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1,(4):32-32
<正>我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等四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在曹植《洛神赋》中确立了两者的夫妻关系;干宝的《搜神记》中增加了"天鹅处女型"的神话,最后形成牛郎织女的传说;孟姜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哭夫"的故事则始于《左传》、《孟子》等书;梁祝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刘建林 《台声》2011,(9):53-53
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农历七月初七。这个日子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普通而又寓意深远,唤醒了睡在中华儿女心头的爱情之神,诉说着感动、美好和期望。这个日子情柔意浓,犹如盛开的荷花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3.
灾后遗留人种繁衍人类的神话,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而尤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学者们研究此类神话时使用了洪水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兄妹婚神话、人祖神话、创世神话等众多不同的概念。对比来看,人祖神话在概括此类神话的主题,以及统领神话对应的信仰方面,更为妥当。需要指出的是,学界使用人祖神话进行研究成果不多,且较少对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内涵限定,导致其与"人类起源神话"这一涵盖更广的概念等同使用。事实上,人祖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种独特类型,是讲述大灾难后遗留的人种重新繁衍人类并被奉为人祖的神话。以人为祖这一突出特征使人祖神话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类起源神话。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18)
正8月25日是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古老传说,使这个夜晚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对已相伴20余载的两岸夫妻许文骏和蒲林丽来说,"爱"字早嵌在"我为你学闽南话""你陪我回大陆发展"的生命经历里。1997年,24岁的许文骏从台湾来到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求学,在一次聚会中邂逅了自己生命中的"小欢喜"——咸阳女孩蒲林丽。彼时还是两岸恢复民间交往初期,  相似文献   

5.
农历的七月初七,夜空晴朗如洗,繁星点点,构成一幅灿烂的巨大天幕。亮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在无数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了。这就是民间传诵了一代又一代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人间,虽有一道银河般的人为藩篱,把大陆和台湾分隔。但是,由于台湾同胞的先辈大多是古时福建闽南一带的移民,所以,闽南、台湾的七夕节俗基本相同,共同的节俗活动使两岸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  相似文献   

6.
夫妻同居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要件,各国立法中,在明确规定夫妻有同居共同生活义务的基础上,对违反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都进行了规范。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同居义务,只在判决离婚时才有所体现,这对规范夫妻人身关系,履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忠实义力都是不利的。本文就同居的涵义、国外的相关立法,我国的《婚姻法》如何改善相关规定等方面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民间传说之一,这两位痴情人一年一度的相会牵动人心。历朝历代咏颂七夕的作品数不胜数,七夕节也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古人如何过七夕?从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早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迢迢牵牛星》,描述牛郎织女相思的愁苦,艺术地展示了被爱情折磨的苦痛伤悲:"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不曾彻底崩溃的神话王国的话,那末,佤族神话则是这个神话王国中最古朴的珍品。由于历史上阿佤山中心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佤族神话大多得以活的形态存留下来。这对于我国神话学的研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文拟从文化生态这一背景上对佤族神话进行考察,并力图从中探索活形态神话的基本特征。一若以故事内容作为分类的依据,佤族神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时下中国人特别“崇洋”,把外国人的节日拿来当作自己的节日.这叫时尚。于是乎民族文化的捍卫者疾呼:其实,中国人应该过自己的节,中国不是也有个表达爱情的节日吗:它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又称“七夕节”。可是,时尚无情。作为社会主流的年轻人偏偏不把牛郎织女当回事。临近“情人节”或到了“情人节”,马路上也好,商场里也好,写字楼中也好,到处可见年轻人“躁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夫妻债务制度创建于1950年婚姻法。它历经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因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而日益细化。夫妻债务制度关乎债权人、举债人及其非举债配偶三方的财产权益。编纂民法典,设计夫妻债务制度时,应当树立平等保护债权人利益与夫妻双方利益、兼顾维护交易安全与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理念。在夫妻债务性质的认定上,确立夫妻合意、为夫妻(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等若干标准,以区分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在夫妻债务清偿责任方面,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与中国基本相同的《法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具有借鉴意义。夫妻债务制度不是离婚时的财产清偿制度,而是夫妻财产制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法典应当体系化构建夫妻债务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夫妻离婚诉讼中,涉及夫妻债务的问题越来越多,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对于认定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共同偿还,而夫妻一方单独债务则应由夫妻一方个人清偿,这必然涉及夫妻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的界定问题。文章认为,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在处理离婚债务时必须严格界定该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一方单独债务。  相似文献   

