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切实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坚决防止权力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权力监督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以权利制约权力"视角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战备  金太军 《探索》2005,6(4):63-68
从权力制约思想的发展史来看,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作为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机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这种模式的现实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相对于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机制来说,以权利制约权力可视为社会对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受治者对于施治者的监督,是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制约与监督.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种社会对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是政治文明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不道德论"是目前对"灌输论"最普遍的质疑,其立论依据是所谓的"无灌输道德教育"论,它主张"国家对道德中立""教育中立",是一种典型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因而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必须反对任何向"不道德论"立场退缩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军 《求实》2005,(6):25-28
近年来,在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加强,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的背景下,权力腐败出现了新的变种--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权力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既有权力配置不尽合理的行政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力度加强的原因;既有权力监督存在漏洞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国现行公务员退休待遇偏低等方面的原因.只有科学配置权力,加快干部轮岗,加强离任审计,设置离任缓冲期,提高干部退休的待遇标准,加强舆论监督,才能标本兼治,将腐败现象扑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论"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实现这一转变,需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经济前提,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根本途径,建设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权利文化是"权力"政治向"权利"政治转变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市民社会的性质,指出市民社会是以契约性规则运行的"私域",同国家政治生活的"公域"相对应,并由此逻辑性地推导出市民社会发展的廉政意义.文章最后创见性地提出"用社会的力量制约行政权力"的思想,并加以深入、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7.
急功冒进型的社会心理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广陵 《理论学刊》2003,(5):102-104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另一种形式,对社会各领域的变动、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得失与成败,不能只注重政治、理论和经济发展本身的问题,还应当特别注意社会心理作用这个重要因素.要全面认识和思考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就不能不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在贫富差距研究中,库兹涅茨假说在西方很多国家得到验证,但在亚洲国家却没有灵验.关于中国是否出现了库兹涅茨曲线,学术界尤其经济学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本文并不参与经济学中的各种争论,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并验证20多年来贫富差距演变的"U"型轨迹.本文认为之所以出现"U"型,是因为改革初期出现了一个"改革的平等化"效应,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U"型拐点出现,在市场和权力的双重作用下,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最后,文章针对贫富差距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净化乡村政治生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省郯城县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以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为重点,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为核心,以优化服务群众机制为落脚点,着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创新,在监督完善村级"小微权力"工作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郯城实践""郯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区域轮动发展和阶段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观形象而又简略的概括."五个统筹"则是对"两个大局"的具体化,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贫穷挑战的应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两个大局"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7.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