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本文概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影响因素、合作模式、阶段划分、措施与途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存在着忽视欠发达地区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区域边缘经济合作研究、忽视合作机制和协调组织研究、忽视定量研究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要加强欠发达和区域边缘地区研究、加强对起重要推动作用因素的研究、加强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以及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试论家庭因素在犯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因素在违法犯罪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家庭成员关系障碍、家庭经济因素、家庭伦理道德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因素在犯罪中的作用,并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经济界对集群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视角看过去,却往往忽略了区域现有集群经济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集群经济是区域发展战略的起点,也将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终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就是当地经济集群的发展态势,与周边经济集群的相互经济联系,以及集群经济环境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毒品犯罪高发区,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失业和隐性失业困扰着当地居民,毒品犯罪往往成为一种就业补充路径。毒品犯罪高发地区的社会生产部门可分为合法部门与毒品部门,合法部门具有为毒品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的特征。在相对贫困背景下,政府应把毒品犯罪治理看作是解决就业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问题,从给予人们更为丰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权利,树立人本主义经济发展观,通过控制要素市场限制毒品部门的发展等方面开展治理。  相似文献   

5.
结构调整不到位是造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经济失速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必须在产业区域协同、产业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推进区域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做深做实。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联动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涉及区域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协调、城市群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协调。而这些方面的协调又应当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联动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边境虚空特指在国家边界线内侧一定范围内的复杂和过渡空间区域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景况,显现为实体存在和精神文化的整体削弱趋势,是一种区域性的发展态势描绘。从中观的区域层面观察,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的虚空态势表现为,人口外流,产业虚无,因公共服务缺乏等,使得我国西南陆地边境虚空隐忧日增,呈现出绝对虚空与相对虚空并存、显性虚空与隐性虚空同在、暂时虚空与永久虚空相连的发展态势。在现实中,西南陆地边境虚空受到客观环境、社会经济、国家格局和邻国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需要从制度构建、经济脱贫、意识转变等诸多层面形成治理思路,从而对该问题形成深入系统化认识,在满足边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旭红 《人民论坛》2012,(23):34-36
公共服务动机主要是指一种超越私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关乎更大政治组织利益,并能激励个体在适当时候做出相应行为的信念、价值和态度。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性别、教育、工作特征和组织环境等方面,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内隐性动机具体结构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的调节变量以及诸因素交互作用综合模型的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盛琳 《湖湘论坛》2008,21(1):63-65
制度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恰当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制度有区域资源配置的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制度、区域分工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区域的公共管理制度与区域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创新将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跨界合作供给公共服务的方式,公共服务外包在西方发达国家并非新鲜事物,在我们国家,却处于探索和推进时期。从目前情况看,除了制度、资质以及资产专用性等显性进入壁垒外,社会力量仍然面临诸多隐性进入壁垒,从合作网络的意义上看,公共服务外包的边界仍然比较封闭。隐性进入壁垒主要表现在准纵向一体化、选择"体制内"合作伙伴、自上而下培育社会组织、非竞争性的外包方式以及量身定做资质要求等七个方面。隐性进入壁垒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不能一概而论,但较高的隐性进入壁垒显然不利于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供给公共服务,应进一步研究隐性进入壁垒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权衡成本效应,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集会、广播、墙报、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外,还需注意发挥一些隐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使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统一起来,形成多种教育力量的整合。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搭筑隐性教育的平台,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是求真务实的必要途径.但由于利益差异和干部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研究中存在着上级领导与下级干部之间的"隐性博弈".在实践中,往往欲求真而不能得其"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求真的方法和谋略重视不够,缺乏研究,对在认识社会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大量存在的"隐性博弈"未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在调查研究中常常被作假的干部所蒙蔽.因此,"隐性博弈"是求真务实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忠建 《湖湘论坛》2007,20(5):37-39
目前我国区域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正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为环境优势,而环境不仅体现为由各种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各种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推进情况看,政府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主要在加快地方法规规章建设、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市场调控制度和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区域经济量的扩张、质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基于此,对于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多层次定性、定量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视为世界经济大国。过去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着重讨论美、日等国的经济,而并没有将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范畴看待,并不认为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因而我国经济则是在讨论区域经济的时候才被提到,属区域经济这一档次的,但现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时候,它们则将我国的经济同美、日等国的经济相提并论,我国已被视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世界经济大国,而不再将我国经济仅仅当作区域经济范畴来讨论。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但…  相似文献   

17.
台湾爆发“3·18”学运的一个深刻背景原因是近年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台湾经济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及劳动市场等方面。由于民间消费与投资增长乏力、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工业生产增幅小、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总体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造成台湾经济困境的原因,除了全球景气衰退与台湾自身结构性问题外,近年台湾经济还面临一些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一是区域经济整合潮流对台湾的冲击效应日益明显;二是台湾应对大陆经济转型发展乏力;三是经济振兴严重受困于政治因素。台湾突破经济困境的路径,关键在于要排除非经济性因素障碍,深化与大陆经济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大陆市场和区域整合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媒眼     
《群众》2013,(9):I0063-I0063
江苏应重视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论坛》杂志刊文: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要素流动、加强区域合作、引导区域竞争的政策制定执行中,重视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并运用空间经济规律以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采取“蚕食”策略消融省内区域边界,  相似文献   

19.
安徽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是经济、政治、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区域文化只有在与经济、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中才能走向繁荣.经济模式的发展对区域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繁荣区域文化的政治保证;教育则是繁荣区域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如果制定的目标考评体系没有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往往容易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具体考评指标的设计上,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