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群山 《前沿》2013,(13):41-4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理论基石的认识与把握。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存在三个维度,包含三重意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价值主体。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三重意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2.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对群众史观的考察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创立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文本中去。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史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直接理论参照系,其群众观实质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青年黑格尔派英雄史观进行批判性解构中建构了群众史观。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克思也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即无产阶级的指认以及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论证,使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革命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转变。  相似文献   

3.
吕孝 《传承》2008,(24):26-27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海伟 《前进》2013,(4):49-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毫无疑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下简称“群众史观”)。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坚持群众史观的重要性,并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说明,群众史观不仅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指导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因此,研究群众史观的当代价值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吕孝 《传承》2008,(12)
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新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依靠人民,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和武装人民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群众的参战热情和作战斗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形成了科学的群众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时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蔡克文 《传承》2010,(3):28-30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历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现实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坚实的现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历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现实斗争是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9.
罗一华 《理论月刊》2007,(11):55-57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江泽民政绩观的一条主线;坚持与时俱进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时空视野和思维向度;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是江泽民政绩观的显著特色。以哲学的视角来解读,对于当前树立正确政绩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科学的崭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文化理论、群众史观理论是提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一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动员力、指导力和推动力,特别是在抗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和抗洪救灾战役中彰显了巨大威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即实现共同富裕获得人心、创新统战工作汇聚人心、创新群众工作争得人心、全面从严治党赢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指导当前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海燕 《理论月刊》2001,(10):19-2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宜芳 《湖湘论坛》2020,33(1):33-42
意识形态与群众都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极其重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导致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化倾向。穿透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的文本论述,特别是把群众概念置于意识形态视域中,就不难发现,马克思在阐述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分别在群众的历史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等视角上展现出群众是意识形态哲学批判的依托工具,是意识形态理论类别辨析的崭新视角,是意识形态功能彰显主要对象的鲜明意蕴。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与群众概念之间蕴含的奥妙所在,对于深化理解这两个不同概念以及开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浩 《前进》2013,(6):44-45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中国改革披沙拣金的过程,亦是人民群众梦想成真的过程。滴水映日,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亦需要汇聚起十三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将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带领人民跟党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我们党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本领,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鲜明的群众观。新时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突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应然要求和实践关切。理解"民心政治"的内在逻辑,首先要在群众史观中对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前提性的理论确认,再从党群"血肉联系"的价值规定中不断消除干群关系中的"内在紧张";最后通过构建"权力—制度—文化"的实践机制在新时代激活群众路线,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心为最大政治。  相似文献   

18.
崔建周 《前进》2014,(8):11-12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但中国力量不是各行其是、自发分散的力量,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累积,而是全国各族人民聚合起来的整体力量,是集体力量与个体力量的有机叠加。只有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消除群众运动的自发性、分散性、狭隘性,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将分散在民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合力,才能切实体现工人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9.
西方消极主义群众观认为,群众概念带有空洞性、虚假性和欺骗性,背离了人的真实存在,形成了对本真性自我的巨大挑战,而且有可能造成集体无意识的非理性后果。这种消极主义群众观,在技术与机器的片面统治中遗忘了人所具有的巨大的历史创造性,在日常生活的盲目肯定中遗忘了精神维度的自我实现,在孤独的自我独白和陶醉中遗忘了承认话语的积极构成作用,在群体效应的非理性张狂中遗忘了和谐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扬弃了消极主义群众观念的抽象性,立足于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实践,将群众理解放大到了公共理性的视野之中,从存在论、自由论、权利论、民主论的意义上,充分肯定了群众在个体自我构成、积极自由追求、真正权利实现和社会民主进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文程  刘利才 《前沿》2014,(21):33-34
立场问题是群众工作的基本问题,集中反映着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在群众工作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立场以及注重修养,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