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月17—20日在沈阳召开。中(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外(来自朝鲜、日本、德国、加拿大、美国和苏联等国)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围绕这一主题,中外专家学者向会议提供了8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和平统一的新方式,能为各方所接受;它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1994年3月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1994年5月在台湾“国大临时会”上的讲话,以及1995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演讲,都奢谈中国历史和台湾地方史。他吹嘘“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可能没有人比我懂得更多。”1994年6月3日香港《明报》有篇“社评”,讥讽李登辉自诩“是中国近代史最高级的专家,这也许是史学界的奇闻吧!”接着提出质疑:“李登辉对中国近代史究竟懂得多少?”  相似文献   

4.
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研讨会综述朱友华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家》杂志社、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研讨会,最近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资深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丁云由中国唐史学会和武汉大学中国3至9世纪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唐史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2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各高校、党校、科研、文博、影视等单位以及日...  相似文献   

6.
8月18日、19日,由我院、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省人大台湾法研究中心、省法学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省律师协会、香港律师会、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台湾华冈法学基金会、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海峡法学论坛”如期在福州西湖大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香港、澳门地区的主权后,在台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保留它们现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而大陆继续搞社会主义。这就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格局,对建构中国现代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台商在大陆自上个世纪相继经历了初期投资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平稳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和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末至今)。特别是两岸于2001年底相继加入WTO,意味着两岸经济交流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对台商在大陆投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在剖析台商投资大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如何吸引台商投资提出对策与建议。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的外向关联度大,但与地方经济关联度有限。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尤其是IT产业仍秉持“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香港押汇”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湾企业与日本企业在大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地区分布以及经济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21世纪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台湾企业可以借鉴日本在大陆投资成功的经验,调整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战略,从而在大陆进一步拓展经营,提高其效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11.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比较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探讨三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异同,提出大陆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应该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要求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更贴近“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学习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台湾同胞,是指下列各方面人士: 一、居住在台湾岛内的中国各族同胞(含从大陆去台湾的人员)。二、各个不同时期从台湾到大陆工作、生活者。三、从台湾到国外居住数年后再到大陆者。四、生在大陆,从未去过台湾。但祖籍在台湾者。五、已离开台湾旅居国外或香港的台湾同胞。六、由台湾去外国人外籍者,准确地说,称外籍华人。  相似文献   

1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政府为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祖国的统一存在着一个解决的途径和方式问题,中国政府在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形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模式用以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关系并最科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随着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的签订以及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自李登辉上台以后,相继推出“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论调,1999年7月9日更是推出“两国论”,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背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一切爱国人民的感情,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国论”在国际法上违背了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对台经济方面,特别是引进台资、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实现台湾与海峡西岸经济共荣方面,有着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粤东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发展框架,借助海西先行之力、先试之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最终实现粤东的大变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大陆政策产生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的一项公共政策。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的大陆政策不但影响着岛内政党政治的走向及两岸关系的进退,还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变动。因此,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备受两岸同胞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台湾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总统”无疑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大陆政策产生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台湾整个公权力的架构中,“总统”政策意向的实现还需要政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民意的评判也是执政者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综合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是在总统主导、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7.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文化殖民”神话的潜在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的是,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18.
台海两岸现状有两大特征:第一是至今尚未统一;第二是两岸各自在自己的法理上都确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正是《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事实依据。而大陆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及两岸对同属一个中国具有相似的认知,为台海和平稳定提供了历史依据。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反独、促统”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香港,世界东方这颗璀粲的明珠,在特珠的社会大环境下,不仅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绚丽多采的文化。香港文学丰富多采,“市民文化”妙趣横生。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市民文化”处处无不昭示着中国旧文化的深深烙印与痕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在香港回归大喜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在法律上,事实上都已正式归还中国。本文将客观地考察战后初期台湾归还祖国的过程,并论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台湾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据历史文献记载,自三国时代起,中国大陆军民就不断东渡台湾海峡,垦拓经营台湾岛。元朝即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岛民政。明朝则在澎湖设“游击”、“春秋汛守”,并在基隆和淡水驻屯军队。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改建成一个行省。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台湾人民和全国人民都坚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