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尧 《台声》2005,(10):24-24
陈水扁日前在“过境”美国时表示,“愿意邀请对岸领导人不限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双方握手和解,理性对话,共同开启两岸机会之窗”。对这一番听上去很“美”的陈词滥调,民进党当局自诩为释放“善意”,岛内泛蓝政党却直言“这不过是空话、虚弹而已”。有媒体指出:陈水扁所高喊的“不设前提”就是预设前提。他预设的前提,当然是分裂与“台独”的前提。在当前两岸对话与谈判问题上,祖国大陆明确表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是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也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杨毅周 《台声》2001,(9):1-1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后,推行了一条“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对岛内,以所谓“本土化”为名,大搞“文化台独”,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试图制造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对外,疯狂购买军火,加强“台独”外交,以强化对抗大陆的实力;在两岸关系上,否认两岸两会的“九二共识”,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继续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继续拖延、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事实表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所走的,实际上继承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其最终目的就是试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 一年多来,台湾当局所推行的这条李登辉路线给台湾的老…  相似文献   

4.
沙蓬 《台声》2000,(6):14-15
在为期两天的深圳“反台独 ,促统一”研讨会上 ,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和各届人士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场面之热烈 ,情景之感人 ,正应了那句话———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以下是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辑录。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辛旗 :最近一个时期 ,台湾新领导人放话要用老庄哲学处理两岸关系。还是不要用老庄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潜在可能性”来解决问题。什么是“潜在可能性” ?是企图通过“一种程序”来走向独立吗 ?我想两岸关系的发展 ,只有一种选择———孔孟之道的选择———“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  相似文献   

5.
沙蓬 《台声》2000,(6):6-7
时间 :2000年4月27日地点 :深圳蛇口南海酒店问 :大陆对陈水扁提出的政策是“听其言 ,观其行” ,陈水扁已当选一个多月 ,大陆对他一个月来的言行有什么评价 ?大陆对陈水扁的观察期是以“5·20”为止 ,如果是 ,之后会有什么动作 ?如果不是 ,观察期要有多长 ?答 :我们注意到有的人讲了很多和缓的字眼 ,如“和平”、“善意”、“和谐” ,但是 ,如果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不承认一个中国 ,那我们看来结果就不是和平 ,而是灾难 ;不是和谐 ,而是冲突 ;不是善意 ,而是敌意。1949年以来 ,两岸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是有共识的 ;1…  相似文献   

6.
张克辉 《台声》2000,(6):4-4
今年3月 ,台湾地区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由于这位新领导人众所周知的政治背景 ,使海峡两岸的关系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台湾向何处去 ?海峡两岸能否保持和平与稳定 ?成为海内外中国人十分忧心的问题。这些年来 ,李登辉用尽权谋推行分裂祖国的“两国论” ,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 ,引起了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 ,也引起了台湾岛内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严重不安 ,这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岛内分裂势力一手造成的。现在李登辉身败名裂地下台了 ,其分裂祖国的行径也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是把两岸关系引向缓和与发展的新时期 ,最…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抛出图谋分裂祖国的“两国论”,彻底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再一次打破了台湾海峡和平安定的局面。李登辉的分裂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同声谴责。然而,李登辉却诡称他提出“两国论”是“为了反映民意”;台湾当局“陆委会”发布的《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竟也妄称“特殊两国论”“充分反映了”2200万台湾人民的“心声”。事实果真如此吗?台湾主流民意: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让我们看看岛内的民意究竟是什么。就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不久,台湾空中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3.57%的受访者相…  相似文献   

8.
<正>李登辉这一堆新言论既有对宏观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判断,也有其捞取政治利益的微观考量。1月29日和31日,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分別接受台湾《壹周刊》和TVBS的专访。他在两次访谈中提出的新言论,尤其是否认曾主张“台独”,否认“台独”路线,甚至主张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的言论震撼台湾政坛,引起“台独”分子的恐慌和各方不同的解读。纵观李登辉85岁的人生,其人善变为各界所公认。此次,他本人清楚表明,不是他李登辉善变,而是必须配合社会的变化。在李登辉眼里,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变了?到底要做怎样的配合?笔者认为,这是其所炮制的新言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1996年5月20日,踌躇满志的李登辉先生发表就职演说称,在未来的四年里,他要推动统一,不搞“台独”,要到祖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中国人帮中国人”。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检视台湾当局的言与行,不难看出李登辉推动统一的虚实真假。在两岸关系上,李登辉一直咬紧牙关,不提“一个中国”,拒绝“三通”;“和平之旅”尚未开动,但是对前进中的两岸经贸交流却猛踩“刹车”。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公开推翻自己过去的说法,宣布要检讨“亚太营运中心以大陆为腹地的想法”。9月14日,李登辉又声称中共企图“以商为政”、“以民逼官”,因…  相似文献   

