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心馨 《今日浙江》2014,(19):52-53
正《今日浙江》今年第16期刊发了浙江省省长李强的署名文章:《加快打造全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文中提出,要推动制造模式创新。李强举例说,德国工业4.0其实质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服务型、网络型制造。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变和升级的既定方略。笔者采访了德国工业界,独家对话《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的两位起草者——德国信息技  相似文献   

2.
实干精神不仅可以成就个人伟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德国制造的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正是德国人实干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正是德国人的实干精神成就了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在"工业4.0战略"的实施中,德国人的实干精神仍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在要谈的"西藏问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西藏问题"的前期是英国制造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开路先锋;后期是美国制造的,美国中情局在幕后主持。一、英国殖民势力继西班牙兴起后,向东方进行掠夺。英国东印度公司兼并了印度孟加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国制造"的衰落 "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停歇." 这句流行于英国18世纪的谚语,描述的是茶叶对英国国民生活的影响.下午四点,就是雷打不动的"下午茶"时间了.  相似文献   

5.
正地处欧洲中部、没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德国,却始终享有着世界制造强国的殊荣。虽然德国二战遭遇重创,但其在战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步入"经济奇迹"时期,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人的"实干精神"亦受到广泛推崇。德国在战争废墟中为何能够迅速崛起?德国人的"实干精神"、"工匠精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中国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  相似文献   

6.
正"To be or not to be"(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英国莎士比亚在几百年前提出的命题,似乎冥冥之中成为一道当今英国所必须要做出的选择题。面对"留欧"还是"脱欧"的历史抉择,英国人民选择了后者,这让本来充满债务危机、"恐袭"阴云以及难民困境的欧洲陷入了更为扑朔迷离的险境,也在某种程度上给欧洲上了一课,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带来了难得的力量重组和外交空间;与此同时,英国失去了欧盟,像似一个"无头的苍蝇",其长期以来所扮演  相似文献   

7.
"正能量"源于英国心理学家查得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他将人体比作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充满活力,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事都是正能量,它含义已上升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当正能量能持久稳定地制造并储备起  相似文献   

8.
何必 《人民公安》2006,(24):9-9
"小姐"的安全问题不只是她个人的事,因为一个"小姐"背后,注定连带着N个男性。一旦艾滋病通过"小姐-嫖客-妻子"这样的性关系链条形成扩散之势,整个民族就会遭遇巨大打击,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的一个女友嫁给了一个英国佬。今年世界杯足球赛时,英国佬要去德国为英格兰队加油,却不  相似文献   

9.
"工业4.0"是德国高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战略蕴育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大环境,体现了以制造业为产业体系基础的战略导向,以更高标准塑造高效有序优质市场、优化制造企业发展环境,是一种集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系统创新于一体的生产服务全过程创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如发展环境不佳、核心技术缺失、企业生产设计能力差等进行分析,并探究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我国应积极优化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推动科技型制造类大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附加价值大的智能制造企业体系;提升制造企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文化产业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工业"的学院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7,(11)
正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三分之二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食物配给有学问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200  相似文献   

12.
英国保卫战1940年8月9日,德国为实施渡海作战的“海狮计划”,首先发动对英国的空中打击,轮番轰炸美国首都伦敦、军事基地和工业中心。英国人民坚持抗敌斗争。8月24日,英国派遣间架飞机对柏林进行了首次轰炸,这对德国法西斯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图为丘吉尔视察被德军轰炸后的教堂。德意日11940年9月27日,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政府的代表,在德国柏林签定了二三国同盟条约。这使来自东西方的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军事、政治结盟的形式捆在一辆战车上,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为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定三国条约。德国入侵前苏联1941年6月22…  相似文献   

13.
英国科学家曾于1941年夏向丘吉尔首相提出警告,称“有充分理由认为,德国人在战争结束前有可能制造出原子弹”。英美领导人知道,在这个令人恐惧的领域,任何落后都会招致致命危险。1942年底,罗斯福总统下令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原子实验室,科学家们立刻投入日以继夜的研发工作,盟军间谍也在德国境内拼命搜集有关情报。不过,虽然从各渠道发回的信息推断,德国同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似乎是抢先了一步,但却始终未得到有关他们已在制造原子弹的确切情报。直到1944年8月,秘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美国科学调查团随盟军进入巴黎后,才开始找到了一些蛛丝…  相似文献   

14.
"工业4.0"被看成是互联网全面进入生产制造系统的重要切入点,其以智能互联系统为主,采集特色化、个性化需求的数据,然后利用智能制造系统加工出个性化的产品。德国在实施"工业4.0"战略进程中,充分注重技术边界的延展与集成、渠道和供应链的强化、要素保障优先实施三个层面的协同推进。中国制造业以"工业4.0"为愿景的转型升级可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标准规划建设与实施、系统配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作用;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人才培育、资源利用、市场开放等产业政策安排,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6,(10)
正太仓因春申君在此设粮仓而得名,德国因制造业而世界闻名。江南小城与德国制造的邂逅催生了"中国德企之乡",而今夏世界第八家、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落户太仓,更标志着中德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德企缘何集聚太仓?德国中心为何花落太仓?中德合作给太仓带来了什么?正值初秋,啤酒飘香,本刊记者走进太仓,一探究竟。德企缘何集聚太仓解密要从斯坦姆博士说起。这位来自总部位于德国巴符州黑森林地区的克恩-里伯斯集团总裁,经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将智能制造作为构建新形势下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并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布局与实践探索,力图重塑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从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共同特点。无论是德国"工业4.0"战略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都是在突出本国技术优势与制造业特点的基础上,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8年,当有舆论说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时,“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5)
正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乘势而上的中国,如今在各地区、各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好找,好技工难求"的"技工荒"。各地职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9.
英国情报机关广泛使用暗杀手段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5年春,盟军占领了德国大部分领土后,发现了纳粹德国许多骇人听闻的行径,其中包括残害抓获的英国被派遣到德国战区的情报员等,这大大激怒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命  相似文献   

20.
财经速览     
《创造》2012,(2):55-55
【三一重工吃下德国"大象"】1月31日,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宣告共同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重工出资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德国普茨迈斯特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发、生产、销售建筑设备,尤其是混凝土泵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的"大象"牌混凝土泵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畅销全球,市场遍布110多个国家。三一重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