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近日,一名外地商贩愿意以每头1500元的价格,购买岑溪市诚谏镇治安村李贤启的5头牛。李贤启去年8月花了2500元买进这批牛崽,现在出售的话,半年时间便可获利5000元.但他还认为价格偏低,没有成交。  相似文献   

2.
坡村     
《新东方》2017,(4)
<正>坡村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下辖有11个自然村,共672户,总人口3082人。坡村行政村所辖坡村村小组,面积约664亩,共72户,总人口338人,2016年人均收入8780元。坡村既是一个景色优美的生态黎村,也是琼崖最早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黄振士的故乡。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结合旅游产业扶贫政  相似文献   

3.
王敏 《中国民政》2021,(4):64-64
2021年春节,我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村距离镇政府25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农户361户1429人。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没有集体收入,全靠转移支付和上级的扶贫资金;基本是山地,耕地仅146亩,且全部为一季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油、杉木、毛竹、金桔等;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现在,村子旧貎换新颜,脱贫后的村民们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情深意切 八载扶贫──辽宁省新民市妇女组织扶助残寡妇女脱贫致富纪实何桂茹新民市妇女组织从1987年开始扶助残寡妇女困难户脱贫致富至今已经8年。8年来,共扶助残寡等困难户1650户,所扶困难户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6元增加到现在的650元。被沈阳市政府...  相似文献   

5.
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家界村是一个高山村,平均海拔1100多米。全村11个村民小组,227户,847人,耕地面积1156亩。199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数的85%,农业生产条件差,无路、无电、无水,耕作水平低下,教育、计划生育、治安等也十分落后,是高乐山镇有名的特困后进村。现在,龙家界村已经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新建  相似文献   

6.
正杞栽村位于楚雄州禄丰县一平浪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7公里,有农户248户946人,是一个彝、汉、苗三个民族杂居村。全村有耕地1366亩,林地17503亩,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养殖、采集野生食用菌和外出务工。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3人,占全村总户数的16.66%,占总人口的14.69%,是全镇唯一的贫困行政村。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杞栽村紧紧围绕"双推进、双带动、双提升",开辟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脱贫致富之路。2017年杞栽村顺利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人均纯收入8150元。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说小康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村民陈小莉: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我们家已经基本实现这个目标。希望村里的哈密瓜产业越做越大,村民有更多收入,生活像哈密瓜一样甜。盛夏,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瓜果飘香"种养循环产业扶贫示范区,大棚内一个个黄灿灿的哈密瓜悬挂在半空,长势喜人。4年间,桐岭镇和律村的兴农哈密瓜  相似文献   

8.
正伊川县高山镇谷瑶村是省定贫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耕地面积1100亩,全村478户17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72人(包含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34户151人)。2015年之前,该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2700元,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均滞后。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15年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以来,村两委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9,(10)
<正>"咱村来了工作队,自带炉灶和衣被。一心为民办实事,办了好事不收费。驻村问贫进农家,一家一户不怕累。因户施策办法多,群策群力意见汇。发展产业助脱贫,精准扶贫真到位!"这是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夕,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中峰镇樟扒沟村村民自编文化节目"三句半"中的台词。地处秦巴山山麓的竹溪县生态良好,风景宜人。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扶贫新风新事,从中峰镇樟扒沟村近年来发生的美丽蝶变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在白沙县七坊镇保优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村里那片青翠竹林。“别小看这些竹子,这可是村里的‘绿色小金库’啊!”村长陈亚左高兴地说。进入村里,适逢客商前来村里收购竹子,村民们正忙着砍伐竹子往车里装。村民陈新华说他种了7亩多的竹子,平均每月卖竹子就能赚上近千元。保优村有35户,山多地少,村民一直有种植竹子的传统。近年来,七坊镇政府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鼓励保优村的村民种植竹子。目前,保优村平均每户有竹林8亩,全村平均每月都能卖出2万多株竹子,户均月收入近千元。2005年,竹子收入占该村人均总收入的40%以上。保优村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太行山腹地,一个地上无企业、地下无矿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就是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这个仅有159户、390口人、耕地1820亩,荒山荒坡却有1.5万多亩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不甘贫困、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连壁精神",走出了一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新路子。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到1650万元,村集体当年实现收入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远远高于全县当年7680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缺乏资源的普通小山  相似文献   

