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礼坤 《求索》2012,(7):147-148,120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问题小说"写作模式发展和巩固了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问题小说"写作的作家们在文学上都有着很深的艺术功底,他们都能够以一种非常简洁的文笔,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实在感触真实自然地叙述出来,反映和揭示出时代的尖锐性现实问题。这类写作模式实际上是肯定了"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的生活,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原则,因此,"问题小说"的创作对"贴近社会、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学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姿 《求索》2012,(7):142-144
七月派小说的出现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文学现象,内蕴着厚重、复杂、另类的现代性品格,因政治权力的强行介入,长时间内从文学史中被驱逐与分离。新世纪以来,七月派小说被重新发现且沿着作家的个案研究和流派的综合研究两个方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研究态势。这是对刻意遮蔽领域的揭秘,是对无奈缺失环节的找回,也是学术研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2008,(11):197-199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施锦芳  吴怡 《求索》2012,(6):60-62
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社会形态的现代进程一致的,文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启蒙,其体现的是文学的现代性质和现代性精神,这种精神多向的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文学观念在内,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文写作选取"现代性"这个理论,以此作为一个基本思考和阐释的角度,考察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在审美理念层面的内容,进而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现代性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敏 《求索》2010,(11):211-213
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对晚清谴责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一方面,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创作背景,它们都表现出再现广阔现实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促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现代现实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谴责小说虽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却仅止于"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小说"。而茅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建立起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作家剖析现实的法宝,从而形成批判犀利的"社会剖析小说"派别,并成为日后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潮。  相似文献   

6.
南方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福克纳、韦尔蒂、奥康纳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丰富发展了南方文学,使它更具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三位作家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风格,展示南方文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和"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新时期两个最主要的文学理论研究范式在其演进中走向了汇通.人学范式文学理论研究早期对人的规定趋于静态化、抽象化,带有古典人道主义特征,到了新理性精神和文学主体间性的讨论,把文学的语言和交往特征纳入其中,而语言范式的文学语言学、文体学、叙事学研究等也从相对单纯的形式研究走向社会文化分析.与此同时,超越这两种范式,把文学的语言审美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加以综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整合被淡化的文学的政治维度、认识维度,将是中国文学理论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无赖派文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是战后日本文坛重要文学流派之一。该流派的作家不仅在文学作品的书写上反映战后日本颓废堕落的社会心理,而且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因此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有效地促进了战后日本文学的转型,并强有力地推动了战后日本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流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的形成背景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故在分析其文学批评话语内质的时候,应坚持事物二元论的方法,才能更为科学更为客观地透析其文学批评话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悲苦身世的艺术再现--论苏曼殊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观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富生 《前沿》2003,(11):189-191
苏曼殊是一个性情率真的作家,其小说大都具有自传性.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苏曼殊小说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表现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苏曼殊小说创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韦涅.叶罗费耶夫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开山作,同时,它还是探究苏联"回归文学"、"非官方文学"和"地下文学"的典型案例。当下,学界对该小说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作品意义的动态生成中相遇。在小说研究的前后两个时期中,两个同名的韦涅奇卡、小说的后现代性、以及作者和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每一个细胞都为这部曾被慢待了的小说添砖加瓦——因为它孕育、催生了一批人,他们确认:"我们都出自彼图什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股现代主义潮流被引入中国,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并在运用过程中发生归化和嬗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姬萍 《求索》2013,(1):159-161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我国现代作家莫言获得,这是中国现代小说步入世界优秀文学的最有力佐证。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历经了不同时代的艰难嬗变,《狂人日记》的问世使得中国小说写作步入了现代性的历史文学范畴。而后,中国小说不再只是流传于街头市井案头的消遣文学,它以其深邃的写作技法和潜隐的文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成功典范。中国现代小说之生成主要由"个体作家创作"和"文学社团"两因素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生成之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小说接嫁性与本土性之文学征候。  相似文献   

13.
徐张杰 《理论月刊》2007,1(11):67-69
现代新潮是哲学与社会融和文学之反映。它包含着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感,也体现着具有不同艺术品位的个人与流派自主鉴赏的现实意义。现代新潮自西方兴起,文学审美的价值取向就开始了向传统意识的反叛。中国现代新文学也随着受其影响,"五四"后,以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创作倾向为载体的现代新潮涌入中国,其效仿创作曾一度斐然。到30年代又逐渐消失,现代新潮与新文学契合,给人留下思之不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14.
马越 《求索》2013,(10):128-130
“历史诗学”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具有不同于西方文论之新特质。“历史”在历经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新世纪历史小说演绎后,逐步解决了历史真实与人性真实、题材与方法、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的对接问题。小说叙事中力图建构的历史诗学,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的作家依据一定的历史观念、文本风格和修辞方式书写社会各个生活层面历史的一种文学叙述法,这种文学叙述法及其建构将跟随小说的发展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张霞 《求索》2013,(4):156-158
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是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权力机构或商业组织,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主靠稿费为生的作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不仅彰显了现代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促进了文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风格和雅俗并存,甚至直接影响着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首先,从主体精神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成为社会责任和良心的担当者;其次,就文学本体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大量出现,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再次,就文学发展层面而言,分属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的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促进了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种文学类型的发展,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共存的历史格局。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存在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下,研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于把握当今文学现状与作家生存状况、理解当前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生产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9)
正《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共70卷)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套大型丛书,于1927年建军至今浩渺的军旅文学作品中,遴选出一大批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同时,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甚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后,最大规模集结了中国军旅文学经典作品的丛书。《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囊括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理论批评、话剧、影视文学等多种体裁,  相似文献   

17.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18.
鲍焕然 《理论月刊》2004,(5):129-13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和不同流派的现代民俗小说作家在各自的文化意识和小说文本中流露出不同倾向的创作心态,包括文化选择心态、社会功利心态、人性观照心态和文体探索心态。这些创作心态又在民俗小说创作中衍生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即浪漫抒情方法、现实批判方法、诗化写实方法、文化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席忍学 《求索》2011,(9):184-18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具有探索色彩的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理论和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以生活体验论为理论指导,那么,具有探索性的寻根文学、第三代诗歌、新写实小说等文学流派则以生命体验论为创作指导思想。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变化情形。他在总结《白鹿原》的创作经验时,形成了生命体验论创作观。以生命意识观照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前提,以民族国家叙事为背景的个人叙事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关键,从文化心理结构视角塑造人物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詹姆斯的意识之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程,跨越哲学、心理学和文学三个领域,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形成了异常复杂的“意识流”文学现象。它的影响还不仅仅在于形成了一个“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而且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也吸收了“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因此,在当代的西方社会,独立的“意识流”小说派别虽然早已由盛而衰,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依然在广泛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