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学"者提出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的命题,从事实的层面上说是正确的,这不仅无损于马克思的光辉形象,而且有利于摧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合法性"基础.从价值选择的层面上看,我们与"马克思学"者和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不赞成回到"青年马克思"和让"青年马克思"走入当代,主张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让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马克思的正义观一直存在着争议。塔克尔和伍德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本进行解读,认为马克思对正义抱有拒斥的态度,其对正义的判断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无产阶级并不掌握正义的尺度。他们还认为马克思摈弃分配正义的概念,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一个超越了正义的社会。事实上,马克思并未拒斥正义,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了传统的正义理论,实现了理论上的真正超越。塔克尔和伍德的错误之处在于马克思经典文本解释的片面化和孤立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陈菲 《求索》2013,(12):85-87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主体人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把人的价值实现和完善作为伦理思考的最高对象,这种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应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上来进行,即将人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这三者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伦理思想展示的宏阔背詈和根本内涵。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要旨是把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这一过程包含着多重理论和实践维度。中国化的马克思伦理思想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支撑,展示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论"与"非道德论"分歧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他们的探索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启示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科学原则与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马克思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等政治和经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卢森堡、布哈林和列宁也主要从经济角度剖析西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后殖民主义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揭示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7.
蔡志刚  林丽 《求索》2013,(1):80-82,60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社会转型时期,审读马克思政思想中的包涵的伦理诉求,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本质,关系到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与政策操作策略,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8.
耿世雄 《人民论坛》2012,(35):224-2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许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论证了"平等"的历史性和条件性,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平等思想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观念上的平等"、"法权上的平等"和"现实中的平等"三个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经济发展上要强调公平,注重均衡,去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经济根源;发展教育,弘扬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法制,强化监督,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分离的矛盾状况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沦为"虚幻的共同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内在统一: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国家观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国家共同体的本体、结构、政党的客观基础和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巴黎公社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与升华,在此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及基本原则.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理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以及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语境中,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试图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因此目的,他们重新探讨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强调文化所具有的物质属性,将文化看作是一种与经济和政治等平行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人民论坛》2013,(2):222-223
英国学者乔纳森·休斯的《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作品。休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能够分析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从而进一步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学术与社会现实的内在统一中,揭示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生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指向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在正确揭示了现实的个人与一般人、真正的共同体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职业分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实践的内在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维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主题和理论硬核,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价值诉求。深刻领悟“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一般智力理论。马克思指出,随着一般智力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出现,知识与智力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直接劳动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将会引发人类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当代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新趋势,在继承马克思机器论思想的基础上,对一般智力理论作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创新与发展,多层面展示了一般智力理论的当代价值,拓展了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新特点的认识。马克思关于一般智力重要论述的科学预见已经被正在到来的现实所证明,在数字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智能化生产进入了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从理论层面认识马克思一般智力思想中国化的当代价值,从实践层面探析马克思一般智力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79年,英国肯特大学政治理论教授戴维·麦克莱兰出版了一本题为《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把毛泽东思想仅仅看成斯大林的思想在不发达的中国的延续。1980年,南斯拉夫哲学家普·弗兰尼茨基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一文中,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派是继承了恩格斯的列宁之后的布哈林和德波林等人,斯大林把这一派进一步片面化,以其代表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顶峰”,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毫无推进;第二派是以卢卡奇开其端的一批自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郭强 《长白学刊》2013,(5):160-160
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关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关于生产的观点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也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学说自诞生之日起,生产理论就一直伴随着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和外部的争论。到了20世纪晚期,伴随新的技术革命的推进和消费经济、知识经济和后工业经济的到来,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在“后现代”社会受到质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给马克思生产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给生产理论带来新的反思。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首次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蕴含着马克思“新历史观”的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以现实的人与实践的历史为逻辑起点、以客观的存在与真实的理论为逻辑中项、以世界性的历史与共产主义事业为逻辑终点的关于肯定物质实践与客观历史的核心要义,对于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在马克思“新历史观”视域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赋予其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本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有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鲜活力量,在科学理论中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向;在生动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内容;在崭新时代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正义"问题是当代正义理论中的重要论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的基础命题。自"伍德-塔克"命题之争进入中国学界视野以来,"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为了对近年来"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梳理与评价,有必要从政治话语分析的视角将该论题的政治语境、文献状况、特征解释、问题呈现与发展趋势等要素置于一种相对客观的分析理路中。在这里,政治语境变化是分析"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主题比较中的概念性与学科差异中的归属性是分析的基本框架,而在文献自身显示的趋势批判中则可以发现"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研究应该增强语境作用、强化主题维度以及侧重实践价值,从而凸显"政治性语篇"、"经济正义"与"社会制度的可接受性"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研究中的结构性要素地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政治伦理以哲学—人性的分析、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政治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马克思政治伦理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基本观念蕴含着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它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