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姬婧 《公民与法治》2011,(23):48-49
与老人同住时间久就能多分遗产吗? 案例:80多岁的王老头去世了,王老头生前有5个子女.4个分散居住.最小的儿子王煜则在10多年前搬到老人家陪伴老人。10多年的时间里,子女们共同赡养老人.逢年过节前来探望,平日里捎点时令水果。兄弟姊妹做得都不错,可平时还是王煜做得比较多.至少老人大部分的饮食起居都是王煜照顾的。  相似文献   

2.
而立之年的李建军承担着赡养三位父亲的重担,一位是他的生父,另两位是他的继父。这三段父子关系皆缘于母亲陈萍的三段婚姻。再婚家庭破裂多年前,陈萍与第一任丈夫李刚离婚,带着12岁的儿子李建军与张春组建了新的家庭。和他们共同生活的,还有张春与前任妻子的儿子张海。  相似文献   

3.
风烛残年的七旬老汉,有四位妻子、六位子女。现在,重病缠身的他为了讨要赡养费、医疗费,七次与子女对簿公堂,五位子女都不愿意赡养他。这个大家庭的矛盾根源在哪里,法院会怎么判决呢?父亲晚年病倒无人管今年76岁的宋石安是江苏沭阳人。他说现在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钱看病。可膝下的六位子女,除了跟他一起生活的小儿子还照顾他之外,其他五位子女跟"仇人一样",都不  相似文献   

4.
正4月8日上午,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在洙边镇东夹河村村民陈兆强的病床前开庭审理赡养纠纷案。近90岁高龄的陈兆强和张学新夫妇,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名副其实的儿孙满堂,本应是个幸福之家,可除在老人刚病倒时儿女们还用心服侍外,现在儿女们对陈兆强和张学新夫妇二人的生活冷暖漠然置之。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将6个亲生儿女告上法庭。法官们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仅化解了赡养纠纷,而且唤回了久违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邹旭  刘芝满 《中国审判》2012,(11):92-93
2012年9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法院涝坡法庭副庭长汲传国一行来到涝坡镇北高柱村刘洪述老人家里,将国徽挂在农家小院的北墙上,现场开庭调解老人的赡养纠纷案。经过3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刘大爷和3个儿子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  相似文献   

6.
风流 《法制与经济》2002,(10):24-26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子女因不赡养父母而闹上法庭的事,然而几个子女“争”着要赡养老人而出现“探视权”和“赡养权”之争的案件我们还从来没见过。今年70多岁的姚忠炎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姚军武,老二叫姚少武。姚军武跟弟弟姚少武之间因在家庭内部事情上产生了很深的隔膜,自2001年5月老爸被接到老二家后,姚军武就很难再跟老爸见面了。因未获对老爸的均等探望和赡养机会,姚军武一纸诉状递交到人民法院,状告弟弟侵犯了他对七旬老爸的“探视权”和“赡养权”。此案传出后,各界疑惑重重:姚军武何必要“自讨苦吃”,硬要争取对老爸的赡养权呢?  相似文献   

7.
世间万象     
《法制与经济》2002,(11):56-56
成年过继他人仍应赡养生母已经过继给他人的成年儿子能起诉要求解除与生母的关系吗?目前,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对此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李老太的儿子王辉成年后被过继给了大伯王某,双方签定了过继协议,后王某病故。1996年6月,因李老太的赡养问题,王辉与其兄弟发生矛盾。李老太于1997年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一家人 黑龙江省林甸县某村,生活着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张莹芳.她性格开朗、为人大度,与左邻右舍以及村里人相处得很融洽,在张氏家族中很有威望. 现年74岁的张莹芳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老伴儿韩明是当地一所乡级中心学校的退休教师,两个儿子都是乡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户.  相似文献   

9.
范本腾 《法庭内外》2014,(11):18-19
正原本一件看似平常的赡养案件,却隐藏着父子之间的重重纠葛。是父亲罔顾现实、无理干涉子女的生活,还是儿子、儿媳故意与父母对着干?随着庭审的深入,真相渐渐浮现。祖孙共处一家人相亲相爱白启山今年67岁,是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家住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某村。白启山和老伴共生育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早已在北京市区工作、定居,儿子在延庆县城某国家单位上班。膝下有儿有女、又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且自己又有足  相似文献   

