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是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三部曲"中讨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吉登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对于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辩证特性的思想为吉登斯提出"结构二重性"原理、创立"结构化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实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社会学"复述",对于这种理解与"复述"的贡献与局限,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实践为基点,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所在,同时也大胆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进行了预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集目的性、上升性、方向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反主体主义"一直是阿尔都塞极具理论标识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他到底是如何反对主体主义的,也一直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阿尔都塞作为20世纪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自然也受到了法国哲学大环境的影响。他吸收和借鉴了结构主义、法国概念哲学和精神分析的动力性资源,扛起了反主体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大旗,也开启了所谓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这也为我们全景式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杜高明 《求索》2015,(1):35-38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启蒙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萌芽;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主体"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感性主体"的思想成果;最终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主体性思想——主体是客体中的主体,即人既是受动的主体又是能动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表现对客体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马克思哲学的主体的实质是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科学的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不仅对哲学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动力的理论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建成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与之相对,东欧学者则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实践的能动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种论证皆由于逻辑上的单维度性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能动性之双重逻辑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路线。苏联和东欧学者的理论失足表明,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之整体,才有可能真正切中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思想的重心,无论是在理论定位、自然观、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其精彩的理论发挥。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对后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总结、梳理近年来学术界对普列汉诺夫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其中具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我们把握其理论全貌,借鉴其理论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诗顶  盛翠菊 《求索》2013,(1):112-115
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中的伯明翰学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重要力量,所形成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思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他的重要论述《文化研究——两种范式》却很少引起人们应该的重视。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上,通过重新翻译该文,大量结合背景材料,对其进行细读。梳理清楚了霍尔对文化主义关于文化的定义过程,和对结构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成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依然是文化唯物主义的重要来源,这对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论知识主义社会》是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喜先先生的封笔贡献。我提醒读者别粗心地把书名误读成"论知识社会",漏读了"主义"两个字,这样,你可能会失去欣赏一个新理论的机会。"理论"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主义"是理论的旗帜。"知识主义社会"是作者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提倡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由具有独立精神和平民立场的知识阶级主宰,它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物主导未来的人类社会。"知识主义"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根据的。在  相似文献   

11.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只有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深层内涵,科学阐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深刻领悟其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要把中国梦的美好图景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就必须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理论基石。通过对"中国梦理论与群众史观的内在逻辑、群众史观在中国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群众史观在中国梦理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主线展开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思路。柯亨利用分析哲学、理性选择理论等方法对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发展束缚"、"利用束缚"、"最终的束缚"等概念。柯亨的讨论无论是在方法论层面还是具体观点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理解以及相关实践都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其实质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马克思"资本作为主体"思想体现在: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脉,资本是社会关系,同时资本也是社会权力。"资本作为主体"具有历史性、辩证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资本作为主体"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的内涵、现代社会的本质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建南 《理论月刊》2012,(3):146-149
"身体"概念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不仅理论不足,而且现有的研究很容易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结合生态女性主义中已有的"身体"理论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物质"浪潮,本文认为我们需要借鉴物质女性主义中有关"物质化"的观点理解身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此为立足点重构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身体"概念。这不仅能避免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而且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重构的身体理论有利于颠覆西方父权社会中的压迫性意识形态,并帮助个人建立相互联系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民中心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应用发展的理论形态,也是实践唯物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形态,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人民主体的动力机制、以人民为师的工作方法和为人民发展的目标追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人民中心论"最具时代性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18.
危机与变革是整个社会科学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西方学界主要从制度主义、结构主义和过程主义三种视角来进行分析。在解释制度变革方面,理性选择学派和权力学派占据主要位置。结构主义视角对解释宏观发展效果很好。过程主义分析结合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因素。这三者视角尽管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战略行为场域理论试图把制度、结构和过程结合起来,从而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这些研究视角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很有帮助,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批评借鉴。同时,我们也要有理论自信,相信我们也能发展出更好的研究视角,来分析中国和解释中国。  相似文献   

19.
波兰尼从实在主义经济人类学出发,提出了"有机社会"的概念,成为其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和重心,并得以展开对自由市场的批判,也得以理解近现代社会历史的曲折变化。对当代中国而言,"有机社会"的概念应该得到重视和创造性应用,成为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娜  刘江薇 《传承》2010,(21):102-103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