10.
台声 《台声》2005,(5):33-33
连战自大陆“和平之旅”返回台湾后,台湾媒体4日纷纷报道连战此行带给台湾的变化,认为此行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并显示了台湾渴望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中国时报》社论《连战的大陆行为两岸关系改变些什么?》表示,任何有前瞻视野的人,大概都会肯定,两岸关系经过了这“八天七夜”之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社论说,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连战此行确实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此时此刻的两岸氛围,是和平、交流的倡议此起彼落,这个氛围的转变,正是从连战踏进大陆之际开始的。社论认为,连战此行也测试出了台湾目前的主流民意,就是渴望两岸和平。台湾当…  相似文献   

11.
台湾领导人曾表示要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谈判的“议题” ,如今却又把一个中国原则说成是“未来的问题”。用“未来”的提法 ,间接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性、现实性、法理性。他的上述种种言论 ,不但没有对一个中国的原则作出明确承诺 ,反而表明了他对“台独”主张的坚持。在两岸关系处于关键时刻的今天 ,这一讲话明显无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 ,也无法促使两岸关系从“山重水复”发展到“柳暗花明”。台湾领导人的这一讲话理所当然地引起海峡两岸人民的极大疑虑。中国政府早已声明 ,只要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回避无助于解…  相似文献   

12.
兰沁 《台声》2002,(8):1-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通”再度成为两岸热点话题。台湾在野党及工商界多个“三通”经贸团相继参访大陆,掀起了又一轮推动两岸“三通”的热潮。7月5日,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台湾两个访问团时表示,“只要把‘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钱副总理充满善意、诚意和务实的讲话,得到了岛内工商界和舆论界的热烈响应。令人遗憾的是,7月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回应却说,如果将两岸“三通”看成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是预设前提、条件、泛政治化,是不可以的”。再次拒绝了大陆…  相似文献   

13.
《台声》1999,(12)
本刊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猎赈灾的名义,应李登辉的邀请到台湾访问,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发表严正声明,对李登辉趁台湾这次大地震的机会搞“地震外交”,勾结日本反华势力企图破坏两岸和谐,表达强烈的抗议。声明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之际,大陆人民基于两岸同为中国人的血浓于水的情感,立即自动自发捐献,官方也表达捐款之意,结果为当局所拒绝。但对石原这样军国主义的政治人物却是由台湾最高领导人出面邀请,不能不使人质疑李登辉的居心。“统联”认为,李登辉勾结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破坏亚洲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踵而来,先后率领本党的庞大访问团前来大陆,进行“和平之旅”和“搭桥之旅”。连战和宋楚瑜在访问中都坚持“九二共识”, 主张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连战、宋楚瑜以“和平双赢”为宗旨的大陆之行也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符合当前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得到岛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众多好评。这次相继访问大陆的国民党、亲民党,它们因为政治理念相同而  相似文献   

15.
杨毅周 《台声》2000,(6):19-20
近期 ,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就采取“以柔克刚”的战术 ,摆出了一副十分柔软的身段 ,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做了一些“令人动容”的事。但在对待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 ,他却表示说“一个中国”作为原则是不能接受的 ,但作为议题则可以谈一谈。岛内和海外也有一些人附和 ,说双方可以“各让一步” ,以求得共识。但我们认为 ,“一个中国”只能作为原则 ,而不可能成为谈判的议题。一个中国 ,就像一个美国一样 ,都是现实的存在 ,本来无须刻意去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就像我们无须去谈一个美国原则一样。但是 ,中国政府必须提出并特别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主…  相似文献   

16.
和谐发展     
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主席以及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这是56年来,国民党领导人第一次来访大陆,也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这次被称为“和平之旅”的来访,是国共两  相似文献   

17.
仇佩芬 《台声》2004,(6):10-11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首度表示,将认真考虑制订“统一法”。曾在今年三月撰文阐述“统一法”概念的上海东亚所所长章念驰表示,当台湾以修宪落实“法理台独”之际,大陆己警觉到将统一落实为法律的重要性,必须以立法明订统一的定义和阶段,甚至订出和平及非和平的统一手段。 章念驰说,对于温家宝肯定制订“统一法”的主张,他并不意外  相似文献   

18.
1月29日和31日,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分别接受台湾&lt;壹周刊&gt;和TVBS的专访.他在两次访谈中提出的新言论,尤其是否认曾主张“台独“,否认“台独“路线,甚至主张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的言论震撼台湾政坛,引起“台独“分子的恐慌和各方不同的解读.纵观李登辉85岁的人生,其人善变为各界所公认.此次,他本人清楚表明,不是他李登辉善变,而是必须配合社会的变化.在李登辉眼里,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变了?到底要做怎样的配合?笔者认为,这是其所炮制的新言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台湾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但却不愿就—个中国原则这一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作出正面回应。继李登辉“两国论”强烈冲击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意欲将两岸关系带向何方?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关切。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不是国共两党的历史旧帐,而是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不被分割的问题,台湾当局的更迭,并不能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十年来,李登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秋天,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姚同发所长来我所访问,他谈到岛内“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其一是企图割裂两岸文化渊源,为此,他表示要赴岛内作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来批驳“台独”宣扬的种种谬论。承蒙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襄助,他的研究计划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