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18日至2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辛格总理此访被看作是让美国"重新发现印度"的一次旅行.辛格在美不仅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在安全、经济和能源等领域与美签订了十一项协议.印美关系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担任“加拿大亚太基金会”联合首席执行官的保罗.埃文斯在《国际杂志》2006年春季号发表了《加拿大对全球化中国的回应》一文。文章认为,中国发展向全球化的延伸,对加拿大及全球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这一观点与美国主流观点有一定的反差。因此如何在中加、中美和加美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1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演讲时说,美国政府将加快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呼吁巴、以双方面对现实,结束地区暴力冲突,达成和平协议.接着,美中东特使津尼和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斯·伯恩斯奔赴中东,开始对巴以争端新一轮的外交斡旋.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改变了今年年初对巴以冲突的"超脱"态度,中东和平进程或许将面临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5.
美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共产主义是20世纪的美国主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口号.它以通俗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有力地回击了敌对势力对美共的攻击和诬蔑,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冰"何时打破?--卡特访古与古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的邀请并经美国布什政府的批准,美国前总统卡特于2002年5月12~17日对古巴进行了为期6天的私人访问.这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访问古巴的最高级别的美国政界人士.卡特的这次访问对冰冻了43年的美古关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谢奕秋 《南风窗》2012,(22):7-7
最近三一、华为、中兴等中国"腕"级企业在美国连遭呛声。三一在美风电项目被停,沉没成本超2000万美元,华为、中兴则被美众院情报委贴上"异类"标签。美方的理由,均是对方"涉嫌"危害美国家安全。考虑到美国会曾阻止"迪拜港口世界"经营美国六大港口,而中海油、中铝在美、澳,华为在印度、加拿大也有类似遭遇,国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8.
9月11日,美国遭到国际恐怖主义突然袭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顿时变成"战场".布什总统立即宣布美进入"紧急战争状态",并呼吁世界各国与美--起向恐怖主义宣战.10月8日凌晨,经过近一个月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准备,美开始对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9·11"事件重创美国,并将对其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由于地缘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使得双方的关系复杂且易变.在冷战后双方的身份与地位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俄罗斯面对地位沉沦与美国侵入中亚的严酷现实,表现出了一种不解的中亚情缘.中亚国家则在美俄争夺中亚的角逐中做出了时而靠美,时而依俄的外交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共二十八大全力推进"权利法案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3日,美国共产党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二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约500名代表和来自美共青团的70多名成员及15个国家的20多名外国共产党来宾参加了大会,大会还宣读了其他一些国家共产党致大会的贺信.韦伯主席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大会选举了81人组成的新一届全国委员会,并选举韦伯续任主席.大会期间,代表们着重讨论并通过了题为"美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团结起来争取和平、民主、就业和平等"的新党纲草案,进一步深化了美共始于苏东剧变后的理论与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2.
时静 《当代世界》2021,(11):43-47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德美关系迅速回暖,逐步回归盟友"常态",成为跨大西洋合作重启的重要标志.德美关系的新变化反映出当前形势下两国对外战略的新考量,折射出德国国内政治演变的新态势.2021年9月,德国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正式开启"后默克尔时代",并由此翻开德国和欧洲政治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德美两国拉响了"后默克尔时代"关系调整变化的前奏,亦将对未来欧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朝框架协议评析——兼论美对朝鲜的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4.
査晓刚 《国际展望》2010,(6):108-112
<正>2010年10月21-22日,"为G20建立一个更加全球性、合作性的亚洲领导力"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主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芒克全球事务学院、美国斯坦利基金会、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等协办。来自中、美、加、澳、印、越、韩、印尼等国的外交官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五个议题。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经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自由党政府2002年2月公布了一份经济创新战略报告.首次承认,与美国相比,20年来加的经济发展日渐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节节下降.其实,媒体和学者对加经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早就议论纷纷、忧心忡忡.而政府却一直采取回避态度,甚至认为这些意见是危言耸听.所以,这个报告受到一些肯定,认为看到落后可能是振兴的先兆.有的人还认为报告把加同美国比是完全应该的,因为加与美国比邻,经济关系密切,加对美的严重依赖,两国竭力争夺人才和资金的关系等原因,如以别国作为参照的标准,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报告也引发了许多议论和批评.现将该报告列数的基本问题和公众的主要议论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79年建交到2018年经贸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40年变迁。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推波助澜,急于寻找竞争对手。特朗普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快了美对华示强的步伐,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者"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政府""全社会"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以来的艰难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从美国战略目标和实力匹配度、中美力量再平衡、两国相互依存度及大国关系等方面看,在构建新的力量平衡过程中,中美关系会有起伏和波动,但总体可控,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月下旬,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历史性暴风雪,在世界最冷首都中排名第二的加拿大渥太华出现极寒天气,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如此恶劣的天气却丝毫没有影响一个特殊代表团的脚步。该团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率领,团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四庭庭长罗东川、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美大局局长马辉等。中联部组派此团是向美国和加拿大各界介绍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  相似文献   

19.
杨晓春 《南风窗》2008,(22):95-95
阿拉斯加对于整个美国,也是真正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去过,这个州和美国本土隔着加拿大。俄国航海家在1741年发现了这块陆地,英国和西班牙随后也对此虎视眈眈,但最后俄、美由于地理位置上的近邻优势而在此安营扎寨。当时各国争夺这块高寒冻土的最主要原因是这里盛产海貂皮。经过几十年的捕尽杀绝,到19世纪中期,海貂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20.
得克萨斯州是面积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第二大州.这里曾以走出了布什父子总统而骄傲,也曾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在此遇刺而哀痛.从历史上看,这个州加入美国联邦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并由此引发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