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当前中国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贫困地区"镇——村"场域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运行逻辑进行分析,以了解扶贫资源和扶贫压力如何由乡镇基层政府传导到贫困村庄,以及在村庄内部形塑何种治理状况。贫困村庄的私人化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应付型执行,扶贫资源的低效率使用,贫困户动员不足等是精准扶贫偏离其最终靶向的重要因素。走出"最后一公里困境",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效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村务公开、落实村民自治等途径,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评价标准的原理,指明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意识形态和科学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原理出发,指明了执政党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的高度,揭示了执政党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 ,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现阶段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运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原理 ,指明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所规定和推动的。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 ,生产力始终是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决…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作为带有高度政治任务的公共政策实践,具有"运动式"治理典型的特征。本文力图基于扶贫资源下乡入村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就贫困地区"镇—村"场域的运行逻辑进行探索,揭示扶贫资源和扶贫压力是如何由乡镇基层政府传导到村庄,村庄内部又形塑出何种的治理状况。承接扶贫资源入村的村庄具有结构破碎、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私人化"治理的特征,扶贫资源下乡入村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了村庄的私人化治理,产生扶贫政策应付型执行、扶贫资源低效率使用、贫困户动员不足等问题,这让精准扶贫偏离其最终靶向,形塑成了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村干部和组织动员起来的贫困户才是"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行为主体,因此走出困境需要借助村庄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有效引导贫困户,并给予村干部党纪约束,才有可能形成重建村庄公共秩序,推动"镇—村"接点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解决工业经济时代人格危机的关键 ,在于彻底摒弃那种物化的单向度的人格模式 ,铸塑一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人格 ,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相融合 ,为形成这种理想人格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存疑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而作出的撤案、不起诉或宣告无罪的案件。对存疑案件应否赔偿,由于“两高”对存疑案件的刑事赔偿持不同观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难于操作。疑罪是否赔偿,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存疑当事人具有犯罪嫌疑有证据证明其有罪,只因已有的证据尚未达到定罪的要求而推定当事人无罪,因此不存在刑事赔偿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捕后作存疑处理的案件应予赔偿。第三种观点认为疑案是否赔偿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案件事实不清、证据薄弱不能认定存在犯罪事实的,应赔偿;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或基本事实清楚,但达不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起诉条件的则不应赔偿。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现将理由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1999年基层检察院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严格接照“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的检察工作方针,扎扎实实打牢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础,力争全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基层院达到或基本达到“五好”目标。笔者认为,剖建“五好”院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性工作,使基层检察院建设稳步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的依据、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但随着社会的法制化、现代化、信息化,犯罪人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他们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手法,或者伪装现场、毁证灭迹,使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人员除了在现场中心获取必要的证据外,也应高度重视现场外围,以获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更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现场外围,以通过现场外围的勘验来印证和弥补现场中心获取证据材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10.
报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某山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有一位农民想在全村露露富,买回来一台电冰箱,可是山区经常停电,无法使用,只好当了碗柜.这种消费选择偏差,很值得我们对当前消费增长状况,消费结构进行认真的反思.居民当前消费选择偏差集中表现为消费膨胀:第一,供不应求.社会商品的零售货源与社会商品购买力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缺口,逐年扩大.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热,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