10.
今年77岁的余老汉口袋里揣着一张村调委会丁主任特意给他写的调解证明,余老汉原来准备将这张证明送到法院去,起诉儿子不尽赡养义务,后经村调委会调解,他的儿子愿履行赡养义务,这张调解证明也就未曾使用过。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罗平县司法局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关注老人生活.对农村赡养纠纷进行了重点排查、调处,为因赡养问题而孤苦无依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情和关爱.化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多年的矛盾.使老人们晚年的衣食住行有了依靠。  相似文献   

12.
"周庭长、孙庭长、左庭长,你们请坐。"百岁老人张步生亲切地招呼着前来送赡养费的法官们,面对思维清晰的老人,法官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同祝老人健康幸福。这是2011年11月5日发生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杨家园村令人感动的一幕。十年前,年过九旬的张步生因赡养费问题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2004年7月,白蒲镇法庭从有利于老人的角度作出判决:老人由二儿子、三儿子轮流赡养,  相似文献   

13.
李攸 《法律与生活》2014,(22):48-49
三方签订分工赡养协议 家住北京市密云县的李明贵,原本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他便按照政策让大儿子李坚接了班。当时,国企的福利好,李坚与在同单位工作的妻子高子兰赶上了政策分房,现在他们居住的70平方米的两居室就是当时分的福利房。  相似文献   

14.
8月8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赡养关系纠纷案,法院判决,解除王老汉与儿子李小奎之间的赡养协议。“妻子”山妮由“儿子”领回去赡养。接到判决书的王老汉感到由衷的伤感……六旬老汉得“子”娶“妻”双喜临门现年65岁的王老汉是西峡县回车镇路边村人,早年因家中贫寒,错过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如今家庭条件好了,自己已步入老年,望着亲手盖起来的宽敞小洋楼,王老汉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希望能有个儿子,为自己养老送终、继承家业……2001年3月的一天,邻居侄子王明告诉他:深山那边有一个小伙子李小奎,父亲早年过世,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艰…  相似文献   

15.
如今,很多家庭面临由财产分割引发的赡养类纠纷。随着上一代人日渐衰老,当年的"一家之主"交出了家庭主导权,一个大家分成几个小家。而在分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分配不均或者分配完成多年后又反悔的情况,导致兄弟之间各执一词,怒目相向。负气而来的老大爷2019年7月的一天上午,一位老人气呼呼地来到山东庄司法所办公室,一进门就说要司法所工作人员帮他写一份起诉书,他要状告自己的小儿子。  相似文献   

16.
潘忠华  中帆 《检察风云》2007,(20):48-49
一位老母亲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还精神赡养权的官司.那么,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精神赡养又如何去实现?2007年6月6日,江苏省海安法院对此作了判决,判决儿子每月不少于两次探望母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母亲因病不能自理时,儿子应予陪护.  相似文献   

17.
当事人杨亦父子一同到某区公证处申请办理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公证员审查了当事人提供的资料,符合办理赠与公证的条件。公证员在制作谈话笔录时,父亲杨亦表示自愿将房屋附条件赠与儿子杨礼中,即杨礼中今后要孝顺服侍老人,尽好赡养义务,杨礼中接受,双方签字并捺手印,办妥公证程序所有手续。  相似文献   

18.
探访“不孝”儿 2011年3月22日,侯国中和王招娣夫妇状告儿子侯杰要求履行赡养义务的案件分到我的手中。初看到诉状,内容草草几句,无非一些“因年岁已长,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等理由,和一般的赡养纠纷并无异样。考虑到老年人的权益,我便告知书记员尽快安排开庭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如何赡养老人,解决老年人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文化的层面对中西赡养制度进行比较,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创建和谐的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老人遭遇屋顶漏水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原和老伴儿已过花甲之年,一双儿女在美国工作并安了家。2011年,退休后的老俩口被儿女接去美国一起生活。可是,住了不到一年,李原就受不了了,一是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二是想念在北京的老朋友。2012年春节过后,李原就和老伴儿一起回国了。回国后的李原与老伴儿商量后,决定搬回原来单位分的老房子里居住。老房子虽然面积小,装修也陈旧了,但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