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话,不仅在实践上为人们大胆改革卸了包袱,壮了胆,而且在理论上深化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来唬人的,主要是这个问题。 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体改委领导同志最近在谈到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时指出: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有五个界限应该划清。如果划清了,我们的思想可以更解放一点,胆子可以更大一点,步子可以更快一点。 这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五条界限是:一、本来不是姓“社”的,或者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曾经采用过的一些作法,而我们却往往将共作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东西了,如平均主义、“大锅饭”。二、本来并不姓“资”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批判,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本来既不姓“资”又不姓“社”,属于中性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如股份…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有的同志把“解放思想”、“不搞争论”理解为改革开放中可以少讲或不讲姓“资”姓“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后,觉得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小平同志是处处捍卫社会主义的。在三卷中,他在开篇说明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最后一篇坚定宣告“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83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全书有100多处明确说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在“搞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显然,把小平同志“解放思想”,“不搞争论”理解为不问或少问姓“资”姓“社”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是邓小平同志科学的姓“资”姓“社” 观念呢?这是学习三卷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习三卷,正确地看待姓“资”姓“社”问题,就要在三卷中寻找一个如何区分“资”与“社”的思想体系,而不是着眼于只言片语,抓住其中几个简单的抽象结论作文章。对此,我认为至少应当从三个不同  相似文献   

4.
姓“资”姓“社”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对其如何认识关系着整个改革开放的全局。前一时期,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说“三资”企业是和平演变的温床,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姓“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改革开放以前,差不多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所搞的“贫穷的社会主义”,表面上姓“社”,实质上搞得社会主义没有多少吸引力、凝聚力,人们口头上唱“社会主义好”,心里却在嘀咕:“肚子没吃饱”。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用小平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本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理论上长期没有搞清而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困扰我们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提纲革领地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于,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他还就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  相似文献   

6.
2月10日,邓小平和杨尚昆视察中国与比利时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净化车间观看引进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作时,邓小平向身边人员发问:“你说这台设备是姓“资”呢,还是姓“社”?”身边人员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邓小平深思熟虑地说,这台设备原来是姓“资”的现在是姓“社”的。“社”可以变成为“资”,“资”可以变成为“社”。现在“资”和“社”的争论还没有完,这是个大的原则问题。我就要点“资”,为什么?因为“资”可以转变为“社”。邓小平关于姓“资”姓“社”谈话详情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刘炳瑛现在有一种议论,似乎搞市场经济就不要再讲姓“社”姓“资”问题了。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其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质的区别,才谈得上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有人说:“在姓社姓资问题上不搞争论就是不问姓社姓资,在发展经济中怎么干都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在姓社姓资问题上不搞争论决不是“不问姓社姓资”,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一,“不争论”是为了使人们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坚定不移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当前“左”的思想影响在一些人头脑中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思想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目标早已明确,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至今仍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姓“资”之分,因此没有必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其理论根据有二:一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因此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二是如果认为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那就很可能把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一些经济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的重要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所以成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主要思想障碍,原因固然很多,但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可谓是根本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这个问题的困扰。他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掌握这三条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排除“左”  相似文献   

12.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王力年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主要标准,应当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了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倾思潮,批驳了假扮成马克思主义的“左”的谬论。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现状,邓小平说:  相似文献   

14.
吴光祥 《世纪桥》2008,(21):15-18
<正>莫衷一是的姓"资"姓"社"之争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姓"资"姓"社"之争,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搞清楚。  相似文献   

15.
李绍来 《实事求是》2012,(1):109-112
民主有无姓“资”姓“社”之分?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提姓“资”姓“社”?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引起学界的热烈争论,本文对这些争论进行综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其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三条标准,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尺度,促进思想解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其实,姓"资"姓"社"是个老问题,它困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7.
国家体改委领导同志在谈到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时提出:当前有五个界限应该划清。如果划清了,我们的思想可以更解放一点,胆子可以更大一点,步子可以更快一点。这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五条界限是:一、本来不是姓“社”的,或者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曾经采用过的一些作法,而我们却往往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东西了。如平均主义、“大锅饭”。二、本来并不姓“资”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批判。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本来既不姓“资”,又不姓“社”,属于中性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放不大胆子,甩不开膀子,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不敢“冒”,归根结蒂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遭路。要害就是被姓“资”姓“社”的问题困扰。我们把这种诚惶诚恐、畏首畏尾、彷徨不前的症状确诊为“恐资病”。病已诊断,唯有对症下药。其一,解放思想。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形态,已经在世界上存在几百年的历史。它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  相似文献   

19.
对邓小平理论必须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这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要求。文章从坚持实事求是要不要读马列的书,改革开放要不要问是姓“社”还是姓“资”,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与市场是互斥还是互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不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的全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澄清了一些对邓小平理论的片面的或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鲜明地提出了反“左”的问题。围绕反“左”,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指出“左”是主要错误倾向。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二是指出“左”的严重危害,“左”在党的历史上造成可怕的恶果,现在同样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三是分析“左”的思想根源。“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现在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必须进一步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