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印尼是亚州农业大国之一。六十年代中期印尼总统苏哈托执政后,吸取了前任的教训,重新评价农业及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新规划农业发展。从1969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以来,都把农业作为发展重点。为了发展农业,印尼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成为推动生产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1974年,苏哈托发布总统令,创设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2.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3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2.3%。70年代以来,印尼不仅工矿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的进步也十分引人注目。1970-80年,印尼农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1981─88年为3.7%,1989─93年也超过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印尼农业发展的成就在印尼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3.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尼最大的就业场所,农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66.3%,1980年为57.4%,1993年为50.6%。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将是印尼各经济部门中最多的。 农业还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60年它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1970年占47.2%,1980年为25.7%,1995年降到了17.2%。尽管比例不断下降,农业仍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三大国内生产总值来源。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以来,1970至1979年期间,印尼农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比同期其它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低(泰国为5.4%、菲律宾4.9%、马来西亚为5.0%),但比印尼六十年代农业生产2.7%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得多,印尼农业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的主要是印尼政府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及农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发展较快。本文拟对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农业经济合作以及未来在农业方面的贸易和合作前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石油工业是印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七十年代印尼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外汇收入,石油收入约占出口收入的70%和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于1982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使印尼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经济低速增长,发展前景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尼加紧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农业和矿业等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其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粮食作物部门,调整政策、生产速度和生产比例。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尼实行优先发展稻米生产的农业政策,逐年增加稻米种植业投资,使之成为农业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7.
除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是农业国家。战后,由于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在1960至1980年间,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75%降为58%,泰国从84%降为76%,菲律宾从61%降为45%,马来西亚从63%降为50%;同期,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54%降为26%,泰国从40%降为25%,菲律宾从26%降为23%,马来西亚从37%降为24%,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8%上升为9%,泰国从13%上升为20%,菲律宾从20%上升为26%,马来西亚从9%上升为23%。诚然,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趋下降,但是,农业目前仍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79年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菲律宾为58%,泰  相似文献   

8.
张洁 《东南亚》2006,(1):48-52
中国与印尼同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两国的农业发展各有特点,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性正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前提。尽管历史上两国关系曾一度陷入低谷,但进入21世纪,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各个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展开,两国关系发展到历  相似文献   

9.
印度成为WTO创始成员国后 ,把农业已纳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面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和机遇 ,坚定农业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道路 ,决不损害农业利益 ,不必降低对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补贴 ,有弹性地执行知识产权协议。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 ,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 ,充分利用WTO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 ,在决策和行动时 ,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决不能为了农业的出口而降低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一定要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0.
前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印尼经济异常迅速发展的十年。虽然要取得持续的、稳步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变印尼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得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印尼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显然已经加快了。要文拟大体描述对印尼将要走的资本主义道路起影响作用的一些主要因素。印尼的政治领袖和经济计划制订者们十分懂得他们所不喜欢的是什么。印尼不会变  相似文献   

11.
One focu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CSA).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invest in scaling these to have wider impact. Ineffective targeting stymies CSA’s contribution to poverty reduction by excluding many of the poor and/or including those for whom agriculture is not a pathway out of poverty. This viewpoint proposes the need to recognise differentiated livelihood pathways with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linked to farmers’ differential capacity to engage in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A farmer and livelihoods typology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improved targeting of CSA and to identifying where alternative interventions, such as social protection, are more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业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劳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这些组织对农户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加速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东北农业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制定发展区域性农业组织的对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是承接农业与工业的纽带,更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也是国民经济腾飞的"羽翼"。文章以东南亚农产品加工业最发达的泰国为例,探讨了该国农产品加工业欣欣向荣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使农业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典型国家。以往对日本农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央政策方面,本文以日本Oita市为个案,详细解读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及发展绩效,并在总结Oita市农业政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得出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大多非洲国家是基于小农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国家,但近30年来中非农业发展成就迥异。影响中非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文化背景;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农业发展战略、政策和执行能力;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系统;外部学习机制和外部支持状况。中国农业发展在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扩散体系等方面,值得非洲国家借鉴。在未来中非农业合作层面,中国应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农业研究与推广支持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洲农业发展领域的投资;探索中-西-非三方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10多年来,泰国有机农业蓬勃发展,不仅在国内外拥有了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机农产品,还在有机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了新突破。这与近年来泰国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分析泰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并从政策的视角分析该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经验,为我国在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西伯利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西伯利亚农业指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全俄水平。因此,对于西伯利亚农业而言,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而实现这个农业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三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增长速度较快、农业种植业结构多元化、农业架构比较合理等特点。东盟三国政府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早期主要是开拓土地耕种面积和土地改革,中期主要是推行绿色革命和促进农村农业企业的发展,近期注重持续农业的发展。东盟三国政府提供较为完善的农业信贷机制也是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但必须承认,与东北振兴计划、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相比.  相似文献   

20.
东北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分散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对接能力差、项目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应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加以调整 ,不断探索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以及优化布局、发展特色经济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发展外向型农业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结合起来 ,从而切实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