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南生 《湘潮》2006,(12):39-42
从湖南湘潭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当代享有盛名的国际战略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他生前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至今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重大影响。他的外交功绩、外交谋略,在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外交史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页。树立自  相似文献   

2.
《党史天地》2007,(10):55-56
在外交部刚刚解密的1956—1960年外交档案中,周恩来在处理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政治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知晓适时进退的政治智慧和平衡全局的外交技巧令人啧喷称奇。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以来,"夫人外交"一直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领导人的夫人们,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张茜:新中国"夫人外交"第一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活动中,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夫人外交"困局。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与接待,常常是临时拉人,接待工作效果不佳,甚至被认为是对妇女不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动员夫人张茜出来,专门做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张茜作为中国外长夫人的第一次外事活动,是代表陈毅出席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和经济代表团的宴会。  相似文献   

4.
1954年4月至7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决心和能力,在中国和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5.
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和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打击了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史和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中法建交在当时国际上产生了轰动的效应.西方媒体喻之为“外交核爆炸”。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是新中国开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的领导人。从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张闻天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创新勇气和新中国外交工作开拓者的奋进精神,对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在注重调查研究,占有充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外交”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当成熟的看法,主要有: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环境;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最中心口号是和平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性大变革的一百年。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回顾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惨痛教训,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对外工作的广阔前景,对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周恩来生前曾经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回眸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外交,无论是腐朽的晚清政府,还是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推行的都是丧权辱国的对外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一是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柯华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外交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曾4任驻外大使,3任外 交部司长。在此期间,经他谈判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就有4个:加 纳、马里、菲律宾、泰国。并参加了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首脑会 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直接指导过柯华的工 作。柯华是新中国许多重大外交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在他身 上,几乎凝聚了一部新中国的外交风云史。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战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调整.对开创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界在研究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时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本次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尚欠系统:二是对本次战略调整的历史意义认识还有待于深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战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调整,对开创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界在研究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时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本次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  相似文献   

11.
一 记者:吴大使,您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查阅您的经历不由让人感叹:您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工作人员之一,亲历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从外交部发言人,到中国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您可谓是新中国外交成长历程的见证人。那么,能否给我们谈谈新中国60年来的外交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受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几乎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既反帝又反修"到70年代的"一条线"、80年代的"不结盟",再到90年代的"韬光养晦"和如今的"大国外交",无不是随形势而变化。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看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外交史,  相似文献   

13.
韩晓青 《湘潮》2011,(8):18-20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曾协助周恩来,广泛地参加新中国的外事活动,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南征北战”。1956年3月23日,贺龙作为新中国的外交特使,参加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庆典,为增进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日8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起,他还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领导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来说是一次巨大成功。这次会议本是亚非国家倡议召开,非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但美国却派出了庞大的观察家和记者代表团参加会议,到处挑拨,胡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革命,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搞颠覆活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及参加亚非会…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1月8日,外交部成立,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出席外交部的成立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新中国的外交》的讲话。在这篇关于新中国外交方略的纲领性文稿中,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这是周恩来对旧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外交史作的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总结。这一总结也是旧中国外交的终结。但是,要把积贫羸弱的中国外交办得“站起来”又谈何容易。周恩来以他聪明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谈判经验,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挫败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破坏,维护了我们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民族独立的尊严。其中对苏、美、日等几个重要国家的外交工作更是做  相似文献   

16.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家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而新中国外交史上先后出现的四个"三原则",便是这种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生动写照。1、三大政策:确立新中国外交基石  相似文献   

18.
正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北京出版社推出了由钱其琛副总理作顾问的三卷本著作《新中国外交50年》,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新中国外交事业从草创到全面发展的壮丽画卷,描绘了新中国外交半个世纪中取得的光辉成就,歌颂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领域表现出的雄才大略和建立的卓越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中,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压迫,沦落于半殖民地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思来确定的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说,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建国之初,中国广交朋友。从近日解密的外交档案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外交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政治或外交目的,或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它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体育外交在中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新中国的对外体育交往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了。一、体育外交初露端倪,中国通过体育拓展外交空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49年,由解放区学生组成的中国学生篮球队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和第十届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