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在犯罪中心现场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已经越来越困难,所以强化外围现场的勘查工作,已引起刑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所谓外围现场是指与中心现场周围可能留有犯罪痕迹、物证,并与中心现场紧密相连的地点或场所。从概念上讲,外围现场只是相对于中心现场而言,没有中心现场,外围现场也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刑事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证的特点、位置等,如实地拍照、拍摄下来,为研究案情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进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的依据、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但随着社会的法制化、现代化、信息化,犯罪人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他们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手法,或者伪装现场、毁证灭迹,使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人员除了在现场中心获取必要的证据外,也应高度重视现场外围,以获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更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现场外围,以通过现场外围的勘验来印证和弥补现场中心获取证据材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带手套的越来越多,使得我们现场勘查提取指纹的越来越少,我们有的勘查员甚至看到戴手套作案的现场就失去了信心。但是,本人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实践证明,戴手套作案的犯罪现场不等于犯罪分子不留下手印,现场就无痕可取,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犯罪分子作案的规律特点,仔细寻找,不少现场仍然可以发现和提取犯罪留下的手印和其他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5.
就侦破涉枪案件而言,如何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破涉枪案件中的作用,是打击涉枪犯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枪击案件中可利用的痕迹物证比较多。如根据枪击案件现场射击痕迹(弹孔、弹道、射击残留物等)及现场的其他物证(弹头、弹壳),经过分析、检验,可确定枪种,发射枪支,判断是几支枪发射,并据此枪种的特征参数和条件(如弹重、弹径、弹形、初速、落角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弹头诸元计算,以划定侦查范围或解决证实犯罪所需要的诸种问题。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只有高度重视利用刑事技术在涉枪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培养技术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涉枪犯罪。  相似文献   

6.
痕迹物证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公安工作中,许多刑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后,往往仅限于现场勘查寻找、发现、提取、固定常见的典型痕迹物证亦即狭义的犯罪痕迹,对不需通过刑事技术手段获取的广义犯罪痕迹以外的非"典型痕迹",不善于发现、分析和利用,甚至是对这一方面"毫无概念",从而为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甚至是失去战机。为此,结合实际案例,论述非典型痕迹及其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以拓宽现场勘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的侦破视野。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以来,齐齐哈尔市杀人犯罪案件明显增多,截止1995年3月,共发生杀人案件708起。其中市局刑事技术部门直接参与勘查现场的124起,提取各类痕迹物证113起128件,提取率达91%。在侦察破案中利用痕迹物证101起106件,利用率达89.3%。较好地发挥了刑事技术揭露、证实和打击杀人犯罪的重要作用。一、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几点体会杀人犯罪案件现场往往由于案犯在现场活动的时间长、范围大、接触的客观物品多,现场信息量大,痕迹物证多。认真勘查杀人现场,对于有效地打击杀人犯罪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杀人现场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给现场勘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回顾总结杀人现场,有如下三个新的特点:□戴手套作案、不留手印痕迹。这个特点在以往的杀人现场也曾出现过,但1992年以来表现特别突出。一是逐年增多,二是占全部杀人现  相似文献   

8.
刘浩  王民 《政府法制》2011,(23):38-39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机关对犯罪处所及其遗留痕迹和其他物证所进行的勘验和调查。目的是发现、收取犯罪痕迹和其他物证,了解和研究罪犯实施犯罪的情况和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和审判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现行命案发生后,命案个案现场勘验质量的高低却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刑事技术部门勘验命案现场,能否有效地提取犯罪痕迹物证、能否有效地利用现场痕迹物证发现、证实和打击犯罪,这是命案破获的关键。模拟命案现场勘验考核和命案卷宗的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命案现场勘验质量的提高,但是它注重的仅仅是命案侦查的规范化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刑事照相是运用照相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证的特点、位置等。如实地拍照下来,为研究案情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进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所以,刑事照相是利用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显示、固定、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形象的一门科学技术,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它反映的客体影象必须真实、客观、不允许任意摆布和夸张。因此,刑事照相受条件限制出现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失真,从词义上讲,就是失去了真实形…  相似文献   

11.
工具痕迹是刑事痕迹检验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刑事犯罪现场出现率较高的痕迹物证.案发现场实践证明,工具痕迹对案件侦破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帮助分析作案手段;二是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职业、性别和人数;三是可以串并案件;四是能在法律上起到揭露和证实伪造现场犯罪的作用;五是推断工具种类;六是认定作案工具,能为破案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2.
寻找和提取犯罪遗留痕迹物证是现场勘查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快速高效发现与提取犯罪遗留痕迹物证?本文利用废旧打印机彩色墨粉针对非渗透性客体上快速显现手印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县级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技术人员是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主体,担负着全县刑事案件现场的勘查,物证痕迹的检验、鉴定等任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良思想影响及信仰的缺失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发案率直线上升,基层技术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勘查现场的质量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4.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犯罪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工作的依据,绝大多数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都是从现场勘查开始的。因此,重视和立足于现场勘查,在勘查中拓宽思路,寻找突破口,对于及时破案和提高侦查破案水平非常重要。细致勘验现场,注意发现和提取痕迹物证犯罪嫌疑人只要进出现场,就有可能留下足迹(鞋印);就有可能将现场之外的物质带入现场,或将现场内的物质带出现场。他们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留下不同的痕迹物证,如指纹、工具痕迹、作案工具等。这些痕迹物证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客体的条  相似文献   

15.
任何犯罪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被侵害客体和环境的改变,留下反映犯罪事实的种种痕迹,包括现场物证痕迹和现场心理痕迹。那么二者之间有何联系?物证痕迹的重要性固然可知,那么心理痕迹在确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及抓捕犯罪人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拍照破案     
阿碧 《检察风云》2012,(15):58-60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影视剧中,我们都有机会看到警察对事故或刑案现场进行拍照,以此作为破案的线索或今后起诉的证据。在刑侦领域,拍照破案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被称为刑事照相学。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普通照相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勘察和物证技术发展的要求,采用一些特种照相方法则能提高潜在痕迹物证的提取率,有效地防止证据灭失。  相似文献   

17.
旅客列车上麻醉抢劫案现场因受案件本身和特殊环境影响而经常被忽视。由于现场意识淡薄,痕迹物证得不到有效利用,使此类案件的侦破效率受到严重制约。作者通过对此类案件的作案规律、现场特点和影响侦破的不利因素的分析研究,从刑事技术综合运用角度提出了强化现场意识、提高痕迹物证利用和同类案件串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犯罪手段智能化、现代化在各类案件中目益彰显,与之伴随的是案件现场中遗留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在物证缺少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另类痕迹——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作者对犯罪心理痕迹与现场重建两个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应用原则、应用的具体步骤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阐释,形象化的说明了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晓东 《刑事技术》2003,(Z1):62-63
近年来心理测试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心理测试的运用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成熟,我在心理测试工作中有一点体会,本文讨论一下犯罪现场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信息及搜集物证的“宝库”,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必然会使犯罪现场上的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研究犯罪现场的关键。犯罪现场信息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相关痕迹、物证及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分析获取的犯罪资料。犯罪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对现场痕迹的破坏伪装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场传统物证提取及利用效率逐渐下降.微量物证量小体微,甚至作案人也不易察觉,若能对犯罪现场微量物证加以利用,定能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帮助.考察其基层应用情况,存在技术设备缺乏,技术人员微量物证意识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必须寻求有效对策,推进微量物证技术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