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相似文献   

2.
明月话中秋     
正看到市场上摆放的各色各样的月饼,啊……又快过中秋节了!想起月亮悄悄爬上柳梢,透过窗棂,洒下满屋子清辉,心里是那个美呀!又是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流淌,清风暗送秋波,遥望苍穹,星疏月明,油然而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愁绪,也自然生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透过窗,看一轮明月如盘似玉,倾洒着柔美的银辉,似母亲温柔的目光,抚慰着一个思乡的孩子,这样的夜晚又会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久  相似文献   

3.
宋词中造诣颇深且具真情实感者,当数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等词句真可谓千古绝唱!然而,这些妙语佳句却是他被关押在汴京时所写.从中不难看出,身陷囹圄的李煜此刻才真正觉悟出尊严的崇高、自由的可贵和作为"九五之尊"执政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文翟 《新湘评论》2012,(2):16-17
庐山赏月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相似文献   

5.
文翟 《学习导报》2012,(2):16-17
庐山赏月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3,(9):48-48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相似文献   

7.
心中的秋日     
自参军以后,我便对秋日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有一种向往,一种期盼,更深的是一种思念。家乡的秋日,天空无限的碧蓝,远处朵朵白云飘过,微风徐徐,秋的河水清澈透明,晚上明月高悬。忙碌之后, 我常常眼望天空,凝视圆月,一种惆怅,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我低语一声:  相似文献   

8.
周草 《江淮》2006,(12)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寄托了国人多少美好愿望和无尽情愫,中秋的团圆情结萦绕着我们数千年。历朝历代,庙堂民间,过中秋节总是隆重而热烈。多少文人雅士都情不自禁地把中秋和明月作为自己吟诵的对象,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成为了千古绝句。可以说,中秋节已成为  相似文献   

9.
他乡明月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其实,他乡的月亮也很明媚,只是感受有所不同。那是我们在瑞士学习培训的第4个周末。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过后,终于盼来了星期六,又适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像夜空中那薄雾萦绕的明月,如梦如缕、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0.
赏月随想     
太阳于人类的恩惠,非笔墨所能描述得尽。但谁也不敢直视它──眼球承受不了那强光的刺激。然毕竟向往光明,于是就看它的反光即月亮。一看,便看出了意境。于是,便就有了吴刚、嫣娥、桂影玉兔这样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就有了"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撩人情怀脸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就有了以月亮为题材的摄影、绘画等丰富多采的艺术作品。月到中秋分外明。说起赏月,莫过农历八月十五,斯时月儿正圆,如悬镜,似玉盘,端的是好看。今晚虽不是中秋夜,却也皓月当空,与友小酌之后,竟忽发雅兴,踱至室外,举目…  相似文献   

11.
说起苏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文采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们深切思念的一种反映,许多人通过梦境来展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毛泽东思念故乡之情有"别梦依稀咒逝川"的诗句,鲁迅思念母亲之情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诗句。而作为开国少将的李中权,经常思念他牺牲的父母兄妹,曾写有"多梦萦绕夜夜"等诗句,反复表达他那无限凄苦的思念之情。李中权,四川达县人。解放前,在家乡蒲家场上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张爱萍(地下党员)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给他看列宁的《论两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20,(9)
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中有句话讲儒家教育的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境界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一代代中国人建构起了一个诗意的中国。所以,当我们"举头望明月"时,可能还会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起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因为凝结了这些"诗仙""诗佛""诗圣"们的诗之意象、情感与境界,  相似文献   

14.
情是爱的基石,情是力量的源泉,情是理解的前提,情是沟通的桥梁,情是友谊的纽带,情是奉献的食粮…… 情之所致,往往能升华为巨大的力量。纯洁的情如鲜花般芬芳,如醇酒般使人沁心。 情有许多种,唯同志之情,事业之情令我折服,令我陶醉,令我倾心!  相似文献   

15.
多难砺党     
在抗震救灾中,乍看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学校黑板上书写"多难兴邦"四个字,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悲壮之情;又见胡锦涛总书记在阐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时提出"多难砺党",更是感慨甚  相似文献   

16.
<正>早上上班后已经十点了,办公室还就我一个人,打电话问同事方知今天是中秋节,自个哑然失笑。又是一年中秋节,生活在大西北,远离故乡、亲人和朋友,难免有几分相思,有几分惆怅。月到中秋分外明,且把问候遥相寄。的确,中秋!风清月明,银蟾光满,一壶清茗,一道月饼,敞摊心扉,柔情回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漂泊异乡,相思无限,梦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淮安报的读者重新看到了1958年7月由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题写报头的《淮安日报》,心头感到格外亲切,人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怀念之情也油然而生。 淮安历代名人荟萃,加之她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早在民国年间,就办有多家报纸;读报,关心时事政治也是淮安人的传统,抗战年间,进步群众自发在淮安城内办起“淮安群众看报室”;解放战争年间,《新华日报》华中版就办在淮  相似文献   

18.
"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就是抓党建、促发展、保民生。"这是辽中县茨榆坨镇党委书记赵永林经常说的话。怀爱民之情、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他带领干部群众用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描绘着茨榆坨镇快速发展的蓝图。"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在群众的一片赞誉声中,笔者心头涌起了莫名的感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观     
尽信诗则不如无诗茅盾说出游之前习惯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对于这个地方的题咏,于是乎陶陶然有卧游之乐,但一到现场,就知道又被那些诗词骗了,遂感慨"文人之笔之可畏——能化平凡为神奇"。劝百讽一的大赋和堂而皇之的正史就不用说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也并不让人  相似文献   

20.
高顺福 《世纪桥》2010,(4):60-64
<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千古佳句。一个为公共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永远都不会被人民遗忘。金秋季节,当人们路过哈肇公路通河县祥顺镇向阳村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美景所吸引。这里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