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久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 委员会”公布“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舍弃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代之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的”通用拼音“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草案一出,即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舆论指责台湾新当局倒行逆施,指出中华文化的根是无论如何也斩不断的。 汉语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使用罗马字母的拼音系统,汉语拼音于 1958年由祖国大陆推行,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并已获得国际ISO认证,目前全球有15亿人口熟悉汉语拼音。“通用拼音”为近年由台湾学者依照汉语拼音研发而来…  相似文献   

2.
林寒生 《台声》2002,(11):13-14
台湾当局“行政院”已于10月中旬悄悄通过采用“通用拼音”案。在此之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曾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在全委27人仅有13人出席、2人提前退席与主席不投票的异常情况下,以10票对0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采用通用拼音系统,客家话系统也采用此系统。通过该案后,“行政院”还提出:采用“通用拼音”的县市可以得到“政府”补助。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实用价值方面考察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它是几百年来汉语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总结。多年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汉…  相似文献   

3.
叶炳昌 《台声》2001,(2):13-13
日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并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同时,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成“国语”,以代替普通话。这一倒行逆施的草案甫一出台,便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指责台湾新当局这种有悖民意的做法是愚蠢行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针对台湾新当局这种企图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文化的血脉关系的拙劣表演,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及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候选人上台执政后,国民党籍的台北“市长”马英九顿处于民进党“绿色执政”县市的“重重包围”之中,不和谐的争议渐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争议已久的中文英译系统。民进党执政县市以推动“本土化”为借口,要推行“通用拼音”,而台北市政府支持采用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 过去台湾使用泛称的“罗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了一则令人莞尔的报道,说是不用多长的时间,台湾的爷爷和孙子英文的姓就不同了。原因是爷爷姓用的是汉语拼音,而孙子的姓用的是通用拼音,两者的拼法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据说就连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个人资料将来在资料库里面也可能查不到。 细看一下媒体的报道才得知,原来在台湾吵嚷了数年的中文译音系统的争议,7月10日有  相似文献   

6.
北京在2008年主办奥运,最不高兴的恐怕是通用拼音的倡议者。主办奥运让中国门户大开,未来七年,全世界都会把目光放在中国,也会更主动了解中国。中国显然不会为了办奥运去修改汉语拼音使其适合“外国人发音”。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懂不懂华语,了解汉语拼音的人都会大幅增加,最起码连不懂华语的人也会懂得汉语拼音中较为特别的符号如X、Q等大概该怎么发音。通用拼音的倡议者反对汉语拼音的理由,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1):66-67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华经中 《台声》2006,(8):91-91
由于陈水扁近年来任人唯亲,再加上“外交”空间日益萎缩,压力倍增,台湾的“外交官”们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日子实在不好过”。据岛内媒体近日报道,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台湾“外交部”就对十余名高级“外交官”进行了职务调整与变动。台“外交部政务次长”高英茂、“常务次长”黄泷元相继被外放至欧洲。另外,台“外交部”还将对多位“外交代表”进行职务调整。由于此次调整幅度过大,再加上政治任命的比率偏高,台湾许多“外交代表”都对前途感到惶恐。在台湾目前的“宪政”体制中,“外交权”一直由“总统”亲自掌管。近年来,陈水扁…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由于近40年的隔绝,汉语使用形成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给汉语的学习与使用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也对汉语传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混乱。显而易见的差别是汉语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不同,汉语拼音拉丁字母化与旧体注音的各异,以及排字上的差别。但是,这些差别并不影响口头交流。因为大陆有些报刊仍然采用繁体字的印刷,加上拼音、注音的实用性在两岸都很有限,特别是英文阅读习惯以及电视字幕从左到右横排的冲击。然而,若是深入到语言的肌体,对这个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词语进行分析使用时,就不难发现两岸的差异颇多。本文拟对几种带有普遍性的差异加以探  相似文献   

