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凶杀案现场勘查中对凶杀案案犯自杀于现场的认定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进出的痕迹;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留下的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杀人凶器是否遗留在现场;现场物品有无增减或变动;现场是否反映杀人动因;死者死前的心理活动;凶手自杀与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有无矛盾;结合尸检分析,致命伤是否符合自己形成,自己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2.
侦破命案必须从现场勘查入手,其勘查的重点则是以尸体为中心,围绕发现尸体之地点、血迹之分布、遗留之痕迹、物证及周围之环境进行缜密勘查,及时发现且有效提取现场上的DNA检材及微量"易逝"生物检材,为"命案必破"提供科学依据,打牢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3.
现场勘查的任务是要查明与犯罪有关的情况,发现、提取犯罪分子遗留的痕迹、物证,查明事件的性质,以采取紧急的侦查措施。现场勘查结束以后,指挥员要召集所有侦察员和技术人员汇报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的情况,并根据所占有的第一手材料,对现场上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这是现场勘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实施专案侦查的开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心环  相似文献   

4.
由于刑事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技术化不断升级,作案手段狡猾多变,犯罪分子极力对现场进行伪装和破坏,造成犯罪直接证据越来越少,现场勘查也不易获得直接证据。这就要求在认真细致地勘查现场的同时,进行痕迹物证综合利用,把作案现场搜集到的一切痕迹物证和现场变化情况作为犯罪信息"资源",利用多种刑事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为侦查破案发挥多功能作用,通过一物多证、同痕多检、心理"痕迹"证明等手段,为侦查破案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利用痕迹物证的对应关系、远近关系、分离关系及犯罪心理"痕迹"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因素,达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都是犯罪现场。现场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主体现场的勘验检查。但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在主体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所以,在重视对主体现场勘查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关联现场的勘查,做到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并重,加强对关联现场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人员,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为查清犯罪事实,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而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勘验检查工作;物证鉴定是指具有鉴定权的鉴定机构内鉴定人员,受指派或接受委托,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或者判断的一种活动。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场勘查是物证鉴定的基础,物证鉴定是现场勘查的深化,现场勘查与物证鉴定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是做好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和侦查破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现场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现场保护的任务,掌握好现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察人员对犯罪地点和遗留有犯罪痕迹、物品的处所,进行勘验和检查,以及对犯罪地点周围知情群众调查访问(俗称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俗称临场讨论)的总称。因此,研究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心理,应包括犯罪现场实地勘查、犯罪现场访问和犯罪现场分析等三个主要活动中人员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现场心理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罪犯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场心理分析的对象是心理痕迹,对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将现场勘查所获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刑事检验报告、调查访问等侦查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能够更深刻地刻画犯罪的过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目的,为查明犯罪嫌疑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侦查途径。  相似文献   

10.
犯罪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任何犯罪现场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物质的相互转移,即只要犯罪活动发生,实施犯罪者必然会从现场带走或遗留某种物质。但在实际现场勘查中工作人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手印、足迹和工具痕迹的发现、提取上,对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以及利用很少,主要原因是对现场痕迹物证缺乏全面运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凶杀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迅猛,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也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工作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侦查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加强对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尤其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没有常规的痕迹物证可资利用,刑事技术人员一定要拓宽思路,另辟蹊径,注重寻找,发现一切能认定犯罪行为的微量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在许多的实际案例中,在传统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工作受挫时,侦查员正是利用了现场中犯罪嫌疑人遗留下的微量物证,有效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认定。以下这起发生在石家庄市桥东区的凶杀案就是侦查员利用微量痕迹物证,使侦查工作峰回路转,准确地认定了杀人犯罪嫌疑人并顺利结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现场痕迹、物证的勘查是破案工作取得第一性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为案件的定性、认定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等提供了大量的客观证据,在整个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场勘查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案件的侦破与否。在实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中,影响现场勘查的因素普遍存在,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许多罪案现场就因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而遭到破坏。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影响现场痕迹、物证勘查的因素,为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而提出应当遵循的相对应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是案件信息的来源,是侦查人员认识案件的出发点。注重收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对现场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行为轨迹与生活行为轨迹存在重合的可能性,犯罪现场往往遗留有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轨迹和被害人的行为轨迹。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就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补充。从现场分析角度讲,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行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非犯罪行为,为正确分析现场与重现犯罪经过提供思路与线索。因此,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对非犯罪行为的收集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妨碍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客观、公正、准确地处理交通肇事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的基本办案原则,但其基础是证据——遗留在肇事现场的各种痕迹物证。交通肇事现场常见痕迹物证种类有形象特征痕迹、附着物痕迹、散落物痕迹。痕迹物证在交通肇事中的证据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交通事故的性质、提供缩小侦查范围的线索、刻画肇事者的有关特征、揭示事故发生过程和查找认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有意识地破坏犯罪现场等反侦查现象正不断出现,而传统的现场勘查工作思路主要是注重对现场有限的有形痕迹物证进行提取和鉴定,这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因现场提取不到有用的痕迹物证而导致一些案件难以侦破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现场所寓含的犯罪信息十分丰富,除了那些有形的痕迹物证外,还包括很多潜在的隐性犯罪信息。获取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直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方面的因素,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进而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产生偏差。在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犯罪现场上提取的痕迹物证或是提取的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痕迹物证,在诉讼时,其证据的可信性也会受到质疑。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无疑对犯罪现场勘查和案件的侦破乃至诉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现场勘查活动中,提高现场勘查质量的思路和途径应该是:确立犯罪现场保护新理念;重视现场勘查法律程序、科学标准、技术规程的规范性;重视对关联现场的开发利用;重视对现场外围部位的勘查;重视对危害较小案件和未遂案件现场的勘查;重视对因果联系表现比较明显的案件现场的勘查;增强对变动现场的勘查信心;增强对有隐迹毁证现象现场的勘查信心;提高对微量物证的提取、利用率;注重对非诉讼性现场遗留痕迹物品的寻找、研究和利用;提高对残缺、模糊痕迹的重视度;注意对现场遗留物的立体化、综合性利用;重视从犯罪现场发掘犯罪信息;重视对犯罪现场的整体重建。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场勘验中,无论是寻找、发现、提取现场可疑痕迹物证,还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动作、活动轨迹作出分析判断等,都离不开观察。勘查人员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快速、准确提取痕迹物证,给侦查工作提供正确方向和可靠线索的有力保障。因此,现场勘查人员应当在勘查中做到观察"有心""有方""有序",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效提升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勘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1案例资料案例一:2004年04月01日,某县村民蒋某甲(男,27岁)与本村蒋某乙外出捉山蛙未归。两天后村民发现蒋某甲的尸体被埋在距村庄约4公里的山岗上。现场勘查后立为他杀案。与死者同去捉山蛙的同村村民蒋某乙有重大犯罪嫌疑,发现尸体后蒋某乙外逃。2006年5月蒋某乙被抓获,当月经上级部门复核案件后,定性为意外死亡而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