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生活语言、歌谣、节日习俗、信仰、家庭礼节、祖先崇拜、饮食习惯等方面形成了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它有不少“台湾人之所以成为台湾人的东西”,带有浓郁的乡土性。如果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台湾本土的东西,又有不少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东西”,具有鲜明的历史承传性和民族性。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从闽南、粤东数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加之台湾光复初期又从大陆各地迁移大量人口,把中国大陆特别是闽南、粤东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融合,而形成了台湾…  相似文献   

2.
台湾开发史的学术研讨杨瑞荣前不久,由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与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学术研究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70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史、经济史、移民史、宗教和民间信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台湾早期开发的历史和发展。两...  相似文献   

3.
明代,漳州迁台姓氏目前已知最早见诸古谱文字记载的有杨、丘、卢三个姓。此时迁台姓氏大都零星分散。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台湾,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自发性、径直性等明显特点,为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漳州人迁徙台湾有过4次高潮。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1):45-46
<正>秋意深深,古韵浓浓。北京迎来了两场重要的闽南涉台活动——《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暨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座谈会和"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9月29日,由全国台联、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党组书记梁国扬以及中组部、国台办、商务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嘉宾共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5.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6.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积淀丰厚的八闽文化,随着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疗台湾的养份,熔铸成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和近年来异彩纷呈的闽台文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音与南管、梦剧与歌仔戏、高甲戏与九甲戏。尽管现在她们的名称各异,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她们“血管”里流的是同样的“血”。她们亲同姐妹,手足情同。她们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也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南音与南管南音也称南管、弘管、南曲、南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较丰富、较完整的一个大乐…  相似文献   

7.
章文 《政协天地》2008,(9):24-25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楚,下续台湾、海外,鲜明地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闽南人亲情、乡情相连,是永远分不开的情谊;地缘、血缘相亲,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闽南文化,是"闽台一家"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8.
闽南与台湾,一衣带水,许多戏曲文艺品种同出一辙。丰富的八闽文化随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了台岛的养分,融铸成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戏曲文化,并影响着台湾艺术的发展,培植了台湾同胞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南音与南管 南音系古代中原一大乐种,随晋人南渡而扎根于闽南大地,并吸收了宋元南戏、昆腔、弋阳腔的雅韵,融闽南民间音乐为一体,形成词曲清丽、旋律柔  相似文献   

9.
闽台农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犁、锄、镰等工具。1628-1631年间,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饥民数万人至台湾,这是福建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台湾移民。在这一过程中,牛耕等技术被带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师驱逐了荷兰殖民统治者。在郑氏治台的20多年时间中,不但招徕大批福建移民住台耕作,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并把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原著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湾原著民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相同的文化基因,给闽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依托先天优势,2014年以来,闽台在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接。 《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 2014年9月29日,在《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发布会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他要“吐吐苦水”。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2.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双一《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是近年来台湾文学研究中颇有深度的著作。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只有以闽台文化为基点来考察闽台文学中的地缘、史缘和血缘关系,才能发现二者生生不息的血脉联系。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或许会有阴晴圆缺, 闽台文学作为心灵的写照,往往可以充当生动的触角,去探测闽台历史、文化背后的深邃世界。作者利用整合的观念,将因为历史原因而分流的闽台文学整合起来思考,考察其共同的母体文化传统存在的同源性和异质性,加强对闽台文学的整体性宏观考察和论…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同治年间,诗钟传人台湾,各地社团纷起,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日据中期,诗钟在台湾重新兴起,它与击钵吟一起,相互促进,互为推助,形成了台湾古典诗社的第二次发展高潮;1949年前后,一大批大陆诗人特别是闽地钟手相继渡台,又为台湾古典诗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对台湾古典诗社三次发展高潮的考察中可以看到,诗钟作为一种文体在台湾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隶属泉州府管辖。台湾人口中闽南籍的占到近80%,而在闽南籍的人群中,95%的人祖籍在泉州地区。在台湾,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几乎是通用的语言。从台湾大选或其他集会上可以看到,演讲者在用普通话演讲过程中,经常夹杂闽南话,以此提高语气语调,可见闽南话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琼如 《台声》2003,(12):35-37
闽南乡亲遍布全世界,近8成台胞祖籍地为闽南。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中广受喜爱。闽南语歌曲,是“土歌”,是“乡音”,它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如今二三十岁以上的台湾人,多少人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大的。“土歌”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理想,“土歌”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而在海峡两岸、在海内外闽南文化交流中,多少台湾人又是凭借闽南语歌曲这一“乡音”,去寻得同根、同宗、同源亲情的。闽南语歌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上的维系,一种文化上割不断…  相似文献   

17.
许多台湾人都误认为孙中山是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其实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就同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只身三次到台湾,在那里留下了革命的踪影,现在的“逸仙公园”即“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就是由孙中山先生第二次赴台时居住过的“梅屋敷”旅馆改建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对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福建的厦、漳、泉地区,统称闽南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居民,晋唐时期以来一部分是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而且偏安于东南一隅,历史上国内重大的变迁,在这里影响相对较小,这就使得来自中原的河洛文化,在这里得到比较好的保  相似文献   

20.
台湾过唐山     
《台声》2016,(8)
正来到漳州半年多,作为一个闽南移垦到台湾黄姓家族的第30代后裔,闽南厦漳泉与台湾的风土人情多么的相似,漫游在祖先居住千年的八闽大地,发现在泉州、厦门、漳州都有与我在台湾莺歌家乡一模一样的地名——黄厝,当然住的都是与我血肉相连的黄氏乡亲。在乾隆年间对台海禁开放后,我们是整个家族移居到台湾北部。有偏绿营的小学同学主张台湾人是有"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