10.
论现行拼音读物的注音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拼音读物的注音许多没有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规范处理,引起一些混乱现象,本文列举出“分词连写”、“字母大小写”、“声调标注”以及“计算机自动标注拼音(多音字注音)”等问题,认为造成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字本位”思想的影响、汉语拼音拼写规范意识的缺乏、现有规则贯彻执行不力、相关规则不够完善等。提出了强调“词语”单位概念、进一步加强规范意识、加大力度贯彻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肃清混乱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舆论界总喜欢把2300万台湾人民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并以此来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这个划分法很不正确。所谓“本省人”、大陆人(即所谓“外省人”),除了百分之二台湾原住民外,其他都是汉族,论起血缘、文字、语言、宗教信仰,都是一样同源同根。不同的只是来台湾时间的早晚而已。不少外国学者还有台湾当局都以为“本省人”就是主张“台独”派,有分离的倾向,大陆省籍就主张统一。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很多“本省人”同胞也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2.
希望台湾早日采认大陆学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承铎 《台声》2001,(1):12-13
日前,台湾“教育部长”曾志朗面对媒体专访时,除了重申支持采用汉语拼音之外,针对记者问到是否认为开放采认大陆学历时机已经成熟时表示:现在已经成熟到必须好好面对的时候了。已有台湾学生可以到大陆北京大学上学,之后再到美国耶鲁大学念完书,然后回来问“教育部”承认不承认,承认哪一个?这会变成一个可笑的问题。现在台湾学生到大陆来上学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这些年从台湾到大陆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人已经毕业,有的就快要毕业了,这些人除了留在大陆工作外,有的还会选择前往国外拿学历,然后回去让台湾承认,到头来还是必须得承认。绕了…  相似文献   

13.
聋哑孩子由于听觉语言障碍,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音符,面对各种的拼读规律,他们束手无策。作为特教启蒙老师,如何带领聋哑孩子轻松愉快地走过这一段拼音之路,尽快掌握拼音的认读方法呢?舞蹈、绘画就是聋哑孩子学习拼音的向导,是开启拼音之门的钥匙。 1读准字音 汉语拼音有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每个拼音的读法不同,没什么规律和诀窍。对聋哑孩子来说都是靠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把舞蹈绘画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7,(11):36-36
政协协商文字改革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协商。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后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确定文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汉字改革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汉语拼音的字母形式则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人     
徐南铁 《同舟共进》2013,(11):76-77
台湾的人也是黄皮肤、黑眼睛,说起话来也和我们一样,并不像我们某些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嗲声嗲气、扭捏作态。但在宝岛又分明让我感到台湾人的某些不同,这些不同让人生发出关于“人”的深深思考。关于台湾的人,最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台湾的“志工”。一天参观历史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老者风度翩翩,头发花白,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红色马甲,脖子上挂着工作牌。他说得很详细,很流畅,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都能给出恰当的解答。在大陆看惯了年轻姑娘当讲解员,我以为他是馆里的资深工作人员,甚至是馆长一级的人物,专门为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文化人解说的。  相似文献   

17.
丁宇 《两岸关系》2012,(2):63-64
如果台湾朋友告诉你他很“窝心”,你千万不要误会他现在心情郁闷。“窝心”在大陆是“郁闷”的意思,在台湾则表示“贴心、温暖”。类似不同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台湾称花生为“土豆”,称软件为“软体”……  相似文献   

18.
继1996年主编的《台湾历史纲要》之后,陈孔立先生的又一部与台湾有关的新作《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近日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6万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台湾历史”,共选了13篇文章;第二部分为“关于当代两岸关系”,共选了11篇文章;另有二篇附录。这里想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台湾历史”部分。如果说三年前出版的《台湾历史纲要》只是如实地记载历史的事实,正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不同观点进行批评的话,那末,《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则主要是针对台湾方面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提出商榷的。这是本书的最…  相似文献   

19.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20.
与台湾集集小镇的蓦然聚首,可以说完全是一次充满意外惊喜的不期而遇。当我在2010年2月采访完台湾1999年“9·21大地震”原爆点和地震倾斜屋欲返回台北的时候,车子行至南投时竞偏离大道误拐进一个岔路口,正在我们急急寻着路标要冲出重围走上那康庄正道时,突然间就闯进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朴小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