土文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与审美价值,如何传承与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艺要创新发展,必须找到源头活水——文艺自信,这份自信不是自大、自夸、自负和自傲,而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信念力量。在文艺自信的感召下,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艺作品的应有之义。树立文艺自信需要与时俱进的创作眼光,同时也需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文艺原创力是文艺创新的核心问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文艺原创力并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整体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支点。文艺原创力具有丰富的时代内蕴:是对文艺内在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文艺作品的创新设计,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的独特运用,是对社会需求的主动顺应。提升文艺原创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实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提升文艺原创力应该从五个方面下功夫: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扎根生活寻找创作灵感,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创新文艺工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民论坛》2015,(10):31
1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当下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对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不足。文艺创作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2文艺内容: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文艺界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却并不多。很多文艺作品或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