12.
平均值,大家都会计算。然而同一平均值的背后所掩盖的各个数值的差异程度,是大不一样的。统计学给这种差异程度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离散度”。假设有A、B两个村,都是30户人家,总收入都是10万元,人均收入都为3333元。但两个村的村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并不一样。A村最富的一户收入为4.2万元,其余29户的平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有煤体报道,新疆某市北沟一村的“小康村”村民,现在因为还不起盖“小洋楼”的高额贷款利息,而不得不卖掉“别墅”还贷,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卖掉了“小康楼”。为扩建道路,将北沟一村的平房拆迁后,付给每家1至3万元的拆迁费,部分村民的地以每亩2.5万元被征收。村民认为盖平房好,可以养鸡、养鸭、养牲畜,可是政府规划不让盖平房,由政府协  相似文献   

14.
正暮色渐起,一直在晾房里忙碌的临高县皇桐镇富雄村农民张世林却没有倦意。他一边整理着金黄的烟叶,一边盘算着:"今年自家种的4亩多林下雪茄烟叶长势喜人,除去各项成本,将有1.2万元的收入。"产业扶贫的成果让富雄村297户农民尝到了甜头。自2015年省里将富雄村列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定点扶贫村以来,省烟草  相似文献   

15.
<正>村无产业不富,村无能人不强。在扶贫工作中,要调动种养能人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让他们带着贫困户致富。同时,还应积极向专家讨教,向他们请求技术支持。——覃军的扶贫心得2016年2月28日,在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了8年的覃军,作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来到了大容山脚下的北流市民乐镇贺平村。贺平村离北流城区15公里,属大容山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的缓冲区,全村人口2980人,有贫困户103户,395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9,(14):63-63
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东北端,毗邻龙湾区,是规划中的温州生态园人居区和主要入口,村民以水暖业、汽摩配业为主导产业。全村254户,村民1054人。2008年全村生产总值2667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5510元,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过去的陈岙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负债的村。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西藏昌都类乌齐县安排五个乡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355户,定居人数2226人,建筑面积达46150平方米,于是我县就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扶贫搬迁工程等项目,分别在桑多镇(热扎卡村)、卡玛多乡(卡玛多村)、吉多乡(比俄村)三个点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扶贫搬迂工程中,实施了首批小城镇建设。我们还采取新建人畜饮水工程、牲畜暖棚和人畜分开的建筑形式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在卡玛多村修建了村民道路及村民休闲广场,为村民劳动之余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在类乌齐镇和桑多镇恩达…  相似文献   

18.
法律释疑     
2001年,趁316国道扩建之机,我们村的干部动员村民在公路两侧建房,搞所谓的开发“马路经济”。我们担心毁田建店不合法,他们却劝导村民说:“合法不合法不要你们担心,有村领导出面向上级政府报告。”于是,村里以每亩5000元的价格,买下11.72亩良田。岂知,村干部从每亩中扣下1600多元瓜分,尔后抛出6500元/间店面的价格倒卖给村民建房,并收取拆迁户每个门面2000元。 据统计,我们村倒卖良田建房收入达13.5万元,而补偿给村民只有4.4万元(且从中又克扣了9000元)。不管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9)
<正>2016年2月底,我受组织指派,去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我所在的渔塘村,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是2016年度省定经济薄弱村。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是奔康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绕不过去。刚到村里,我就挨家挨户走访,搞清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建立扶贫对象台账。全村共有857户、3242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档立卡户226户、679人,脱贫压力相当大。一般来说,村民只要  相似文献   

20.
构建特色优势经济 建设特色文明新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拥有640户2528人的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从改革开放前一个“吃粮靠统销,用钱靠卖柴”的贫困村转变为一个以种植金桔为主导产业的富裕村,2005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阳朔县高田镇历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民居旅游,80%的村民从事旅游业,有 80多名农民导游,农户年收入2万元左右, 高的可达1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深入这两个典型,透过他们的发展历程,寻找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