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谢树敏 《唯实》2000,(7):27-28
今天,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高科技时代。高科技不仅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也日渐深刻。 一、科技革命导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位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相关。高科技的发展在短期内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尖端性和破坏性,加重了国际政治事务中军事手段的分量。20世纪50——60年代核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全球核军备竞赛浪潮,使雅尔塔体系变形为两极体系,形成美苏争霸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 70年代中后期新科技革命兴起以后,科技力取代军事力成为国际较量的制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立战略格局已经解体,世界正朝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由少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正在动摇,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开始兴起,甚至某些新兴的小工业国或地区也成功地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地位。任何国家都必须面对国际竞争的现实。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为了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形势 1、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80年代末以来,发生了不少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而东欧剧变、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事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历史性的转折。我们所说的世界格局,是指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和战略态势。二次大战以来的世界格局是以美苏军事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它们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国际社会的其他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当今国际格局有两大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亚洲金融危机是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发生的,也会对国际格局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在70年代已初具端倪,苏联解体后日益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格局的结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所谓雅尔塔体制的终结。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个时候加快了步伐,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有其经济的和技术的基础,就是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的急剧增长和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也有国际政治方面的条件,就是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冷战时期遏制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分析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与现状,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对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世界经济格局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的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世界经济中存在若干经济大国;二是这些经济大国可以凭借其经济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这两个条件在 20世纪末期同时具备了。目前,世界上共有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是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推动并影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总的来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几个特点。二、多极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1996年,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明显发展。大国关系正在经历重大调整,显得更加错综复杂,“一超主导“与“多强制衡”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宇务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去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权力显著的一年,而遭到的抵制和反对也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明显的一年。各大国…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起,世界科技格局出现了转折性变化,突出表现是世界科技中心逐步从美国东移,形成多极化鼎立体制,而东西传统科技则向着综合科学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科技体系推进。世界科技格局变动一时尚处于各种力量及其内部结构重整、组合阶段,在本质上仍属能量积聚过程,因而使我国有机会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在高科技的尽多领域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以便缩短差距。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经济结构必须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从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出科技格局转换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党建》2009,(10):1-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么多极化与全球化便是体现这一主题的两大世界性趋势,并且成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阵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20世纪下半叶的大部分时间是两极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着实使不少人认为世界成了美国独占鳌头的一超单级格局,而美国也竭力坚持其单极世界观点,并以其独有的超级大国地位推行强权政治。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美国推行的单极强…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但由于当前各极之间没有形成真止意义上的力量对比的均势 ,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极化 ,可称之为“一超多强”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在当前国际政治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了解美国外交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美国的外交是一种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外交 ,因此 ,要了解美国的外交 ,首先就应理解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从国内因素看 ,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大体可分为政治体制因素、社会因素、主导思想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对此,人们往往更注重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而忽视了对全球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格局演变的特点的研究。然而,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总体格局,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而推动整个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一、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各种不同特质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而在不同文明的背后,是五彩缤纷的不同特质的文化。纵观人类…  相似文献   

12.
胡杉 《新湘评论》2005,(4):48-50
多极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经过伊拉克战争、中东和平进程、朝核六方会谈、伊朗核问题及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变化后,不仅使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分组离合.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越来越反对单边主义,要求建立—个多极的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政治新格局。因此,清醒认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走向,正确应对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形势,是争取持久世界和平的前提,是贯彻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形成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主动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宗旨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与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全文立足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演进,大国综合国力的兴衰,以及相关国家对外战略的变化等大背景,把对当今世界格局转换及其走向的研究同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对策)选择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作动态考察和剖析,力求既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终结的过程与原因、条件等作简要的阐述,对世界未来走向作一定程度的预示,同时也对中国战略地位的选择和外交原则的实施、包括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形成中的积极作为,提出探索性的看法与评价.(1)在世界史上,以往新旧世界格局的变动、转换一般都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来实现的.而这次世界格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在美苏之间进行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苏联一方的自我“解体”即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和平时期”,以相对和平的不流血的方式实现的,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一现象更值得注意,更需要认真研究.比如不是简单地把苏联的解体作为过去世界上那种由于大国的兴衰存亡引起世界格局变动的一般现象和规律来考察,而是把苏联的解体置于战后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着重研究其“和平时期”“衰亡”导致世界格局转换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国际关系新旧格局转换的重要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正在进行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图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明显上升,一些国家军费有所上升,大国在地区的争夺更为加剧。一、多极趋势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最终形成,虽然“一起多强”(一超:美国;多强:…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作了精辟而全面的分析。首先,十五大对当今世界和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深刻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主流,是谁也不能改变的大趋势。十五大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世界和平发展的特征:1、与过去的两极世界相比,正在形成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是对世界和平的一种新的保障。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世界,相互发展核军备,形成了各霸一方,既相互斗争又互相妥协。在相互拥有能摧毁对方的强大的核武力的基础上出现了核恐怖毁灭威胁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从二战以后形成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时两极格局终结的演变后,着重论证了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的衰落和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从这样两个方面加快着世界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换进程。随后,又从关于单极、两极、多极、无极、集极等等概念的分歧和争论的辨析中,强调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美国企图在概念上用"多伙伴世界"取代"多极世界",以便让美国能够以世界领袖的身份走出危机;在行动上用"重返亚太"战略围堵和遏制中国,以阻挡美国的衰退和中国的崛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只是以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而已。  相似文献   

18.
刘刚 《党建》2000,(11)
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时时予以关注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前国际局势发展有什么显著特征呢?首先,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美国一度成为全球最强的超级大国。1997年,它的总产值为8.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大约占全世界的1/4,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几年来,美国的经济形势也是发达国…  相似文献   

19.
回顾新中国50多年来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总的来说是处在相对不那么有利的环境中。今天,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回首半个多世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不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发展自我。一新中国成立时,所面对的是美苏两个大国由“二战”时的国际合作走向战后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人民民主国家相互对峙形成冷战的世界格局。尽管新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第一个信息是愿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贵州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特征及管理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适应世界急遽变化的大环境,必需切实转变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当代国际环境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这使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各国的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