12.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黄泽 《思想战线》2007,33(5):105-110
20世纪的中国神话学在融汇中、西两种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学界在以西方神话学重新系统复原中国神话的工程告一段落时,应对中国独特的神话类型和发展道路展开相关思考。从俗文学、古小说、神话3个层次内容的影响关联入手,有助于获取正确的神话信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因为少数民族神话借助汉文古籍、少数民族古籍与民俗、口传而传承,所以必须借助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予以挖掘、激活,这有可能是中国神话学独特的文本类型和表述范式。  相似文献   

14.
无君 《民主与法制》2007,(9X):29-31
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在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前三者的起源地都已得到确认,唯有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悬而未决,并引发了十多个地方的竞相争夺。在这波争夺和开发的热潮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创世神话一般包括3类基本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①这3类神话在叙事内容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指涉,相互关联,连缀成一个具有发生学意蕴的叙述整体.因此,当我们探究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时,首先应当把中国创世神话视作一个"单一神话"来看待,先探究作为整体意义的"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主题意蕴,然后再揭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的叙述差别及其叙述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神话,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活动的产物。那么,神话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呢?本文着眼于我国各民族的神话,试就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其神秘性。 人们一谈到神话,自然想起众多的神象,眼前便展现出绮丽的神秘色彩。原始人在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知识极贫乏,对大千世界无所知晓,对宇宙奥秘深感莫测,猛兽的袭击,疾病的传染,以及自然灾害等,无时不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人们面对千  相似文献   

17.
通常,中国原始历史意识被认为应当从中国神话传说中溯源;实际上,其源头可能并不仅限于此——远古先民对祖先业绩的追述乃至对亲身经历往事的回忆等等也可以产生历史意识,甚至更有合理性。其次,中国史学家往往有意无意地将"传说"而非"神话"当作中国历史意识的源头,这也折射出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在中西方历史意识起源问题中的作用有某些差异;而实际上二者也确有明显区别。再者,"神话"和"传说"确非一回事,在寻觅中国原始历史意识的源头时,应该首先明确区分二者并辨别清楚它们在中国原始历史意识起源中的不同作用。另外,中国神话固然有明显被"历史化"的成分,而中国历史同样有被大量"神话化"的情形,因此,必须首先厘清中国各神话和历史事件的先后次序及彼此关系,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去探讨中国原始历史意识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婚内夫妻侵权行为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虽具有特殊性但它仍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针对家庭暴力等婚内夫妻侵权行为,我们的法律更多的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婚内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民事责任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丈夫将妻子打伤,妻子不请求离婚却只请求丈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法院也支持了妻子的诉讼请求,这可能会令多数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中,诸如此类的案件可是屡见不鲜。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除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外,最主要的是那些国家的夫妻财产制度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封建的夫妻一体主义的传统理论尚存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普遍认为夫妻一体,基于这种思想,人们很难在婚后形成夫妻独立的财产制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吴童 《求索》2010,(7):184-186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民族,因而也缺乏纯正的悲剧传统。然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太古神话中,悲剧性神话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古希腊神话一样,中国同样不乏悲剧传统和悲剧精神,反抗神祗的悲剧就是中希神话注重表现的一个共同内容。本文考辨了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悲剧特征及其底蕴,分析了两者不同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特征。研究认为,中希悲剧神话分别代表了西方的海上诸文明的聚合形式和东方的内陆诸文明聚合形式,这两种聚合的作用表现出的重伦理与重哲理之别,必定消解古希腊式悲剧在汉语世界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鸟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鸟意象具有太阳神鸟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鸟(阳鸟)和水鸟(雨鸟)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鸟意象的人化变形,鸟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